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封面报道

两部委印发新版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增加校园常态化监测预警

定期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核酸检测抽检

2022年04月13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4月11日,上海,志愿者为刚到小区出入口的一批生活物资喷洒酒精,进行消杀。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4月9日,上海浦东新区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W3方舱,李志强和医护人员正带领大家一起跳广场舞。受访者供图

  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印发新版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增加校园常态化疫情监测预警,要求定期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核酸检测抽检,要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加密核酸检测频次,提高核酸检测抽检比例。

  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通报,上海市连续8天报告新增感染者数超过1万例,疫情处于快速上升期,社区传播尚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且外溢多省多市,预计未来几日新增感染者人数仍将处于高位。

  国家卫健委已从全国16个省份调派医务人员4万余名和每日238万管核酸检测的能力支援上海。

  A04-A05版文字(除署名外)

  据央视新闻

  据新华社电 适龄人群疫苗接种应接尽接、鼓励增加抗原检测、加密校园核酸检测频次、提高核酸检测抽检比例……记者12日了解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发布公告,通知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进一步指导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和当前疫情形势需要,对此前相关技术方案进行修订调整,形成了《高等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

  鼓励增加抗原检测 加强早发现力度

  通知明确,要压实校园防控主体责任,有序落实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措施。修订后的三版技术方案,在进一步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基础上,增加了校园常态化监测预警,细化完善了出现疫情后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卫生保障要求。调整情况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要求,根据不同学校环境和师生来源特点,针对性落实校园出入管理、师生员工管理、重点场所和区域管理、环境卫生整治、校内个人防护等措施,着力防范疫情输入校园。

  增加校园常态化疫情监测预警,及时监测疫情形势变化,严格实施人员健康监测、体温检测、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缺勤追踪登记等措施,定期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核酸检测抽检。如所在县(市、区、旗)发生疫情,要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加密核酸检测频次,提高核酸检测抽检比例,鼓励增加抗原检测,加强学校疫情早发现力度。

  细化完善疫情应急处置要求,如校园出现疫情后,要立即完成常态化和应急机制转换,做好传染源控制和管理、风险区域与风险人员划定管控,有序落实封闭管理、人员转运、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环境消毒和垃圾处理等,确保最短时间遏制疫情传播蔓延。

  适龄人群疫苗接种应接尽接

  对适龄人群疫苗接种工作提出要求,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鼓励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推进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加强免疫接种。

  强调做好师生员工人文关怀和服务保障,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宣传引导和心理疏导,及时回应师生员工合理诉求和关切。

  强调校园疫情防控的督导检查和风险排查,相关部门安排专人定期检查评估,确保学校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上海市

  已累计出院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超2万人

  4月12日,上海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卫健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通报,4月11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9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2348例。994例本土确诊病例中,439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282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273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2234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中,21844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504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

  994例确诊病例中,男性532例,女性462例。其中,浦东新区493例、黄浦区117例、闵行区68例、徐汇区48例、宝山区47例、嘉定区43例。

  截至4月11日,在院治疗本土确诊病例6921例,尚在医学观察中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05617例。

  截至4月12日9时,本次疫情上海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252214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212393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已排查到在沪密接的密接118477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116944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吴乾渝介绍,4月11日,上海全市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的人数超过6000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3月1日以来,累计出院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超过2万人。

  吴乾渝表示,当前上海阳性感染者数量仍处于高位,市民仍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松懈,不聚集,减少流动,倡导居家办公,非必要不外出。

  防范区内人员一周2次抗原检测

  自4月11日起,上海全市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类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管理。针对“三区”名单和防范区管控要求等问题,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了解答。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截至4月12日上午,各区划定第一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11135个,涉及1501万人;管控区2682个,涉及178万人;防范区10323个,涉及480万人。后续各区还将陆续公布下一批“三区”划分具体名单。

  防范区虽然所涉小区数量多,但人口相对较少。90%的小区分布在郊区,中心城区仅占10%左右;所涉及的480万人中,430万人分布在郊区,中心城区共50万人。

  对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要求防范区内人员减少流动、非必要不外出,活动范围以所在小区为主;确需外出的,原则上在防范区所属街镇内适当活动,不得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

  对防范区内人员,一周需开展2次抗原检测;对在岗执勤的警察、快递员、城市服务保障人员等人员,进行抗原加核酸检测。

  针对有的防范区居民还是不能出门的情况,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回应称,如防范区内出现阳性感染者,则调整为封控区。对毗邻地区有较多封控区、可能产生聚集性风险的防范区,各区可根据情况,强化措施提级管理。

  封控区、管控区居民生活物资以集采集配、保供套餐为主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介绍,对于封控区、管控区居民的生活物资保障,主要是以集采集配、保供套餐等方式为主。通过超市卖场、电商平台与社区对接,集中汇总居民消费需求,组织主副食品、生活用品等套餐供应。发布了封控区最后百米物资配送工作提示,做好生活物资配送。针对封控时间较长的小区,由百联集团、光明集团等市属国企兜底保障。

  同时,鼓励超市卖场等和邮政快递、第三方物流合作,增强运力,将生活物资送到社区门口。针对老年人、妇婴、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立应急特殊需求协调组,依托美团、饿了么等“应急特殊”专用频道,收集紧急求助信息,协调各区、各街镇予以解决。

