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5月19日 地点:美团买菜广安门店
“90”后美团买菜分拣员邢晨已经两个多礼拜没回家了,在这个距离管控区仅300米的门店,为了给居民们送菜,他一待就是十几天。邢晨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根据订单分拣商品,用户从最开始的抢购米面粮油,到现在购买啤酒烤串,看着这些“烟火气”的订单又回来了,他感觉生活也快回归正常了。
蔬菜直通车开到封管控小区门口
从4月25日开始,北京市朝阳区部分区域提升管控措施。东二环以东,西大望路以西,华威南路和松榆南路以北,广渠路以南合围成一个“方形管控区域”。区域内居民足不出区,小区居民严格落实扫码、测温、登记等防控措施,非必要不出小区。
在封管控区域里的居民出不了小区,买菜该怎么解决?除了配送小哥们的坚守,一直开到管控小区门口的蔬菜车和送货到家的“蔬菜包”,也是让居民心安,维护小区“烟火气”的重要保障。
4月26日一早,新发地百舸湾公司的蔬菜直通车直接开到了朝阳区潘家园、八里庄、劲松和垡头等部分管控区域小区门口,保障居民买菜需求。
从划定临时管控区起,朝阳区商务局物资保障组的王丙会每天都在一线,调度蔬菜直通车进入管控小区,帮助社区组织百姓有序购买蔬菜,24小时待命,有时候凌晨一两点还在和企业、属地沟通,第二天一早赶到点位查看组织情况是否到位。物资保障工作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千头万绪,他需要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合力。
比如,怎么把菜拉到封管控区?朝阳区商务局物资保障组从新发地批发市场、大洋路批发市场,及大兴等企业协调了30多辆蔬菜直通车,将蔬菜送到小区门口。为了方便快捷,最开始为居民提供统一的“蔬菜包”,固定价格、固定品种。这种方式虽然高效,但无法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收集到居民的意见后,“蔬菜包”又开发了“定制服务”。
4月27日,京客隆调配力量准备了2300份“蔬菜包”运输到临时管控区内。王丙会通过朝阳团区委,找临时管控区内的志愿者、工作人员,上百人的队伍齐上阵,担任起临时配送员的工作。临时配送员不像专业的外卖骑手,没有工具,只能通过肩扛手提。从早晨送到晚上10点,还有500份没送出去,第二天,大家又接着送。
随着部分区域解除管控,小区蔬菜保供已经进入常态化,但王丙会紧绷的弦不敢松,“不亲自看到门店货物充足,菜车进入社区,让我休息我也不踏实。”
鲜花订单一直没断过
除了蔬菜直通车、“蔬菜包”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线上平台的小哥们也在加班加点为保供而忙碌。邢晨所在的美团买菜广渠门店,距离朝阳区疫情临时管控区域仅300米,承担了这个“方形区域”左半部分的配送。他亲眼见证过下单高峰,“疫情刚发生时,有客人凌晨2、3点钟下预订单。”面对突然增加的订单量,他和同事们早上6点多就爬起来开始分拣,上午7、8点迎来分拣高峰,要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才结束。订单最多的一天,他一个人分拣了近3000件货,连脚趾、膝盖都在隐隐作痛。
因为分拣搬运的物资沉重,为了保护膝盖,邢晨腿上都要戴着护膝。他的左脚得了甲沟炎,走起路来脚指甲嵌进肉里,但他不敢穿拖鞋。邢晨开玩笑地说,“很多商品在冷冻区,穿拖鞋冻脚。再说,扛着整箱啤酒,也怕掉下来砸脚。”
本轮疫情出现之前,邢晨每天骑电动车10公里到广渠门的门店上班。出于管控和支援保供考虑,从5月5日起,邢晨和他的“战友们”几乎都没回家,他们集体住在紧邻门店的连锁酒店。每天早上6点半,大家洗漱吃饭后,便开始一天的分拣工作,大概要一直忙到晚上11点。
分拣员的工作并不轻松。忙时要在200多平方米的仓库里日行4万步,相当于跑完42公里的马拉松。
“有用户一次就下单4桶水,5包米面粮油,最重的一单重达60斤左右。”邢晨说,但这种情形就持续了几天,居民很快冷静下来,毕竟外卖、快递都没断。“下单高峰很快就过去了,民生类单量减少,管控区内又恢复了以日常蔬菜水果肉类订单为主,鲜花订单也一直没断过。”
这几天,随着朝阳区部分管控区域解除管控措施,他也明显感受到附近用户下单的变化。“购买米面粮油的人少了,晚上7、8点钟,有很多人下单烤串、小龙虾、啤酒、雪糕等商品,买零食、鲜花的人也不少。”邢晨觉得,估计离自己回家的日子也不远了。
蔬菜车+配送员生活保供不停歇
为了解决封管控区的物资保供问题,朝阳区商务局物资保障组从新发地批发市场、大洋路批发市场,及大兴等企业协调了30多辆蔬菜直通车,将蔬菜送到小区门口。另外,管控区内的志愿者、工作人员,组成上百人的队伍,担任起临时配送员,把调配来的“蔬菜包”送到居民家。此外,距离管控区仅几百米的美团买菜网点也在承担配送任务,保证居民订单及时送达。
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琳 图片/受访者供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