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持续数月的混战之后,韩国即将迎来大选之日。当地时间3月9日,第20届韩国总统选举将正式举行,总统之位到底花落谁家即将揭晓。
此次大选中,执政党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李在明代表着进步派阵营,来自最大在野党国民力量党的总统候选人尹锡悦代表着保守派阵营。两人几个月来支持率不相上下,差距基本都在误差范围之内。因此,外界认为下一届韩国总统将在二人之中产生。
值得关注的是,李在明和尹锡悦在外交安全政策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谁当选下一届韩国总统,将对未来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 选情
国际局势变化 外交议题引热议
在韩国历届总统选举中,外交政策议题很少成为竞选焦点。
本届总统选举初期也是如此。从2月3日开始,四位主要总统候选人接连举行了多场电视辩论,但议题多聚焦在经济、民生、社会福利等国内议题之上,几位候选人还通过丑闻互相攻击。
但2月底开始,随着俄乌局势进一步升级,几位总统候选人在俄乌问题上的表态引发热议,外交安全议题也因此成为韩国总统选举的热点话题之一。
韩国明知大学教授申燏(Shin Yul,音译)称,李在明和尹锡悦在乌克兰问题上引发的争议只是两位主要候选人近期一系列丑闻中的一部分,但此次事件让许多人意识到,两位候选人事实上都缺乏外交经验。“在没有正确的历史理解和外交考量时触碰外交问题,可能会导致两边都不讨好。”申燏对路透社称。
事实上,李在明和尹锡悦都被认为是非传统的总统候选人,两人都没有丰富的从政经验。李在明此前曾出任城南市长和京畿道知事,尹锡悦则一直在检察系统内工作,曾出任韩国检察总长一职。但两人都没有当选过国会议员,缺少韩国政治中央舞台经验。
但李在明和尹锡悦也是最热门的总统候选人,两人的支持率一直不相上下。民调机构韩国盖洛普3月4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尹锡悦支持率为39%、李在明为38%,两者差距在误差范围之内。
《韩国时报》报道指出,在以往的总统选举中,外交事务很少成为主要的竞选议题,但在当前国际局势不断发生变化之时,各候选人围绕俄乌危机、朝鲜半岛局势等展开激辩,也凸显了两人在外交安全领域的立场差异。
外交安保领域或面临分水岭
“3月9日的韩国总统选举或将成为韩国外交安保领域的一个分水岭。”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李枏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国内民生经济问题是此次韩国大选中的焦点议题,但外交安保议题也引发极大关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在明和尹锡悦在国内议题上的政策主张虽有差异,但大体趋同。然而在外交安保领域,两人的分歧却非常明显。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网站分析称,不管是进步派阵营的李在明,还是保守派阵营的尹锡悦,两人此前都没有外交经验,因此他们的外交政策立场基本上反映的是所属党派的固有立场。
在外交安保政策方面,韩国保守派主张以巩固韩美同盟作为韩国外交安保政策的基石,而进步派虽然不否定韩美同盟是韩国外交的基石,但认为应尽量降低美国对韩国的影响,提出“自主外交”和“自主国防”的政策。
这和两位主要总统候选人的对外政策理念是一致的。李枏指出,尹锡悦的外交纲领比较明确,即以韩美同盟为基轴制定韩国对外政策。因此若是尹锡悦上台,那么他很可能会加强韩美同盟,加入五眼联盟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追加部署萨德系统,积极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等。
相比之下,李在明的外交纲领相对模糊。李枏称,“李在明提出走务实外交的路线,即基本延续文在寅政府的外交安保政策,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但这种务实性外交到底是什么样的,他并没有给出很明确的解释,未来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主任郑继永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分属两个派系的候选人在外交安保领域确实存在比较大的政策差异,尤其是在竞选阶段,双方都会表现得更加强硬,以巩固选民对自己的支持,赢得大选。
但是,郑继永认为,韩国更换总统对国内的影响会大于对外部的影响。他解释称,韩国是一个左右对立非常鲜明的国家,因此两派的立场都是在预料之中的。此外,韩国总统选举每5年一次,国会选举每4年一次,两者基本上会错开,因此双方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
“韩国新总统上台后将把焦点放在国内问题上。在外交方面,新一届政府也许会作出一些战术上的调整——譬如尹锡悦上台,可能会更加跟着美国走,在对朝、对华问题上更强硬一些,从而对地区局势造成一些影响。但是整体来说,影响仍然会比较有限。”郑继永称。
■ 关注
大选如何影响半岛局势?
