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企业力量正在发挥市场担当,同心抗疫,为居民保供、保畅。但不可忽视的是,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之一,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正在经历疫情的冲击。
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部分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多,对就业和增长形成了比较大的压力。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部署了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的举措,加大扶持、确保落实、精准服务……会议精神中的一系列关键词都显示对于中小微企业的纾困扶持已进入刻不容缓、要向纵深精细发力的新阶段。
企业同心抗疫有哪些亮点?企业又遇到了哪些困难,该如何解决?如何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北京企业联合会秘书长、北京市企业家协会会长黄建华。他指出,目前各企业也都在按照政府的要求,积极配合防疫、抗疫,配合政府进行居家办公。但不可忽视的是,面临疫情,企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市场问题,市场在,业务才能正常运转。
“大家都站在同一楼层,每个人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信心不完全来自外界。”黄建华建议,各企业家应发挥企业家精神,重塑信心,相信企业家们一定会自我唤醒、自我调整、转变思维、寻找机会,找到希望。
企业共助全市抗疫,坚持生产保障就业
新京报贝壳财经:聚焦本轮北京“同心抗疫”,抗疫中的企业力量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黄建华:首先,作为企业的当家人,北京广大企业家顾大体、识大局,都在抗疫中坚决执行政策,履行企业主体责任,为抗疫做出了重要贡献。企业力量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谈,一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来谈,国有企业在抗疫当中发挥了骨干作用,例如咱们北京市属的一些大企业,为城市保障,蔬菜食品的保供,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类似首农集团,涉及北京市民的蔬菜供应等,加班加点工作,保障供应稳定。
不仅首农,目前北京市属四十多家大型企业,都在发挥各自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按照政府要求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帮助全市抗疫,做好物资、食品的供应,并派出人员进行抗疫支持。不少企业还在中小微企业纾困方面,做到了租金减免等,仅亦庄控股一家今年就减免租金近3亿元。
二从民营企业或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来谈,各企业也都在按照政府的要求,积极配合防疫、抗疫,配合政府进行居家办公。同时,不少企业在困难的条件下,依旧坚持企业生产、经营,保障就业,这些企业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我代表北京企联向相关企业表示感谢。
新京报贝壳财经:疫情下北京企业如何积极调整?
黄建华: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目前部分企业因生产等受到影响,存在租金压力。部分企业也希望园区能响应政府号召给企业减租,这个时候就可能存在一些矛盾和压力,但部分园区自己也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它还得帮助其他企业,这个就需要灵活处理了。
据我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北京部分园区积极调整,采取分类缓交等措施。对互联网等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企业,可能采取缓交措施;特别困难的、确实受到疫情影响完全不能开工的企业,园区采取减免、长时间缓交租金等措施,有针对性的处理。
企业更要思考布局后疫情时代的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市场经济中,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之一,同时也是面临风险和冲击相对脆弱的主体之一,就你观察,目前中小微企业面临着怎样的困难?
黄建华:主要面临着资金、租金、市场、人才、业务等方面的困难。资金对中小微企业来说是最核心的问题,资金是企业运转的血液,如果断了肯定不行。在疫情特殊背景下,有一些中小微企业确实遇到了困难。租金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些企业本身经营困难,确实无法按期交上租金。
但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市场问题。只要市场在,业务能正常运转,资金和租金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但目前状态下,部分实体业务等确实无法开展。同时,中小微企业也面临着裁员等困难。但我也了解到,尽管困难,多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还在坚持,我们北京企联也会持续关注他们。
新京报贝壳财经: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需要哪些具体举措?上述问题如何解决?
黄建华:总的来说,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需要减压和赋能。首先是政策支持,财政对相关的中小微企业进行直接补助,降低企业成本,包括对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政策等。
同时,按照政府倡导给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降租金,并为其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市场、销售、资源上得到支持,同时,这些企业也需要人才赋能、技术赋能。最重要的是,企业按照政府的要求,配合防疫、抗疫,疫情稳定后恢复市场流动,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等要素转动起来,市场才能恢复运转。
新京报贝壳财经:在全新的社会转型期和商业环境下,企业该如何谋变?
黄建华:如果企业还停留在传统方式下经营,遇到疫情这种特殊情况,可能会存在较大风险。疫情是一场危机,危中有机,如何化危为机是重点,越在这种情况之下,越会发生洗牌的情况。我观察到,目前旅游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但部分旅游企业积极谋变,把原来的素材拿出来剪成短视频做抖音号,吸引粉丝,部分直接变现,有些流量就算现在不能变现,将来一旦恢复出行,也会给这些企业带来收益。
不仅旅游业,许多线下餐饮也展开了积极谋变,做线上、做外卖,现在不管是哪个行业,无论是传统还是新兴,都一定要跟数字化结合。企业要主动调整业务方向和业务形态,甚至商业模式都得主动调整,跟上时代步伐。企业主要发挥企业家精神,主动创新,不能循着过去那套思路,眼下要维持生存,但更重要的是,思考和布局后疫情时代的企业发展。
建议适时、适当、适度优化防疫政策
新京报贝壳财经: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企业面临很多困难,北京企联如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黄建华:我们会积极把企业和企业家的共性诉求,反映给政府,并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我们也希望政府有更多合适政策惠及广大企业和企业主。
同时,协会也会组织交流活动,促进企业主之间的交流,促进要素的流动、资源的配比,具体包括项目推荐、资源对接、政策宣讲等,这能够让企业们抱团取暖。5月24日,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与北京企联举办线上交流会,邀请企业和相关方参会,企业侧重交流问题及需要的政策帮助,律师、银行、社会组织侧重交流政策落地情况,帮助各企业实际解决问题。
近期,北京企联还将重点举办交流对接会,通过交流会形式,促进央企和地方企业,国企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和小企业,北京企业和外地企业之间的资源对接。
新京报贝壳财经:如何有效修复和唤醒企业家信心?疫情之下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
黄建华:企业家的信心来自几个方面,首先是环境,企业家们对于疫情的不确定性心里是没底的,如何快速恢复常态化市场环境,这是企业家们比较关心的。同时,企业家们的信心也来自于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和具体的落地情况。建议应根据疫情进展,适时、适当、适度优化防疫政策。
信心更来自企业家自身,大家都站在同一楼层,每个人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信心不完全来自外界,国家发展大势没有改变,企业家们一定会自我唤醒,自我调节,转变思维,寻找机会,找到希望。
谈到发挥企业家精神,既然被称之为企业家,那么必须要有企业家精神,要爱国,要真正有所担当,承担起社会责任,企业家是带团队的,是发动机,要带领团队积极自救、积极创新,如果企业家都看不着希望了,团队更看不到希望。信心本身就是担当。其次,有条件的企业能不能尽量不裁员、少裁员,扩大人才需求,做好人才储备,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同时,创新、诚信、有国际视野也应该是企业家精神的必备要素。
最后希望,各企业能提振信心、努力创新、寻找机遇、抱团发展、谋求进步。
本版采写/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子姣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