  刘敏表示,上海正在加紧推动外卖等电商平台骑手复工,不断加大运力,但不少骑手因为封控原因还无法上岗,让市民感觉到末端配送不畅。上海推动电商平台加强与主产区联系,加大备货量,将更多生活物资快速运达上海。有的电商平台采用“铁路+汽运”的模式,用火车将食品运输到上海。同时推出不同价位、不同配品的保供套餐包,例如推出多个高频刚需民生品,加大了米面粮油、常温牛奶、方便速食品与自热锅以及奶粉、母婴用品等品类供应,以集采集配的方式送达社区。

  刘敏表示,上海超市卖场相关网点解封工作将分区分级稳妥推进,把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生活物资供应节点、网点解封出来。

  对封控区和管控区:建立保供“白名单”,必备的超市卖场、便利店、药店等网点中的非涉疫网点,凭保供企业证明向所在区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后,由各区商务主管部门将网点“白名单”抄告各街镇予以解封。对防范区:除商场、超市、药店等基本生活必需物资供应场所外,其他非必要商业场所的运营活动暂不恢复。大型连锁餐饮企业逐步恢复营业,暂停堂食,实行线上订餐、线下配送。

  处于封控区和管控区的恢复营业的商业场所,落实每日为工作人员开展一次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按规定强化个人防护。员工应集中居住,闭环管理,固定服务区域,加强健康监测。处于防范区恢复营业的商场、超市卖场、药店等场所,严格落实错峰、测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市民必须扫“场所码”入场。

  ■ 对话

  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W3舱执行院长李志强:

  首批500名患者已顺利出舱

  “亲爱的朋友,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感谢您与我们并肩作战,共克时艰……”4月12日上午8点半,上海浦东新区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W3舱的患者沈先生,拿着自己的出院小结,在舱内墙壁上手绘的“退疫证明”处留影纪念并在墙上签名。当天上午,他和其他数百名患者陆续从W3舱康复出舱。

  W3舱的执行院长,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李志强。2020年,他担任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副院长。这一次,他又担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援沪医疗队队长,带领团队成建制支援上海。在W3舱的微信交流群里,出舱患者纷纷向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致谢。新京报记者 吴梦真

  “得知我们从武汉来,患者说更有信心”

  新京报:此次你带领的援沪医疗队有多少名成员?

  李志强:这次,我们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共来了51个人。4月2日下午接到通知,当天队伍就集结完毕,并于次日抵达上海。两年前,武汉遭遇疫情时,上海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所以这次,大家都非常积极踊跃地报名,希望能够为上海战胜疫情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新京报:刚到上海时情况如何?如何展开工作的?

  李志强:4月3日到上海时已是晚上,交通车带着我们去酒店。一路上除了灯光,没有任何行人和车辆,这种景象一下子就让我们回想起了2020年初的武汉。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我们都希望能帮助它尽早回归本来的面貌。

  到达后,我们就和上海的医院开始做方舱交接工作,团队的医务人员也在做进方舱前的培训。4月6日14时正式进行了方舱交接。上海浦东新区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共有10个舱,我担任其中的W3方舱的执行院长,带领团队入舱工作。

  新京报:方舱内患者的情况如何?你们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李志强:我们接手时,W3方舱内共有1319名患者,以无症状和轻症为主,基本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我们主要是做一些护理和身体情况监测的工作。医护人员现在是按照6小时制,分了4个班次工作。

  进舱以后我和患者进行了一些交流,感觉大家主要是情绪不稳定,比较焦虑。如何帮助患者调整好心态、提高自身免疫力,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过程中,患者得知我们是从武汉来的,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还曾经接管过雷神山医院和武汉首批最大的方舱医院,就跟我们说,“这下我们就更加有信心了。”

  “用欢快的广场舞助患者调整心态”

  新京报:怎么想到带领患者一起跳广场舞的?

  李志强:两年前武汉疫情时,我们的医疗团队就在方舱医院带大家跳过“医患方舱广场舞”,很受患者们欢迎,有的甚至主动要求增加跳舞的场次。后来,广场舞也被推广到武汉其他方舱医院。

  这次,我们团队也是借鉴了当时的一些经验,希望能通过一起跳广场舞来调整大家的情绪状态。而且,这也可以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抵抗力,对早日康复有所帮助。

  新京报:跳广场舞前后大家都是怎样的反应?

  李志强:我们跳的广场舞很简单,配乐专门选了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一来是因为这首歌朗朗上口,曲调也比较欢快,容易调动气氛;二来是歌词寓意也非常好,因为我们也希望大家都能早日出舱,去见自己想见的人。

  其实一开始,是护士们带领大家跳广场舞的,当时我刚好巡视走到这个地方,发现很多患者还是比较拘谨、放不开,所以我就主动加入了。

  我跟患者讲,一定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只有开心了,才能有更好的抵抗力,才能够更早更快地康复。经过短短几分钟的情绪调整后,在场的很多患者都投入进来,边唱边跳。跳完后,很多患者告诉我们,觉得非常开心,谢谢我们。

  新京报:今天(4月12日)W3舱有多少名患者出舱,为此你们都做了哪些准备?

  李志强:共有500名患者出舱,这也是W3舱的第一次大规模出舱,从11日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做准备部署。

  首先,我们要确认出舱人员是符合标准的,检查他们近几次核酸检测结果以及身体情况;其次,要对出舱人员进行登记,落实到区并派车进行接送;最后,医护人员会将出舱后的防护注意事项,逐个传达给每位出舱人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