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4:北京新闻
上一篇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军:

“四个故宫”建设为中轴线申遗创造有利条件

2022年06月14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王军

  5月25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通过。位于中轴线核心位置的故宫,近些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传播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举措。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军介绍,自2011年起,故宫博物院开始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项目的系统建设,去年专门成立了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谈及经验,王军认为夯实学术基础为讲好故宫故事提供了有力支撑,而这也是文物保护工作中,可首先“复制”的经验。

  王军还表示,经过90多年的建设与探索,2019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提出了“四个故宫”的建设体系,包括“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对故宫博物院的使命与愿景作出明确定位。近年来,“四个故宫”的建设成绩有目共睹,这为中轴线申遗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轴线制度以南北子午线为基准而创立

  新京报:中轴线作为一个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的整体概念,故宫在其中发挥着怎样的特殊作用?

  王军:在北京中轴线上,故宫居于核心位置,是中轴线建筑群的高潮。古代建都立国,如《周礼》所言,必以辨方正位为首行之事,因为辨方正位方可定时,这关系权力的来源,以及文明的诞生。

  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对时间的测定关系农业生产、社稷安危,谁告诉了人民时间,谁就会获得公共权力,此即所谓“为治莫大于明时,明时莫大于观象”。而公权力的产生、国家形态的形成,是文明诞生的标志。

  时间的测定须以空间的测定为基础,南北子午线是测定太阳年周期最重要的观测轴。古人于此线上立表测影,正午表影最长,时为冬至;表影最短,时为夏至。据此即可测定一个太阳年周期。所以,以南北子午线为基准而创立的中轴线制度,成为中国古代都城营造的一大传统。

  2016年,故宫博物院学者应邀承担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子课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化价值研究》,发现北京日坛与月坛的东西连线(即卯酉线)与中轴线(即子午线)交会于故宫太和殿广场,意义尤为重大,因为日坛行春分祭日之礼,月坛行秋分祭月之礼,这一条东西卯酉线是测定春分与秋分,进而规划二十四节气的观测轴。

  新京报:如何看待中轴线制度在中国古代的价值和意义?

  王军:子午卯酉时空格局,事关太阳年周期的测定与管理,是催生农业文化与文明的知识基础。从考古学资料来看,这一制度可溯源至距今八九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而中国农业的发生是在距今一万年前,表明彼时先人已初步掌握了时间与空间。可见,故宫虽为中国古代晚期的宫殿群,但其所沿用的宫廷制度极为古老,直通农业文明之原点。故宫屹立于中轴线上的神圣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乾隆皇帝为紫禁城三大殿分别题写了“建极绥猷”匾(悬于太和殿)、“允执厥中”匾(悬于中和殿)、“皇建有极”匾(悬于保和殿),反复强调辨方正位的重要性,意义尤为深远。我理解,这就是故宫贡献于中轴线申遗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关涉在地球表面上这一支文化与文明万年不绝之仅有现象。如果这一条轴线不被视为世界文化遗产,那么,还有哪一个遗产般配此种殊荣呢?

  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去年成立

  新京报:今年是中轴线申遗关键之年,故宫为申遗做了哪方面的工作和准备?

  王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长期以来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推行各项事业,坚持保护第一的文物保护总方针,在许多方面收获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王旭东院长提出,必须站在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高度推进故宫的学术研究,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学术支撑。《故宫学概论》(郑欣淼著)、《作为学问的故宫学》(章宏伟著)、《故宫学学科建设初探》(王素著)等论著相继问世,基于经学、史学、匠学的故宫学学术体系建设全面展开。

  同时,故宫博物院推出了开放课题计划,加强院内外的学术交流,并推出英才计划,引入社会力量资助“学术故宫”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积极为中轴线申遗提供学术支持,相关领域学者承担了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决策咨询重点项目《元大都齐政楼、万宁桥与中轴线历史文化价值研究》,并应北京市文物局之邀,提出《中轴线申遗文本评审意见》(2020年)、《关于中轴线申遗文本故宫部分的意见》(2021年)、《关于开展元大都齐政楼、中心阁、中心台考古工作的建议》(2022年)等。

  相关领域学者还致力于破解与中轴线相关的重要学术课题,包括元大都中轴线北端建筑分布情况、中国古代时空观与元明清北京城中轴线制度沿袭等。这些研究,彰显了北京中轴线的突出普遍价值,得到决策部门及学界同仁的关注。

  新京报:故宫遗产保护的管理经验丰富,近年来具体采取了哪些举措?

  王军:为了实现故宫世界遗产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自2011年起,故宫博物院开始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项目的系统建设。

  监测团队确立了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中心的监测框架,将文物建筑、室外陈设、古树名木等遗产要素和影响要素纳入监测范畴;相继建成了环境质量、白蚁、防雷、室内温湿度、观众动态、电力、售检票、室外陈设、热力和文物建筑等监测系统;开展了文物建筑基础信息普查、室外陈设基础信息采集和保存现状评估,同时进行了多项典型病害监测与防控探索性工作。去年故宫博物院还专门成立了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

  此外,对传统匠艺“八大作”,即“瓦、木、石、扎、土、油漆、彩画、糊”的研究、保护与传承,也在有序展开。

  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