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这道既要防疫,又要发展的难题,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此轮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吉林和上海,在推进复工复产方面有了新进展。据报道,吉林宣布在确保防疫安全基础上,稳妥有序、精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4月16日,上海市经信委也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要求,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落实闭环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吉林和上海的这轮疫情持续时间均超一月,社会各方面都承受极大压力。如何在做好防疫的同时,创造条件支持企业稳妥推进复工复产,是一道难而必须直面的课题。目前两地的一些做法,无疑释放了积极信号。
疫情持续、反复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显而易见。以汽车产业为例,近期国内多位汽车厂商负责人的“叫苦”引发关注。吉林和上海恰好是我国汽车产业重地,汽车产量在全国占比合计超过20%,同时还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车企的生产或研发基地。为配合防疫,这些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大多都选择停产。
由于汽车产业链非常长、协同要求高,这两大汽车重镇停产,不仅给本地汽车产业造成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冲击到了全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稳定。在此背景下,两地推进包括汽车在内的一批重点产业复工复产,可看作是对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现状和企业呼声的一种负责任的回应。
事实上,在多地因疫情对相关产业按下“暂停键”的大环境下,汽车产业链承压只是一个缩影。包括物流、半导体、外贸等其实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应看到,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现实语境下,任何一个地方的“停摆”,都难免牵一发而动全身,都将或多或少波及全国甚至全球。特别是在封控防疫状态持续较长时间后,其负面效应必然被进一步放大。
因此,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涉疫地区尽可能创造条件,因地制宜优先推动一些重点产业复工复产,打通产业恢复堵点,以减少疫情对于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的确非常有必要。
这方面,不仅有地方在努力,国家层面也有明确要求。如为降低主要港口防疫对外贸的影响,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就发布了《关于全力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强调涉疫地区应充分利用铁路、水路优势推动集装箱集疏港运输“公转水”“公转铁”,确保港口航运体系顺畅运行,港口生产正常运转。
因为防疫需要,一些产业的“暂停”,表面看来是上下游企业首当其冲,但实际上背后对应的更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继而直接影响的是社会就业、民生的预期。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的GDP增长目标为5.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达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要控制在5.5%以内。要实现这些经济增长目标,完成既定的就业任务,必然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而在当前情况下,想方设法减少疫情对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就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必须承认,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其考验的是精准防控的能力,也是防疫之下发展经济产业的智慧。但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且越是在防疫持续之下,越要把“防疫生产两手抓”摆在突出位置,不断维持好最优的平衡。
当前,2022年已经进入第二季度,要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在做好防疫的同时,尽最大努力推动复工复产,更有紧迫性了。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也再次重申,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这样的要求落实到“防疫生产两手抓”中,正当其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