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

在变局、新局中,找到“中国方案”

2022年05月3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朱光耀
财政部原副部长
侯云春
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朱宏任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
汪泓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洞察风云,把握趋势。202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于5月25日正式开幕。在开幕式上,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郑永年……数位国内顶级智库专家,以智识洞见良策,聚焦当下热点议题,探讨高质量发展。

  

  刘军胜 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5月25日,由新京报社、千龙网主办,为期5天的“应变局开新局,高质量促发展——2022年新京智库春季峰会”正式开幕。

  作为主办方,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在致辞中表示,今年受疫情影响,峰会转为线上进行。不过,虽然方式有所变化,但内容的深度、广度并没有变化。相较于去年的春季峰会,今年在整体的议题设置上有了更全面、更深度的提升。除开幕式外,峰会设有八个主题论坛,涵盖“五子”联动、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数字金融、线上治理、统一大市场、职业教育、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等主题。

  这些议题的设置,正是为了更好回应当前局势变化,探索出更多的解决方案与路径。刘军胜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呈现出明确的不稳定性特征。

  尤其是面对疫情的反复,我们要在坚持防控疫情的同时,也要努力稳住经济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夯实经济发展基本盘,全力促进经济社会的恢复与发展,扫除疫情带来的阴霾。

  而这是今年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主题的含义所在,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时代,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需要我们社会各界齐心协力,通过我们的智慧、智力、经验与担当,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建设,应变、求变献言献策。

  也因此,刘军胜表示,恰逢此次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举办之际,新京报社将以“思想聚合,智媒融合”为目标,全面启动新型媒体高端智库建设,带动新京报内容、产品、服务的转型;以大数据为基础,着力打造政府服务方向的千龙智库、企业咨询服务方向的新京智库、金融投资服务方向的贝壳财经智库,推出一系列智库化产品。

  最后,刘军胜强调,在当前的复杂背景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快速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年初既定的发展目标。

  完成今年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5月25日,在202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上,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以“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努力完成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主题发表演讲。朱光耀认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四方面突出挑战

  对于当前世界经济,朱光耀表示,世界经济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以来已经连续两次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朱光耀认为,有四方面的挑战很突出。一是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导致了5亿多人口感染新冠肺炎疾病,夺去了600多万人的宝贵生命,使全球的生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二是全球生产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特别是高技术产品芯片的生产供应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三是美联储超常规的货币政策调整正在进行当中,能否遏制住通货膨胀,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四是地缘政治挑战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俄乌冲突还在继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已经明确警告,这场危机可能导致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朱光耀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大的台阶。

  我国在经济总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均GDP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一些地方的疫情反复,对经济生产产生负面的影响。

  但是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确实在不断向前发展。2021年中国的贸易总额是6.05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规模的13.5%。中国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是全球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国。

  “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中国或将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同时,朱光耀也强调,要坚决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部署,努力完成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对下一步经济工作进行了重要部署。对此,朱光耀的体会是,一要出台支持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二要加大现在已经出台的稳定经济增长政策的落实力度。三要做好增量政策的预先准备。政策发力要适度靠前,把握好目标导向政策前提下的提前量和冗余度。

  朱光耀表示,实现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中国人均GDP是12438美元,与世界银行更新的高收入国家标准相差257美元,如果今年顺利实现5.5%左右的增长,我国无疑将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中国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这也将为我国最终实现2035年的远景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新京报记者 查志远

  破除地区分割

  在当下已十分迫切

  5月25日,在202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上,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须淡化行政区经济色彩”为主题发表演讲。侯云春认为,如何处理好地区间的关系,淡化不同程度存在的行政区经济色彩,促进地区之间的良性竞争,是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两大原因导致“碎片化”的地方经济

  侯云春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带有明显行政区域经济色彩的地方经济,导致出现比较严重的重复建设、过度同质竞争,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但一些地方仍在变换手法,暗度陈仓。

  “这些非市场因素对企业的决策和行为产生干扰扭曲,使资源不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优化配置,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侯云春说。

  导致出现行政区经济现象的突出原因主要有两个。侯云春认为,一是在市场建立和发育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在行使行政职能的同时,还不同程度地扮演市场参与者角色。二是与现行的财税体制和利益格局有关。

  前者主要是在土地等要素资源的配置上,地方政府特别是市、区、县政府拥有很大的支配权和影响力;后者则是因为我国的税收体系是以增值税等为主体税种的间接税体系,导致地方政府往往容易产生投资冲动,比拼经济增速,追求GDP。

  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侯云春表示,破除地区分割,克服市场“碎片化”现象,就显得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迫切、更为重要。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地区良性竞争

  为此,侯云春建议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地方政府职能,从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

  二是促进地区良性竞争。这一方面要靠培育地区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靠优化营商环境。侯云春强调,地区的比较优势要充分扬其长避其短,尽量减少“补短”的盲目性,不搞“小而全”“大而全”,更不能搞有违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国内大循环的地区内循环。

  三是深化财税改革。通过税种设置、税率调整和税收体制改革,逐步降低间接税比重,提高直接税比重,减轻市区县政府从间接税中增加本级财政收入的压力,更多地依靠从最终环节征收直接税稳定其财政收入。

