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临时管控社区内的白发志愿者
| ||
|
清晨6点半,几位平均年龄已过70岁的老人,率先赶到朝阳区武圣农光社区向日葵驿站,为一小时后的核酸检测做准备。截至5月2日,作为临时管控区,武圣农光社区已进行6轮核酸检测。每一轮检测,这些白发志愿者们都冲在第一线。
在这个约八成居民都是老年人的社区里,这些白发志愿者们成为最有效的“沟通渠道”,“和老年人打交道,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同样是老年人,我们更能理解老年人。”
志愿者们的忙碌与付出,也得到了居民们的回馈。有人端来热乎乎的绿豆粥,有人把包子、饭菜挂在他们家的门把手上。“正是有了大家的帮助,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加顺畅。”一位社区干部告诉记者。
对于所有人来说,眼下有条不紊的新节奏只为了一个目的——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核酸检测一线的“70+”志愿者
刘站群今年75岁。家住朝阳区武圣农光社区的她,退休后作为所在小区第三党支部书记,继续“发挥余热”。“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组织党员学习,组织居民打扫卫生、做好垃圾分类,照顾楼里孤寡老人等,尽己所能,服务社区居民。”
4月23日,看到朝阳区潘家园街道陆续出现新冠阳性病例,刘站群的儿子特意打来电话,叮嘱母亲尽量居家减少外出,但她还是火速加入了志愿者团队。
刘站群告诉记者,她所在的武圣农光社区共有工作人员16名,其中两人因疫情防控需要居家,另有两人去了高风险小区支援。“12名工作人员负责好几个小区,真的太累了。作为党员,我就希望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跟她抱持着同样想法的,还有75岁的高振平、70岁的黄淑平。两位党支部书记也不约而同加入志愿者团队,开始了“非常时期”的忙碌日常。
截至5月2日,作为临时管控区,武圣农光社区已经进行了6轮核酸检测。每一轮检测,这些白发志愿者们都冲在第一线,清晨6点就出门,在小区驿站设置的检测点集合,布置桌子、摆放酒精,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核酸检测开始后,他们又承担起“喊楼”的任务,去每栋的各楼层通知居民;在核酸检测队伍旁边维持秩序;当有腿脚不便的老人来排队时,协助他们走绿色检测通道……
上午11点左右,刘站群回家做午饭,这是一天里难得的休息时间。“社区干部们也总说让我多休息会儿,但是他们谁又多休息了呢?”惦记着核酸检测结束后的收尾工作,匆匆吃完饭的刘站群又赶到了检测点。
“我老伴过来做核酸,看到我在维持秩序,觉得我特别认真。后来他还跟我说,‘你们这群老太太还真行。’”黄淑平笑着说道。
“和老年人打交道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5月2日下午,向日葵驿站,黄淑平一边操作手机,一边把解决健康宝弹窗的步骤一条条地写在了纸上。
“我们年纪大了不太会操作手机,把这些写下来方便看,也加强了记忆。”前几天,不少小区居民都出现了健康宝弹窗的问题,黄淑平就找人教自己如何操作,在自己和老伴手机上测试成功后,她又把“经验”推广出去,“这几天健康宝弹窗问题少了,怕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忘了怎么解决,我就再练习一下。”
黄淑平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小区,八成居民是老年人,普遍不会操作手机,记忆力也不好,“和老年人打交道,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她回忆,小区临时管控后,一位90多岁的老人曾多次前来求助。“第一次,他说想出去开药,我们问他具体开什么药,他一声不吭地走了;没一会儿,他又回来说想去银行取钱,我们告诉他银行关门了,他又走了;紧接着,他又来告诉我们,想要出小区去买菜,我们告诉他,出去要签承诺书,有什么事需要自己负责,他一听就又回去了。”
对此,黄淑平觉得完全可以理解——面对变动,很多老人会产生焦虑,同样一个问题,他们会问很多遍,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解释过后,老人还会继续向其他人求证。
“我们现在70多岁了,记忆力可能没有以前好,反应没有以前快,所以面对这些更为年长的老人,我们更加感同身受,做工作,要更有耐心。”黄淑平说。
黄淑平介绍,临时管控前,社区已经通知小区商铺备货,除了药品,居民的日常生活基本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很快,社区也统计了居民的用药需求,每天帮忙买药送到小区,“一对一”发放。
75岁的高振平经常主动担下发药的任务。一听说药进了小区,她就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赶到向日葵驿站。将每份药物和登记名单一一对应,她开始逐户打电话通知,“喂?你买的药到了,可以来向日葵驿站取了。”
高振平熟悉小区里大部分住户。退休后,她先是在小区做楼门长,接着又当了6年小区党支部书记。孤寡老人、老党员、困难职工都是她服务的对象,小区的老人们,有什么事也都愿意找她。
“有时候遇到老人腿脚不便,我们也会送药上门。”发完药已经是下午将近6点,忙碌了一天的高振平收拾好东西,这才准备回家休息。
武圣农光社区党委副书记肖海英告诉记者,“正是有了大家的帮助,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加顺畅。”
尽管劳累 但一切都值得
当所有人的生活被暂时圈定在小区范围内时,志愿者们也成为最有效的“联结管道”。
4月29日下午,刚刚结束小区核酸检测工作的刘站群,突然接到了一个求助电话,“阿姨,您能帮忙上我们家看看我妈吗?听她说摔了,我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
听到这里,刘站群赶紧向社区反映,并到摔倒老人家中查看情况。原来,那是一位80多岁的独居老人,踩着凳子关窗户时不小心扭伤脚踝。刘站群在老人家属的指导下,及时帮老人进行了冰敷。
“下一步,无论老人是去住院还是去儿子家,都要收拾东西,想到这一点,我就帮她把替换的衣服、医保卡、身份证、现金、每天吃的降压药都打包装好。”随后,在社区的联系下,老人被儿子接到了医院。
第二天,老人的儿子给刘站群发来了消息,“刘阿姨,我妈到医院检查后已经在休养了,您放心吧,谢谢您!”刘站群终于放下心来。
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接连数日的忙碌,全部被居民们看在眼里。情同此心,大家的关系也更加亲近了。
做核酸检测时,看到身边的志愿者,居民们会连声道谢,“你们辛苦了。”这边,刚有居民送来一大锅熬好的绿豆粥,那边,又有人递来自己做的八宝粥、精心蒸好的鸡蛋羹……
氛围越来越好,核酸检测也越来越顺畅,“有事招呼我们”成了居民们的口头禅。前几天,65岁的居民刚振平也加入“后勤保障队伍”,成为小区里忙前忙后的志愿者“小刚”。
疫情前,老人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每天风雨无阻地去公园打太极拳、练太极扇,是黄淑平坚持了20年的习惯。小区临时管控后,她只能抽空在小区的空地上练一会儿。“公园环境好,解封后还是想去公园打拳。”
尽管劳累,这些白发志愿者们却觉得,一切都值得。高振平说,这两天,她家门把手上时不时就挂着居民送来的包子、饭菜,一天的忙碌结束,她到家马上就能吃上饭。“大家都挺照顾我的,解封后,我还要为大家做更多的事。”
5月3日至5日,北京包括朝阳、东城、西城等在内的12个区连续开展三轮核酸筛查。志愿者们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疫”。
新京报记者 吴梦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