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各个高校要切实拿出有效举措让学生真正受益。
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书记和校(院)长也要走访企业了。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各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院)长,要主动走进园区、走进行业、走进企业,通过走访建立就业合作渠道、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
其中,新建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含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书记和校(院)长拜访的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少于100家。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高校,校领导班子新开拓用人单位不少于100家。
就业难的大形势下,高校的“一把手”被要求拜访不少于100家企业的就业专项行动,自然引发不少人的关注。虽然高校领导为毕业生就业走访企业历来是高校“一把手工程”,但这一次教育主管部门任务如此明确,指标如此具体,足以看到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当下高校序列中,这些年新建的一些院校,大多虽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有针对性设立的,但这些学校中有不少办学历史不长,在就业市场中的知晓度、认可度都有待提高。书记和校(院)长亲自出面走访企业用人单位,促成与企业之间合作机制的建立,对于挖掘学生就业的岗位资源,直接帮助学生就业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一些毕业生就业压力比较大的高校、专业来说,拓展新的就业渠道,更是当务之急。
从目前的媒体报道来看,各个高校的书记和校(院)长态度积极,任务明确。比如,已有校长表示,要争取实现已确定就业意向的进一步巩固,拓展新单位或原合作单位挖潜。应该说,这些都是特别值得肯定的。
现实中,高校需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带着促就业的任务走访不少于100家企业,对高校的书记和校(院)长来说,并不是一件特别轻松容易的事。这需要工作理念上的转换调整,也需要书记和校(院)长真正把学生就业当成高校的重要工作,真正理解“就业为一把手工程”所蕴含的责任。社会需要看到高校“一把手”为促就业采取的行动,更需要关注这次专项行动的成效。
应看到,高校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某种程度来说,其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学生培养质量。因而,书记和校(院)长在这一次专项行动中,既要看到当下的指标任务,更重要的是,需要意识到“一把手走访百家企业”背后的深意。
这些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针对高校办学层次、专业结构、培养方向的政策调整,比如扩大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和办学层次;研究生教育中压缩学术硕士招生规模、扩大各类专业硕士招生规模等。其基本方向都是朝着适应社会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这一目标去调整的。
但是,毋庸讳言,当下一些学校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上“换汤不换药”。比如,有些学校简单机械地在学术层面降格以求,按人才培养的低配版制订培养方案。这些情况在不少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与用人单位需求上的脱节。
因此,在高校“一把手”走访企业,为学生争取更多就业岗位后,更重要的是,书记和校(院)长在走访用人单位的过程中,需要切实感受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的需求,触摸就业市场的温度,进而改善办学思路,制定更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真正受益。
如果这一次高校的书记和校(院)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后,高校“一把手”能增加以促就业为动力的教学改革热情,更是意义非凡。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