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作为线下实体百货消费的“主力”,不少老年人购物特别是购买食品类商品时,部分预包装商品上难以找到的生产日期成了他们选购商品的绊脚石。
媒体记者走访了部分超市,调查了牛奶、酸奶、奶茶、矿泉水等近40件商品的标签,结果显示,有的商品生产日期既难找又难认,部分捆绑销售促销商品甚至把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信息都“藏”了起来……这不仅给消费者选购商品造成不便,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生产日期是指商品在生产线上完成所有工序,经过检验并包装成为可在市场上销售的成品时的日期和时间。现在大多数企业都逐渐把产品的生产日期和生产批号统一化,现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也对生产日期(制造日期)给出了明确的定义:“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
也就是说,实施“食品生产日期”管理制度,是确保舌尖安全的一个基本标准,是生产企业必须说明和承担的责任。可现实中,有的食品企业虽然印制了生产日期,却出现了“不好找”的情况,有的甚至是“模糊不清”,好不容易找到了也辨识不清。
不管是“故意设计的不好找”还是“无心造成的不好找”,都给消费者造成了麻烦,也不利于监管,给相关企业留下了“操作空间”,不免使“食品生产日期”管理制度在落实层面打了折扣。
因此,从堵住食品安全风险的角度考虑,不妨给“食品日期标识”立个规矩。在印制位置、字号大小、颜色等方面做出规范,以便于消费者寻找。对于那种刻意隐藏生产日期的做法,也有必要设置相应的惩戒机制,让不合规范者尝到应有代价。
总之,避免在食品生产日期上玩“捉迷藏”游戏,做到清楚醒目,是相关企业理应承担的责任,也体现了为消费者负责的态度。这也是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明智选择。
□郭元鹏(职员)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xjbpl2009@sina.com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