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6:新京智库春季峰会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6:新京智库春季峰会

“五子”联动 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

2022年05月3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徐洪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姚景源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
梅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李志起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

  释放挖掘消费潜力打好政策“组合拳”

  在202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发展之策——‘五子’联动,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上,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发表了“扩大消费关键在于增加居民收入”的主题演讲。

  徐洪才认为,培育消费能力或挖掘消费潜力,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慢工出细活,多管齐下,打好政策的“组合拳”。

  世界经济陷入滞胀泥潭 消费潜力需释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进一步调低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仅3.6%;联合国预测增速为3.2%。今年我国将GDP增速目标设定在5.5%左右,IMF预测为4.4%。

  “目前,世界经济陷入低速增长,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高通胀。”徐洪才说,在多重压力之下,中国经济恢复增长也遭遇挑战,外需收缩、内需要进一步提振,但从去年以来,内需疲弱,3月份受到疫情反复影响,消费出现负增长。

  他认为,刺激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适当靠前,短期来看有一定效果,但过度刺激投资加杠杆,也会积累结构性的矛盾和隐患。因此,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要提振消费,“消费背后是投资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收入的水平至关重要。”

  制约影响消费的因素非常多。中长期来看,中国的年轻劳动力在减少;短期看,输入性的通货膨胀降低了货币的购买力,不仅影响了消费,工业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度攀升,进而影响到中下游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业受到冲击,也会影响未来的消费。

  以问题为导向 解决阻碍消费增长负面因素

  徐洪才认为,释放和挖掘消费潜力,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多管齐下,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阻碍消费增长的负面因素。

  首先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六稳”“六保”,关键是稳市场主体,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保就业。而稳市场主体,疫情防控是前提,要优化疫情防控的体制机制,畅通供应链。“供应链断了,加一点‘润滑油’,恐怕不管用。”

  其次,还要激活房地产交易。徐洪才认为,虽然投机炒作让房地产出现了泡沫,但实际上它是典型的实体经济。中国城镇化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房地产市场“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是“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依然可以期待。因此,出台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政策要慎之又慎。

  平台经济也要在监管下健康平稳发展。近几年,平台经济反垄断取得了长足进展。未来,还要鼓励平台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一方面要加强监管,设置好“红灯”,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管的权威性、规范性和透明度,划清行为底线;另一方面要以疏导为主、开好“绿灯”,千方百计调动平台经济的创新活力,吸纳就业、搞活市场。

  同时,多管齐下稳定股市。国内证券市场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基础性制度,如进一步扩大注册制改革范围,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鼓励上市公司创新,提高信息披露,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保护投资人利益,特别是要引进更多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入市,调整优化证券投资者的结构等。

  徐洪才建议,通过扩大投资来带动消费增长。投资与消费是相互影响的,通过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四两拨千斤”带动民间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适度靠前,像传统的‘铁公基’领域还有很大潜力,新基建,如5G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潜力更不容小觑。”此外,从中长期看,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包括优化社会分配体制,建立城乡广覆盖的高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新京报记者 陈琳

  从政策层面引导新型消费,后疫情时代,旅游、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娱乐等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占比会越来越大,可以引导资金流向这些领域,通过供给侧的结构调整改革,培育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徐洪才

  北京供给侧改革可做的文章很多

  在202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发展之策——‘五子’联动,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发表了主题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的演讲。

  他表示,中国经济正处在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的历史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已具备让创新成为第一驱动力的条件

  姚景源表示,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一定要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比较优势出现了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没资本、没钱、没市场,有大量勤劳廉价的劳动力,这决定了那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战略是从‘三来一补’开始的,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上贸易。”姚景源表示,这种增长模式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不仅解决了就业,实现了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还学习了国际上的先进管理和技术。

  但这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深层次的问题——我们仍然缺少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中国是世界第一钢铁大国,钢铁产量超过十亿吨,但一些非常重要的钢材必须依赖进口;中国铝产量世界第一,但飞机制造用铝相当数量需要进口。

  姚景源表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下,个别国家采取了单边主义、霸凌主义,企图在高科技领域“卡脖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最根本的出路是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这就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着怎样让创新成为第一驱动力去改。

  他认为,如今中国已经具备让创新成为第一驱动力的条件: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经过多年的努力,诸多技术领域已经走到世界前沿。

  “这说明我们有资本、有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有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姚景源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紧紧围绕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进行改革,发挥这个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创造新需求

  姚景源表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上,还要把握住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过去人们的消费更多是物质消费,今后会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和文化消费,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围绕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来创造新需求。

  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深入人心,人民渴望的是绿色生态,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绿色发展,健康产业将来大有发展空间;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产业、银发经济也可以作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和产业。

  姚景源认为,让创新成为第一驱动力,北京应该走在全国前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是让北京能够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创新基地。

  围绕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北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做的文章很多,比如开展国际银发经济博览会,成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利用北京历史和文化方面的优势,从供给侧的角度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类产品。

  北京的定位不仅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是全世界的大市场。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北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不断深化,打破阻碍高质量发展的障碍,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新京报记者 陈琳

  目前,中国经济从大的供给结构上看,高科技领域大而不强,传统产业又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所以,最根本的出路是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围绕创新来改。

  ——姚景源

  做好数字化转型首先是理念先行

  在202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发展之策——‘五子’联动,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梅宏发表了主题为“认识数字经济”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梅宏表示,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开启,人类正站在数字经济“门口”。这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数字化转型正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

