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6:目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6:目击

村艺互融

2022年04月2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3月27日,下苑村,音乐人李鸿夫妻带领村民进行非洲鼓排练。
4月14日,下苑艺术文化广场,绿化工作人员在一个景观雕塑前平整地面。
4月14日,下苑村,一个驻村的法国艺术家开着房东的三轮车,带着伙伴们去附近的集市赶集。
4月14日,一位青年艺术家扛着锄头从墙绘前走过,前去参加村里的绿化劳动。
4月16日,下苑艺术生活季开幕现场,驻村艺术家在公共空间展示自己的作品。
4月9日,田世信夫妇到村外集市买菜,遇到许久不见的熟人,亲昵地左拥右抱。
3月29日,蒋可钰紫房子舞蹈室,村民正在学习舞蹈。

  素人艺术家李忠东在下苑“侃谱小食堂”对面的墙上进行墙绘。

  “什么是有个性?你看这个女厨师,她不叼着烟的话,就没有那种霸气的感觉。”做过伐木挖煤、养鱼养蜂、放牛牧羊、洗碗种稻,还有建筑工的李忠东,喜欢这种矛盾带来的灵感。

  研究素人艺术的韩勇在村里前后发现过五六个素人,李忠东比较典型,一直活在自己的梦境里,偷偷看着身边经过的人。

  那时候,李忠东天天画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但他画的虾都是长翅膀的,像蝗虫,马画得跟恐龙一样,偶尔也会画自己的生活。这是李忠东作为表达的一种手段,不是为了绘画而绘画。

  “除了绘画工具的使用要给他们当助手,比如调他要的颜色,他们并不需要指点,需要的是交流环境。”说着话,韩勇就给李忠东递了个调色盘和画笔。李忠东刷刷点点,一只橘猫颜色的斑点虎从墙上“跳”了出来。

  与下苑相邻的西新城村,一栋紫色房子的排练厅里,中国舞蹈家蒋可钰和丈夫西蒙·阿蓓正在为6位素人舞者排练舞蹈。西蒙·阿蓓是来自喀麦隆的非洲舞蹈艺术家,也是歌手与音乐创作人。夫妇俩每年都会带着自己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巡演。因为疫情,留在了下苑。

  蒋可钰说,舞蹈排练中的每个人都在贡献自己的智慧,希望能把彼此间最炽烈的那一部分激发出来。

  西新城村村民潘光银跟着蒋可钰学舞一年多,“舞蹈对可钰是艺术的理解,对我就是生活,跟她跳舞打开了身心,能让自己开阔一点。这也是艺术家与乡村之间建立的一种积极的‘互惠’关系”。潘光银说,村民从惊奇到逐渐习惯专业舞蹈家入驻,见着蒋可钰打招呼的方式也变了,不说“吃了吗”,而是“今儿跳了吗”。

  “咚恰,咚恰,咚咚咚恰,千万别太快了,大家……”4月16日开幕的下苑艺术生活季,李鸿创办的斑马非洲鼓俱乐部与蒋可钰的工作室有非洲鼓与非洲舞的即兴互动。为此,李鸿夫妇一直带领素人鼓手排练。

  夫妇俩原本要找有点经验的,后来觉得有没有经验不重要,让大家进入节奏和氛围最关键,所以最后不分年龄,不分小孩大人,都一块儿排练。“大家身体里都有这个东西,就是节奏”。

  村里有个叫小象的孩子,鼓敲得很好,几年了,每周都来玩,先是他妈妈想学,后来妈妈不练了,他就自己来。李鸿只会问小象,会打这个吗,会打那个吗,哪个好玩,小象就各种敲击,到饭点了也舍不得回去。李鸿就让他享受这个过程,“当然父母最喜欢问结果,关心的是孩子能不能干这行,我会建议别想太多”。

  当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很久之后,很难再有新鲜感,需要一个外来者的视角,通过持续行动激活大家的心灵与情感,重新发现生活的魅力和色彩。

  乡村的世界在时空中具备“居”与“游”的特性,而艺术家在其中扮演着嫁接、点燃及催生在地生命力的媒人之角色。

  李鸿觉得,应该用音乐中的“慢板”与“柔板”,用慢速的节奏,使“艺术赋能乡村“呈现出优雅与闲适的效果。

  新京报记者 刘旻 陈杰 摄影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