在韩国的对外战略中,朝鲜半岛问题是核心之一。尤其是现任总统文在寅,他将改善朝韩关系作为核心目标之一。在他任内半岛局势也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推动韩朝首脑对话、朝美首脑会晤,让朝韩关系进入一个稳定状态。
不过,文在寅任期后半段,朝韩关系未能再进一步,半岛局势再次陷入僵局。也因此,在文在寅即将卸任、新一届韩国总统即将上台之际,朝鲜半岛局势再次引发关注。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联合参谋本部2月27日通报称,朝鲜当天朝东发射不明飞行器,韩方正在对射程、射高等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央视新闻报道指出,这是朝鲜自1月30日发射中程弹道导弹“火星-12”后时隔28天再次试射,也是朝鲜今年以来的第8次试射。
李枏认为,韩国总统换届,可能会让朝鲜半岛局势出现新的变化,因为两位主要候选人的对朝政策存在明显差异。
在对朝问题上,李在明强调对话加遏制,即在加强韩国国防力量、研发新型武器以应对朝鲜军事“挑衅”的同时,寻求和朝鲜的对话,在对话中寻求突破。“简言之,李在明的对朝政策基本上会延续文在寅的政策,寻求打破僵局,推动朝美无核化谈判,维持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而若是尹锡悦上台,韩国的对朝态度可能会转为非常强硬。具体表现为,韩国可能会加强美韩军演、加强对朝施压、要求朝鲜弃核等。“若是如此,朝鲜半岛将进入新一轮紧张局势之中。”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则对新京报记者指出,在对朝问题上,韩国新一届政府还将受到美国的制约。他表示,李在明在对外战略上更强调自主性,坚持均衡的对外政策,那么美国对韩国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因为美国希望协调盟友力量以实现其对外战略目标。“李在明要求更大的自主性和来自美国的压力相撞,韩美之间的矛盾可能会增加”。
“若是尹锡悦上台的话,他会在韩美同盟的框架内处理对朝问题,因此可能会对朝更加强硬,导致朝韩关系更加紧张。而朝鲜也会对此作出反应,如进行武力示威等。这样的话,整个半岛的对立会越来越固化,不利于未来半岛的和平稳定”。
不过,不管是谁上台,在韩国大选结束之后,朝鲜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因素会慢慢减少,半岛局势会进入一种新的变局之中。李枏指出,朝鲜半岛无核化谈判从2019年开始就陷入僵局,但随着美国拜登政府2021年上台、朝鲜八大确定新的五年计划、韩国新一届政府即将上台,可能影响半岛局势走向的不确定因素基本都确定下来。
“这也就意味着,不管是李在明上台后趋于缓和,还是尹锡悦上台后再陷紧张,朝鲜半岛局势的互动格局会逐渐稳定,从而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在此期间,机会和挑战并存,在各方努力之下有可能推动半岛问题的解决。”
中韩关系未来会怎么走?
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也是“中韩文化交流年”。新一届政府将会如何处理对华关系引发关注。李枏分析称,中韩关系是否会受到影响,和最终谁当选下一届韩国总统密切相关。
文在寅政府坚持“战略模糊”,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作为文在寅的“接班人”,李在明去年11月已表示,将开展中美平衡外交,在巩固发展韩美同盟的同时增进韩中战略合作关系。今年2月23日,李在明在美国外交政策期刊《外交》(Foreign Affairs)上发表署名文章,再次阐述了其对华政策。他表示,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韩中贸易额占韩国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两国应继续维系伙伴关系,根据实用主义处理朝核问题、实现韩半岛和平稳定。
相比之下,尹锡悦则采取了明显亲美的政策。在竞选过程中,尹锡悦多次发表涉华言论,称文在寅政府的对华友好政策令韩国民众反感、韩国年轻人普遍“反感中国”等,引发舆论热议。他还提出增加购买美国“萨德”反导系统,加强美日韩同盟,未来加入五眼联盟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等。
在2017年的“萨德”风波后,文在寅政府曾作出承诺——不增加部署萨德、不参与美国主导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以及不建立涉及日本的三边军事联盟。
虽然李在明和尹锡悦的对华政策存在差异,但李枏认为,从过去30年的交往来看,中韩关系整体上是理性和务实的,因此双边关系即使会面临新的挑战,也不会恶化到低谷。
文在寅此前高度评价过去30年的中韩关系发展,并对中韩关系的未来发展表示期待。据新华社2月16日报道,文在寅在接受新华社等媒体采访时曾指出,“韩中关系过去30年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发展成果。以面向未来的视角展望今后30年,双方应建立起更加成熟、稳固的关系,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携手努力让两国民众都能从中得到实惠。”
郑继永分析称,未来中韩关系的发展主要有两个风险因素,一是韩国是否会追加部署萨德等具有战略威胁的系统,导致中韩在军事安全合作方面出现问题;二是中韩双方能否建立机制消除两国在文化历史方面的误解和争端。
对于中美之间韩国的选择,郑继永称,美国在推行其印太战略时希望拉拢韩国,组建美日韩三方同盟,因此美方不希望看到韩国在中美之间采取“战略模糊”。“然而,对于韩国而言,不管是从经贸合作还是推动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等政治安全问题上,它都无法完全忽视中国的影响力。因此,在涉及韩国重大利益的问题上,即使是面临来自美方的压力,韩国也会更加谨慎地作出表态”。
李枏也认为,尹锡悦的外交政策都是以韩美同盟为出发点,因此他若是上台可能会采取对华比较强硬的政策,这对于中韩、中美关系都会是一个冲击。“但若是从长期来看,即使是尹锡悦当选,中韩经贸合作仍然会是韩国政府考量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他需要在安保和经济当中寻找平衡。因此经过时间的考验后,可能还是会转向务实性外交”。
新京报记者 谢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