  梅宏表示,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正被广泛认知,而且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各国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在我国,大家对发展数字经济有了一些基本共识。在党和政府的文件里开始出现了如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说法。”

  “数字经济是一种三层结构的经济形态”,梅宏表示。基础层是信息技术及其装备行业,提供计算力,核心ICT(信息通信技术)装备。第二层是深度信息化的各行各业,包含工业、农业。第三层是在第二层提供行业数据资源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的层次,即跨行业数据融合应用的数据增值产业。这三层也可以归纳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其中第一、三层是数字产业化,第二层是产业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梅宏认为,各个业态将围绕信息化主线深度协作融合,自身转型变革,会催生很多新的业态,一些传统的业态也会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当前各个行业、企业都面临一个重要选择,要追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数字化转型是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它带来的是一次范式变迁。”梅宏说。其中一个最重要特征是,信息技术的角色由作为传统行业提质增效的工具转变成了主导和引领,对传统行业形成颠覆性影响。

  不能把数字经济窄化为互联网经济

  对于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而言,梅宏指出,目前可能只是在互联网方面应用不错,其他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2020年,我国生产设备的数字化率是4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设备联网率是43.5%。这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与此同时,梅宏介绍,虽然中美两国共同领导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但是我国多项指标仍与美国差距很大。

  此外,梅宏认为,当前社会对数字经济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将数字经济窄化为互联网经济,将数字经济等同于虚拟经济。数字经济研究中经常出现一些用工业经济概念和术语阐释数字经济的现象。“如果说这是一场颠覆性革命,那在传统工业思维下还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吗?”

  梅宏建议,做好数字化转型需从几方面着手:首先是理念先行,其次是教育筑基——要培养人才,打造适应未来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人才体系。最后,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要加强规划引导,整体系统协调推进。

  同时,还要进行案例示范。政府要在多个行业开展多层级、多方位和多途径的试点示范工程。政府要解决数字化转型投入巨大、路径不清的问题,为消除大家的“不敢”忧虑提供一些现实的解决方案。

  “还需要构建一个数据治理体系。”梅宏表示,这个数据治理体系架构也被称为“四三四”模型。前一个“四”指的是治理的“四”个内容,即确立数据的资产地位、建立相关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共享和开放与保护隐私安全。“三”指的是三个层次,即组织层次、行业层次和国家层次。后一个“四”指的是工具手段,包括制度法规、标准规范、应用实践和支撑技术。

  目标就是把数据作为战略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地释放出来,同时强化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革命,在广度、深度和速度上都会是空前的。它也会远远超出人类从工业社会获得的常识和认知,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梅宏

  京津冀要协同发展构建世界级城市群

  在202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发展之策——‘五子’联动,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上,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提出,产业协同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构建的一个基础条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方面问题较突出

  都市圈和城市群是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空间载体。李志起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8年多以来,区域发展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不同城市之间、三地周边地区之间还存在断裂带,这就对产业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产业协同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需要率先突破的三个重要领域之一,可以说它是真正的支撑点,也是难点和堵点。

  目前,京津冀三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仍然比较大,主要体现在河北与京津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三地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李志起提出:“如果要缩小三地之间的发展差距,重点是提升河北的综合发展水平。”

  第二个差距是在产业结构上。回顾过去几年,三地之间产业结构差异非常明显,目前北京主要产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第三是金融业;天津排名第一的是金融业,第二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第三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和北京的排序略有不同;河北位居前三位的则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河北的产业结构与北京、天津相比差异明显。

  第三个是生态环境问题。过去几年,PM2.5已有非常大的改善,但是再往前看,京津冀仍面临着人口众多,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挑战,对资源和环境仍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是中长期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的。

  产业协同是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8年过后,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高阶版本,如何以首都为核心构建世界级城市群?李志起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重要的是要做好五个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服务协同、政策协同、两翼协同)。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产业协同,是核心。做好产业协同,京津冀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才会上一个全新的台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从研究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产业协同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构建的一个基础条件。”李志起就京津冀产业协同提出了六方面建议。第一个建议是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的顶层设计。他建议,由国务院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联合三地编制产业规划,确定三个地区的产业定位及产业环节分布。京津冀三地要聚焦半导体、5G场景应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和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实现在三地的布局和落地,在京津冀形成新的产业发展高地。

  “第二个建议,要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李志起说,天津和河北都有不少传统产业,要有序退出高耗能、高耗水的传统产业,同时按照高端、绿色、智能化的方向,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的力量,推动京津冀地区传统产业完成转型和升级。

  第三个建议,三地都要紧抓新兴产业的战略机遇。本区域三地不仅仅是北京,也包括天津和河北,一定要紧紧围绕国家给三地的战略定位,能够聚焦量子信息,纳米技术,石墨烯材料和生物技术这些前瞻性的学科和关键的技术领域展开联合攻关。

  第四个建议,三地共同锻造产业链和创新链。尤其是按照“十四五”期间京津冀的重点发展任务进行平台建设。第五个建议,要共建数字经济的战略高地。三地要进一步加快构建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产业链,把新产业和老产业进行更好的融合,最终通向价值链的高端,实现多元化的发展。第六个建议,要完善产业合作空间的布局。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按照“十四五”期间京津冀的重点发展任务进行平台建设,要把技术发展平台、供需对接平台搭起来,成立若干个重点产业引导基金,才能让更多项目、更多科研机构、服务机构落地京津冀。——李志起

  C06-C07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