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故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故事
上一篇

河北省曲周县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的13年

2022年04月2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河北曲周王庄科技小院。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白寨科技小院第一批学生之一曹国鑫在田间地头吃午餐,馒头就大葱。受访者供图

  作为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已经迎来送往十多届学生。2009年,为了打破科研工作与农民实际生产的壁垒,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建起第一个科技小院,那间白寨村闲置多年的农房,成了师生们的长期驻点。十三年来,师生们依托科技小院,针对不同的农林牧渔产业进行田野调查和试验研究,帮农民解决生产问题。

  第一批学生仍致力于农民增收

  2009年6月25日,曹国鑫来到曲周,没想到一待就是五年。在白寨科技小院的时间里,为提升粮食产量和品质,改善农民种植习惯,往更加科学的生产方式上靠拢,曹国鑫和同学老师一起做了许多探索。

  他们倡导村民晚收玉米,村民九亩多地增产1600斤;开启机器氮肥“深施覆土”技术,不仅提升了肥料利用效率,还解决了劳动力难题;通过一个坑,让农民知道了深翻地对小麦扎根的重要性,一亩小麦地多打上百斤……白寨科技小院每次尝试的新技术,都得到了增产的好结果。

  但是,让曹国鑫失落的是,一亩地增产的上百斤粮食,最终转化的经济价值却仍旧微不足道。

  “到底该如何让农民真正实现增收?”从小院离开后,曹国鑫在博士就读期间,甚至是如今的工作中,仍然在探索答案。

  “从小院出来的学生,不会轻易放弃农业这个领域。”曹国鑫如今已经是北京物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时不时还会翻出以前在小院的照片忆苦思甜。“我现在所做的工作,其实就是在探索,把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做好标准化分级,打出品牌,从而提升农产品的溢价能力,同时缩短供应链条,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益。”

  为什么执拗于农民增收?曹国鑫说,从小院出来的学生,天然地会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科技小院,除了跟农作物打交道,就是跟农民生活在一起,会不由自主地被农民感染。

  小院研究方向从种植改到养殖

  作为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的第一批学生之一,曹国鑫几乎成了学弟学妹口中的“传奇”。2016年,曹国鑫和老师同学们持续做了五年的研究成果发布在了《自然》杂志上,这篇名为《科技小院让中国农民实现增产增效》的研究论文,一下子引起了业界的轰动。

  至今,曹国鑫说起这件事,把它归功于多了一点幸运。“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大农场模式,当时小农经济模式在国际上尚未得到太多的探索。可以说,科技小院的模式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填补了这个空白,探索出以中国为代表的小农生产模式解决困境的办法。”

  2018年,曲周县养殖业的GDP与种植业基本持平,这一年也成为白寨科技小院的分水岭。小院的研究方向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玉米小麦的种植科学,转变为绿色种养一体化的新探索,开始聚焦曲周的蛋鸡产业。

  同年,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的马明芳考上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马明芳来自邢台沙河,老家距离曲周只有80多公里的路程。“科技小院和老家很像”,马明芳慢慢适应了小院的生活。

  在整个绿色种养一体化探索中,马明芳的课题是其中一环,即通过堆肥技术降低畜禽粪污处理过程氨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在小院期间,马明芳几乎跑遍了周围大大小小的养殖场和堆肥场。在白寨科技小院的墙上,挂着一幅绿色种养一体化的示意图,马明芳和小院的同学曾不止一次为来参观的媒体、师生、企业等讲解绿色种养循环的理念。

  堆肥厂是露天的,雨水成为试验的不定因素,这是实验室里完全遇不到的,但是却是最真实的情况,堆肥环境让马明芳的试验离落地更近一步,但实施难度也成倍增加。马明芳说,“其实在小院做试验的优点和缺点是相辅相成的,露天堆肥是缺点也是优点,这让我的试验距离市场更近。”

  克服难题,完成毕业论文,2021年7月,马明芳顺利毕业。适逢老家邢台引进人才计划,马明芳顺利通过考试,进入邢台林业局工作。而在她的通讯列表里,那个科技小院的群,一直没有断了联系。

  白寨科技小院已培养21名研究生

  仅在曲周县域内,就有多个像白寨一样的科技小院,前衙葡萄科技小院、相公庄苹果科技小院、岳庄甜叶菊科技小院……每个小院都常年驻扎着三五名研究生,师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

  “科技小院的工作内容会根据当地的需求而做出调整。”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王红亮说,面对曲周县域内经济结构的变化,白寨科技小院适时调整了研究方向,从小麦玉米的种植研究变为绿色种养一体化研究,更多致力于为畜禽养殖户提供绿色、健康和高效的新技术。不过,曲周的小麦玉米研究并没有中断,目前,王庄科技小院主要在做相关课题。

  今年,王庄科技小院在王庄村有16个示范农户,进行小麦全生育期的高产、高效、高质的研究。4月22日,崔明堂在从农田返回科技小院的路上,被合作社的农户拦下来,邀请他到家里看看,自家的药肥究竟适不适合。

  “当自己被这些农户需要的时候,会很有成就感。”崔明堂说。不久前,崔明堂和同学还通过线上的方式,给农民做病虫害防治的科普,特别是针对相对较弱的三类苗。

  春耕忙起来,王庄科技小院的人手多少有点不够用了。崔明堂不仅要了解全县的小麦春管情况,还要针对小麦晚播的特殊情况,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农民可适用的指导经验。

  待到今年6月麦收时,崔明堂的努力将得到验证,届时,崔明堂近两年的科技小院生活也将随之结束。年底,崔明堂将返回农大校园,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

  从成立之初至今,十三年过去了,白寨科技小院已经培养了21名研究生。迎来送往间,小院的接力棒代代相传,今年开学季,新一批学弟学妹将如期而至。

  全国特色小院

  气象小院

  科技小院也关注气象。2021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了首个气象科技小院。据介绍,气象科技小院融合气象大数据和前端气象科技,开展气象灾害科普、农民培训、精细化棉花气象服务,村民、棉农通过VR设备,亲临自然灾害现场,气象专家坐镇,也实现棉农与气象服务常态化“零距离”。

  “最美”小院

  科技小院其实很漂亮。2021年8月,我国首个花卉科技小院落户昆明晋宁区昆阳镇,旨在以科技支撑现代化花卉发展。在当地建设的千亩花卉产业现代示范园,年产切花月季可超过1500万枝。

  “毛驴”小院

  科技小院不仅关心农作物,从这里“走出”的虾蟹、小毛驴,也让地方的产业发展有了新模样。2020年,河北阳原县建成“阳原驴”保种中心、良种繁育中心,实施阳原驴种质资源保护,获评中国农技协全国唯一“驴产业科技小院”。

  虾蟹小院

  2019年11月,江西九江彭泽以虾蟹水产为特色,挂牌成立了虾蟹科技小院。当时,在小院技术指导下,稻虾共作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目前彭泽县已成为江西省虾蟹的主产地之一,2019年当年彭泽养殖小龙虾12万亩,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6亿元左右。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