A14:中国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4:中国新闻

10名顶尖人才当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在广州揭晓,来自国防军工、装备制造、建筑、通信、传统工艺等多个行业

2022年03月03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3月2日晚,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在广州揭晓,10名来自国防军工、装备制造、建筑、通信、传统工艺等多个行业的顶尖人才当选。
图/中华全国总工会公众号
刘湘宾领取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奖杯。
央视截图

  3月2日晚,10位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在广州揭晓,他们来自国防军工、装备制造、建筑、通信、传统工艺等多个行业,是所在行业的顶尖技术技能人才。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新京报讯 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3月2日揭晓最终当选的10人名单。他们来自国防军工、装备制造、建筑、通信、传统工艺等多个行业,都是所在行业的顶尖技术技能人才,都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

  本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自2021年7月启动,经过推荐——自荐——组委会办公室初选等环节,从推荐人选中初选出5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候选人。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著名劳模代表、资深媒体人士组成的专家评委会,经过严格评审,从候选人中最终评选出10位。

  首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于2018年举办,迄今已是第三届,共推选出高凤林等30位家喻户晓的大国工匠。

  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艾爱国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焊接顾问 

  ●刘湘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107厂数控铣工

  ●陈兆海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测量工

  ●周建民

  中国兵器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十四分厂工具钳工

  ●洪家光

  中国航发黎明工装制造厂数控车工

  ●刘更生

  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龙顺成公司工艺总监

  ●卢仁峰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焊工

  ●徐立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7416厂班组长

  ●张路明

  无线电通信设计师 

  ●刘丽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48队采油工

  ■ 人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107厂数控铣工刘湘宾

  “妙手”自创加工航空材料所需刀具 突破技术瓶颈

  “作为一名航天工人,不管做什么,一定要对自己狠一点,说白了就是严上加严。过了几年或是过了几十年,你一定会感谢那个发起狠劲儿的自己。”在铣工岗位上干了近40年的刘湘宾,用这么一段话总结自己。

  奋斗的历程中,由他加工过的微米级、亚微米级产品,先后100余次参加国家防务装备、重点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飞行试验任务。他也曾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质量工匠”“三秦工匠”“航天贡献奖”等多项荣誉,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参军经历让吃苦耐劳韧劲儿浸入骨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80年起,全军开始有计划、大批量接收地方大学生入伍。

  这一年,刘湘宾16岁,正在上高二。他清晰地记得,部队来学校征兵的那天,学生们露天站成几排,像是接受检阅,紧张又兴奋。几名威严的军人一排排顺过来,依次打量他们。

  “到我这儿了,他们说我身体条件和素质看着都不错,就问我叫什么,想不想当兵,我立马回他们,‘我叫刘湘宾,我想当兵’。”没过多久,参军入伍的通知书来了。

  服役三年后,刘湘宾复员了。19岁退伍后,他进入位于秦岭大山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107厂,开始与航天结缘。刚开始,他被分配到机关部门。“父亲不大愿意,非得让我下车间去学技术。”父亲的教导,似乎是给刘湘宾定好了方向和目标:学好技术,装进肚子,那就是实打实的本事。

  回想起当三年兵的这段经历,刘湘宾深刻地体会到,吃苦耐劳也是种本事。他形容,“当兵的作风,还有那股韧劲儿会浸到自己的骨髓里去,一直影响至今。”

  没有99.9%的产品 只有100%

  刘湘宾告诉记者,回顾自己近40年的奋斗历程,他首先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师傅。“见的第一面,师傅就问我,你这当兵的回来会干啥?我说我啥也不会,接着他就给我出了几道题,让我解。”刘湘宾回忆,师傅出的是三角函数的六个公式,要用勾股定理来解题。师傅一看,题解得不错,就让刘湘宾跟着他学。

  铣工是机械加工里最难的工种之一,它要求对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有很好的掌握。因为以前没有数控机床,都是手动机床,所以对手工计算要求极高,空间尺寸的测量也要精确到分。

  刘湘宾说,做的每个零件都是要上天的,所以任何一步都要做好,没有99.9%的产品,所有产品的标准必须是100%的。这也是师傅给他的教诲。

  也正是因为这种责任意识,刘湘宾养成了从不喝酒的习惯。他总觉得,喝酒会让自己脑子混乱,麻痹了神经,影响手脚,做不好细活。

  所以闲下来时,他会把自己造出来的一些零件整齐地摆在桌子上,就跟雕刻师一样,静静地看着。皱起眉头,想着这个地方还能不能再完美些。

  74次试刀 自创刀具替代进口产品

  如今的刘湘宾是所在单位的数控组长,主要承担国家防务装备惯性导航系统关键件的精密、超精密车铣加工任务。

  他曾经和多家研发单位组织74次试验,自创了一套高精度机床加工刀具,完全替代了进口产品,并取得了发明专利,每年可为公司生产节约成本80余万元。

  “当时航天第三代材料包含20%至45%的碳化硅,这些铝基复合材料具有硬度高、黏性大等金属特性,像是在砂轮上磨刀一样,导致加工刀具磨损厉害,而一把进口的加工刀具一般都是好几千元,生产成本太高了,所以我们好几家单位就开展了复合材料立铣刀刀具国产化研究。”刘湘宾说。

  后来经多次反复试刀,改进终于成功,研究出的刀具在加工中比进口刀具耐用度高4倍以上,并且成本低、表面加工质量高,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说起奉献,刘湘宾不忘的是自己的团队。刘湘宾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以精密加工技术攻关研究为依托,为企业精密、超精密加工制造保驾护航。现在,他所在团队的轴圆柱度、半球球面度等加工精度在整个西北片区独占鳌头。

  他还带领团队成功攻关航天硬脆材料零件超声振动低应力精密加工技术,打通了某型号产品研制的关键技术瓶颈,为我国新型防务装备研制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刘湘宾常常告诉自己的徒弟们,干航天工业不比做手机、做电脑。手机、电脑坏了,可以拿去修,有试错的成本,但航天的精密零件出现了问题,将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损失。

  刘湘宾认为,作为一个一线的技能操作者,要把钻技术、传技能、带好人、出精品这12个字牢牢放在心里。“工匠就是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一颗热爱的心,只有热爱它,才能把产品做到极致,做到精益求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