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封面报道

“中国好邻居”回家:想报名当志愿者

得知是密接者后未回小区,自我隔离,其所住居民楼只封控14小时;居民拉条幅送鲜花欢迎他回家

2022年05月19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5月18日,昌平区北七家镇冠华苑社区,社区代表为张旭(右三)送上荣誉居民称号证书和丝绸堆绣作品,表达对他的感谢和敬意。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5月18日,离开26天的张旭一走进冠华苑社区,像是影视剧里的主人公出场,人们为他拉起条幅,送鲜花、鼓掌、呐喊,一位小学老师将班里孩子为他画的漫画展示出来,一名居民将自己花费80多个小时制作的关于他的丝绫堆绣,亲手交给他。

  此前,为了不影响自己居住的小区,独自在车内自我隔离超12小时的北京218号感染者张旭被网友称为“中国好邻居”。

  出院后又集中隔离七天

  5月17日晚,张旭的微信名字后面,出现了一个新的动态:美滋滋。这是他从地坛医院出院后,到昌平一家酒店集中隔离的第七天,“核酸复查结果没问题,我就可以出院了。”张旭说,在酒店隔离的生活,如在医院治疗的日子一样有规律。

  医生和工作人员来测核酸和体温的时间很早,约莫早上六七点钟,张旭房门外就会传来敲门声,“核酸要测两种,咽拭子和鼻拭子都要测。每天体温也是要测两遍的。”他几乎不太会赖床,一转身再走到房间里,困意就不大了。张旭说自己会在房间里转一转,走一走,没什么特殊的事情。在隔离酒店,开窗通风的时间段是固定的,张旭房间窗户的把手上还写着上下午的时间段,他猜测每个屋的通风时间都不一样,“这里是集中隔离,错开时间嘛,为的是防止交叉感染。”

  做的最多的是喝水和简单的运动。“喝水会加快体内的代谢,无聊了呢,就锻炼锻炼,原地跑跑步。”张旭说,他会有意识地强迫自己做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自身的免疫力,他一直不敢忘医生的叮嘱,免疫力越高,身体就好得越快。

  结束健康监测后要报名成为志愿者

  5月18日上午,张旭出现在小区门口,居民们将这位“中国好邻居”团团围住,张旭一个一个回答人们抛来的问题。他说,他并不想“出名”,只想在这个小区里继续过着普通的生活,“等我结束7天健康监测,我想到社区报名做一个志愿者,每天做些有意义的事。”

  人们好奇张旭在医院治疗和在酒店隔离中的生活。张旭向大家介绍,面对新冠肺炎最重要的就是好心态,不要害怕病毒,只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用药,再加上多喝水多做简单运动,就能增加身体免疫力,恢复健康水平。

  欢迎仪式上,冠华苑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松林说,“面对疫情的淡定,和对他人的负责,让张先生赢得了社区居民的敬佩。希望每个人都在疫情防控中,呈现出北京市民的理解和担当,共建我们的社区。”

  孩子们以他为榜样也要成为“好邻居”

  “长大后,我也要成为‘中国好邻居’!”一个7岁小男孩的话引得周围人都笑了。孩子母亲告诉记者,小区的孩子们现在都知道关于“中国好邻居”的故事。

  四川人徐华今年66岁,来京照看四岁的小孙女妤妤,她在人群里牵着小女孩的手,看到了张旭从车里走下来,接到居民递过去的鲜花。她告诉小孙女,“这就是活生生的课本哟,做人就要道德高尚。”

  来自山东的王先生,喜欢带着四岁的女儿打篮球。他说:“我们感激张先生,要不是他,过去几天孩子们或许就不能在楼下自由自在地玩了。”

  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委员温红蕊制作了一幅《中国好邻居》的丝绫堆绣,画面上是一个戴口罩的男子,拿着盾牌,挡住病毒状的物体,“这是我们党支部也是我们社区居民的心意。感谢他,给我们,我们的孩子们,做个榜样。”

  ■ 背景

  北京疾控点赞“中国好邻居”

  今年4月,居住在昌平区冠华苑的34岁张先生接到疾控部门电话告知他是密接后,立即向街道、社区报备,并留在自家车内10余小时等候通知,未进小区。4月26日,张先生被诊断为确诊病例,以“感染者218”的身份出现在官方通报里。

  得益于张先生的防范意识,其所住居民楼只封控了14个小时。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张先生说:“没回家,是不想连累别人。”他也因此被网友们称为“中国好邻居”。

  4月28日,在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特别提到了这位“中国好邻居”,庞星火称他教科书般的防疫行为,既保护了小区居民,又降低了社会传播风险,为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

  “这位市民识大体、顾大局,严格落实个人防控责任的行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这位首都抗疫模范好市民点一个大大的赞!”庞星火说。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田杰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