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每一条来自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都对应着一部分社会现实,都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都指向一个政策预期。
关注“全国两会”系列评论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这也是今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2022年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的重要一年,同时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全国两会,无疑备受瞩目。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期待好声音。连日来,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陆续开启“两会模式”,就改革发展、民生保障、社会运行等方方面面问题,建言资政,献策解难。这些积极的务实之策,也赢得了社会公众的认可。
在我国,每年的全国两会从来都是一个广泛汇聚民意的舆论场。在这个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决策机构与民意诉求交汇在一起。这种坦诚、透明、公开的气氛,也使得各种意志、思想、声音互相激荡,被关注和倾听,并在引发社会关切与参与的同时,成为时代的嘹亮回声。
我们看到,每年全国两会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都会专题听取上一年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办理情况,相关部门也会披露这些建议提案如何进入政府决策体系。而每年的全国两会各团组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也都会有来自国务院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列席倾听,收集民意。
民有所呼,“会”有所应。这些来自代表委员的“两会好声音”,既是一种“下情上达”的表达,也能够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动员各方面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更好地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社会也从中感知到政策导向。可以说,这样的良性互动,正是我国政治制度日益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一些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似曾相识”,其实不然。每一份建议提案,都凝聚着代表和委员的心血与智慧,都是实地调研、深入思考的产物,都凝聚着这些民意代表对于这个国家、这块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的深沉的热爱。而历史经验也表明,正是对一些细节的一次次改善,才稳步地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
“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和人才短缺等问题,希望国家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畅通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强化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建立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动态调剂机制,合理调剂地区间基金余缺,落实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分担机制”……
每一条来自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都对应着一部分社会现实,都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都指向一个政策预期。倾听这些“好声音”,并结合各自的经验和知识多一些讨论、辩驳,相信一定会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民众的认知和诉求也在不断变化。然而,不管如何变化,汇聚众智,寻求共识,找到“最大的公约数”,从而实现更美好的生活,都是最终的愿景。这也要求现代政府治理,多一些开放、多一些民主、多一些协商。开一扇窗,接纳八面来风;开一扇门,听取不同群体的意见。
“两会时间”已经开启,接下来,也期待代表委员担负起时代使命,敞开心扉,积极回应关切,主动表达观点,为民众发声,与政府互动。这是代表委员们积极履职尽责的题中之义,也是广泛吸纳民意,凝聚社会治理共识,促进社会实现良善治理,提升民众参与度的绝佳途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