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7:封面报道

6所高校组建19支志愿者队伍,530名大学生志愿者支援东城区疫情防控社会排查工作

“参与志愿服务 收获大于付出”

2022年06月1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北京交通大学志愿者张薇薇在整理排查信息。
北京交通大学志愿者杨世豪在拨打排查电话。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6月15日下午两点多,北京交通大学大三学生郑尔文来到电脑旁,熟练地打开文件夹,开始逐一拨打名单上的电话号码。北交大包括郑尔文在内的共30名大学生志愿者,从5月26日起开始支援东城区疫情防控社会排查。他们每天按照社区给的人员名单,排查疫苗漏接的情况,提醒居民及时进行补接。

  在本轮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一批首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加入东城区疫情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社会排查贡献青春力量。据统计,北京6所高校组建了19支志愿者队伍、共计530名大学生志愿者,全覆盖对接东城区疫情防控社会排查组、17个街道以及王府井地区管委会。

  

  20天内排查完约1600人次疫苗漏接情况

  “您好,我是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这边看到您上一针疫苗是在我们中心接种的,但后续的疫苗您还没有接种。我想了解一下,您是出于什么原因没有接种第二针疫苗呢?”电话接通后,郑尔文一边询问一边记录。

  北京交通大学共有30名大学生志愿者,从5月26日起支援东城区疫情防控社会排查工作。他们对接的主要是漏接第二针或未接种加强针的人群,了解漏接原因,提醒及时补接疫苗。在20天内,30名学生完成了约1600人次的疫苗漏接情况排查工作。

  5月下旬,根据东城区疫情防控形势,东城团区委主动对接部分首都高校团委,建立由东城团区委统筹协调,各高校团委、区疫情防控社会排查组、属地街道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组织发动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打电话核对涉及疫情风险人员相关信息,远程支援东城区疫情防控社会排查工作。

  据介绍,北京交通大学有50余名防疫储备志愿者,主要是大三、大四的学生。接到东城团区委的需求后,学校从中选出了30人支援东城区的流调排查。

  东城区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会传给郑尔文一张工作表,上面列有需要调查的疫苗漏接人员名单、手机号,以及需要了解的问题。拿到名单后,郑尔文会做成共享文档,发给每位志愿者。他们再逐一拨打电话,记录下了解的情况,汇总后发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我们30个志愿者,平均下来每人每天大约拨打十多个电话,所以工作量并不大,在一个小时内基本可以完成。”郑尔文说,但每通电话都需要详细记录调查信息,比如,未及时接种是有什么顾虑,还是出现了异常状况不能接种,是不是在其他地方或外地已经接种等。如果没有接通电话也要写明原因,是电话停机、被挂机,还是拒绝接通。

  郑尔文说,有时候遇到不接电话的,他都会先发一个短信说明情况后再拨打电话。在排查过程中,也遇到过被人直接挂机,或被怼、被骂的情况,但大多数的排查对象都非常理解他们的工作,尤其是知道他们是大学生志愿者后,一些排查对象会向他们说一声“辛苦”,挂电话时还会说一声“谢谢”。这都让他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为抗疫出力 各高校学生积极报名志愿者

  记者从东城区了解到,东城团区委对接高校团委,组织发动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工商大学、首都体育学院6所高校的19支志愿者队伍、共计530名大学生志愿者,远程支援东城区疫情防控社会排查工作。

  首都体育学院第一时间发布“招募令”,组建起一支200人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首都体育学院团委书记靳卓介绍,“一听说要支援东城疫情防控社会排查工作,学生们都积极报名,大家在日常防疫中看到了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的辛苦,所以都很愿意为首都防疫出一份力。”

  为帮助志愿者顺利上岗,东城团区委先后组织开展线上培训会和工作推进会,介绍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及时跟进对接进展,沟通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协调相关单位分批为大学生志愿者配备专用手机卡并及时送达,保障志愿者尽快上岗开展工作。

  首都体育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正式上岗的第一天,就收到了200余条派单工作任务。“我们安排了8名志愿者负责首次的排查工作,大家工作起来都特别认真。”靳卓说,为了保障大学生志愿者的日常学习正常进行,学校安排200名志愿者在课余时间轮流支援东城疫情防控社会排查工作。

  来自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的大一学生史骐玮也是大学生志愿者中的一员。史骐玮的妈妈是一名社工,日夜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线,爸爸也在转运工作岗位上奔波,连续几日回不了家。看着父母的辛苦和坚持,19岁的史骐玮也想为抗疫出份力。此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给了史骐玮一个机会。

  “第一次参与社会排查工作,还真有点紧张。”史骐玮说,她对接崇外街道陆续发来的派单信息,利用课间和中午休息时间,开展社会排查工作。“拨通第一个电话的时候,甚至因为紧张而说话磕巴。不过在多打了几个电话之后,就顺利多了。”

  在此之前,史骐玮还参与过居住地社区核酸检测点的志愿服务。她说:“参与这些志愿服务,我的收获大于付出。有了这些经历,我会更加有信心走好未来的路。”

  新京报记者 陈琳

  我们北交大有非常良好的参与志愿服务和承担重大政治任务的传统。在这次支援社会流调任务中,虽然我们的工作并不辛苦,也不凶险,但我们的工作对于电话另一头的人、对于北京市乃至全国的防疫大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怠慢,都是投入了十足的热情和足够的耐心,把这项工作完成好。这也是我们青年人担当时代责任的一种体现。——北京交通大学学生郑尔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