  四是发展区域协作。区域经济是依靠产业配套、区位关联、物流半径等经济内在联系和比较成本而发展的,本身具有开放属性,侯云春建议应该大力提倡和积极推动。

  五是加强市场监督。及时纠正地区分割、地方保护的规定和做法,拆除各种大大小小、明的暗的“篱笆墙”,规范和引导地区间的竞争行为。

  侯云春认为,通过这些措施来淡化行政区经济色彩,促进地区间良性竞争,可以更好地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新京报记者 郑伟彬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兴旺

  中国经济就能行稳致远

  5月25日,在202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以“以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激发北京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主题发表演讲。朱宏任表示,如何在变局中认清方向,在艰难中站稳脚跟,求得持续不断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每一个中小企业和企业家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广大企业受到不确定性和压力的严峻考验。如今,政府正精心部署,精准施策,全力改善市场环境以帮助中小企业。

  “相信只要保护好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增长的基础就不会动摇,发展的活力就不会减弱,中国经济就无惧国际经济风云变幻和‘黑天鹅’‘灰犀牛’冲击,继续健康发展。”朱宏任说。

  认准新路径,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力登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集中出台政策措施,做出“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部署。

  朱宏任表示,对于这一新阶段的政策导向,我们有必要从新的维度深刻认识,并从以下几方面付诸行动。

  首先,要把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经济保稳促进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年营收增速、利润率和发明专利成果占有量分别达到了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的2.2倍、1.4倍和3.4倍。

  朱宏任认为,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保护市场主体,发展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是形成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最有力的支撑。

  其次,把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延链、固链、强链的重要举措。实践表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天生具有创新基因,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常常率先实现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的突破,出现在有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第一线。

  因此,朱宏任表示,如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够加入到骨干大企业为龙头、链长的产业链中,将能够提升上下游协作配套水平,使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有效提高。

  同时,把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创新要素释放的重要动力、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以及作为坚持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锚定新目标,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以专精特新为核心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已经形成,从规模上看,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单项冠军企业848家,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企业11.7万家。

  朱宏任表示,工信部今年准备再培育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企业3000家以上,以此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万家以上,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力争到2025年,以体系化的方法形成“百十万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队,即培育100万家的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不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体系化的建设要稳扎稳打,重视数量更重视质量,久久为功。”

  朱宏任强调,当前尤其要健全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使政府支持工作进一步下沉,切实落到企业身上。在中央形成支持政策之后,地方出台专精特新配套政策极为重要。只有加快落实上下贯通的办实事措施,例如在财税、信贷、融资、用地、用能、引才、市场开拓、绩效评价等方面具体帮扶,才能激励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乘势成长。

  最后,朱宏任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兴旺,中小企业群体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国经济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新京报记者 孔雪

  把所有的劳动者都纳入保障体系

  5月25日,在202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泓发表主题为“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演讲。汪泓表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举世公认。但我国建立高质量、可持续的养老保险体系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解决。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覆盖人口全球第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保障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对此,汪泓表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取得的成绩是可圈可点,有目共睹,举世公认。在老龄化社会中,养老保险体系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保障基础。

  汪泓认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发展,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优势。

  “目前,我国全面建成覆盖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制度所覆盖的人口占比全球第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体系保障老年人生活水平和质量,老年人福祉得到极大提升;养老保险制度成为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

  养老保险体系发展面临的挑战

  不过,汪泓也认为,我国建立高质量、可持续的养老保险体系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养老保险体系多支柱发展不平衡。基本养老保险“一枝独大”问题突出,第一支柱“一枝独大”,负担过重;第二支柱“一块短板”,覆盖率低;第三支柱“一株幼苗”,尚处于探索阶段。

  其次,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有待进一步推进。目前,推进比较多的是市级统筹、省级统筹,但是全国统筹刚刚起步。全国统筹是一个逐步平衡的过程,可能需较长的时间实现。

  汪泓认为,法定人群的全覆盖不足也是制约全国统筹的一个因素。因为新业态和非正规就业这两类人群,特别是农民工、灵活就业人群,还面临参保项目较少、保障不全、水平低等难题。在全国统筹中,应把所有的劳动者,都纳入保障体系中。

  此外,城乡居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差距过大。当前,职工养老保险人均缴费远高于居民人均缴费,所以二者待遇也相差很大。如何尽可能缩小差距,值得研究。

  最后,汪泓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税收激励需优化,需开发多样化产品,加大参保吸引力。“当前,个人养老的理财投资理念还没有形成,人们对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概念还比较淡漠。”

  多角度多层次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对于完善高质量、可持续养老保险体系,汪泓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优结构。做大第一支柱,提升第二、第三支柱覆盖面,逐步优化三支柱结构。

  第二是促统筹。汪泓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基础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实现制度可持续性。

  其三,提水平。通过财政和国有资本的划转,提高养老金的水平。

  其四,扩覆盖。汪泓建议,从多角度、多层次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可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加大对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宣传力度,吸引个人加入全生命周期养老,强化税优吸引力、合理扩充退休前支付项目类型等。

  此外,汪泓还建议,促进、规范基金运营管理,实现基金可持续发展。加快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逐步缩小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之间养老保险的水平和差距。

  最后,汪泓表示,“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相信只要保护好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增长的基础就不会动摇,发展的活力就不会减弱,中国经济就能继续健康发展。——朱宏任

  延长退休年龄,加快实施渐进式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要形成共识,要平稳地推动,要提升优势,要做到养老的储蓄。——汪泓

  新京报记者 柯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