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碳寻·样本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0:碳寻·样本

绿色金融故事翻新上演

钢铁中心变身“花果山”走出乡村振兴样本

2022年06月1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左:城山沟桃源山庄。受访者供图
右:首钢大跳台。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还北京一片碧水蓝天。”这句话首都人民耳熟能详。

  十多年前,为了筹办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有着百年历史的首钢工业园熄灭炉火,迁移出京。十多年后,其遗存的厂房、高炉、冷却塔改造成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场地,同样与奥运二度结缘的中国银行为其这次“变身”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浙江湖州,也演绎着不同的绿色金融故事。据不少游记记载,《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原型是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城山沟的花海果乡,这个昔日的“穷山沟”如今走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也是乡村振兴的样本企业,该企业今年计划大力发展山地休闲旅游,兴业银行湖州分行为其提供了创新贷款方式。

  过去数年间,绿色金融故事已在全国各地不断翻新上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使得绿色金融发展更加蓬勃。

  据央行统计,2021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位居世界第一。

  

  钢铁中心“变身”,三年绿色金融支持不断

  2022年冬奥会期间,包括谷爱凌、苏翊鸣在内的4位运动员在首钢滑雪大跳台圆梦金牌。当运动员们在大跳台腾空到制高点时,身后首钢冷却塔粗粝底色配上鲜亮冬奥会元素的画面,也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十多年前,首钢工业园还是我国的“钢铁中心”,年产量数百万吨,在我国现代工业史中留下浓重一笔。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前,按照首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首钢整体搬迁出京,只留下厂房、高炉、冷却塔等工业遗存。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新激活这笔工业遗产,把传统以自然山脉为主要景观的滑雪大跳台创新设在首钢园内,厂房变身“四块冰”训练基地,废旧原料筒仓成为冬奥组委办公区。

  “拥有百年历史的首钢工业园与奥运的两次结缘,都源于绿色办奥。”业内人士总结道。

  在2018年底至2021年底改造过程中,绿色金融支持一直不断,资金支持方是同样与奥运二度结缘的中国银行。中行北分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2018年北京分行获得首钢滑雪大跳台独家项目贷款机会,截至目前共向该项目投放绿色贷款超10亿元。此外,北京冬奥会另一个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已累计获得中行北分超2亿元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

  截至今年3月末,中行北分绿色信贷余额超17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300亿元。除了绿色信贷,中行北分在绿色债券及绿色资产证券化承销业务领域也持续发力。今年一季度,承销两支绿色中期票据及3支碳中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市场份额131亿元,在北京地区保持领先地位。

  “花果山”中走出乡村振兴样本企业,获贷方式有新意

  位于长三角腹地、浙江北部的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多年来,“绿色”已成为湖州的发展底色。

  据人民银行口径统计,截至2021年末,湖州市绿色贷款余额1615亿元,同比增长49.46%,占全部贷款比重达22.4%,增速和占比分别高于全国平均16.5个和14.4个百分点。

  在这片土地上,绿色金融也跑出发展范本。

  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城山沟被称为现实版“十里桃林”,在很多游客的游记中,还相传着“城山沟的花海与果乡构成吴承恩《西游记》中‘花果山’的灵感”一说。虽然景色怡人、历史底蕴深厚,不过城山沟也曾是个“穷山沟”。据土生土长的城山沟人陈小究回忆,以前城山沟的传统桃子几毛钱一斤都无人问津,经过艰苦开荒、品种改良,现在已是几十元一个都供不应求。

  除了发展水蜜桃产业,陈小究还成立了长兴城山沟桃源山庄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逐渐形成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今年他计划大力发展山地休闲旅游,这需要一笔资金,兴业银行湖州分行得知后主动找到了他。

  “第一次我们先上报了500万元(授信额度),后来通过与客户深入交流,优化了产品方案设计,重新申报了1000万元。”兴业银行湖州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客户的主营业务收入为景观苗木的销售收入。记者翻阅公开资料看到,陈小究团队的一个水蜜桃产业化种植项目在2013年就实现销售收入破1000万元,2015年城山沟营业额超过2800余万元。

  这笔贷款的一个创新点是引入浙江省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保证担保,无需陈小究的公司做任何抵押。贷款期限一年,利率4%,也是比较低的水平。前述负责人称,该客户是兴业银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支持对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振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带动。该行坚持以绿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将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据了解,这笔贷款到期后无需企业筹措资金归还便可实现贷款延期,以此能稳定企业融资预期,缓解企业转贷压力,降低融资成本。

  在助力绿色产业之外,兴业银行湖州分行自身同样设立了“碳中和”目标。目前,湖州分行已实现内部运营“碳中和”认证,是湖州地区首家获认证的金融机构。在业务运行过程中,除了大楼的改造与节能等,还需要一定的碳汇量,该行今年4月向长兴县煤山镇抛渎岗村采购了1000吨碳汇量,“用好空气换钱”这种模式在长兴县也由此变为现实。

  抛渎岗村党总支书记乔建琴表示,以往村民卖出毛竹赚得的钱,根本不够覆盖请人砍毛竹的开支,近年毛竹价格不高,市场也比较低迷,而碳汇交易(竹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再释放出好空气卖钱)模式的出现将改变竹林产业的低迷现状。

  绿色金融“多点开花”,警惕有项目“染绿”“洗绿”

  过去数年间,绿色金融故事已在全国各地不断翻新上演,我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绿色信贷规模在2021“碳中和元年”进一步加速增长。

  记者梳理首批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的2021年财报和社会责任报告看到,有4家银行规模超万亿元,分别是工行、农行、建行、中行,截至去年末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2.48万亿元、1.98万亿元、1.96万亿元、1.41万亿元;4家银行绿色贷款增速超过100%,分别是平安银行、上海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增速分别达204.6%、180.07%、140.75%、103.76%。此外,工行、农行、建行、兴业银行4家的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总额之比超过10%,华夏银行、江苏银行绿色信贷占比接近10%。

  部分银行还披露了支持项目折合的减排二氧化碳当量。例如兴业银行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去年该行所支持的项目环境效益显著,在我国境内每年节约标准煤4087.8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0671.83万吨。

  过去一年,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ESG投资等“多点开花”,首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也顺利落地。截至去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2021年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余额达1.1万亿元。同时,绿色债券成本优势逐步显现,与可比普通债券相比,2021年77%的绿色债券具有发行成本优势。

  “国有大型银行在绿色金融业务规模、业务类型、产品创新以及绿色金融能力建设等方面均具有引领和主导作用。”东方金诚绿色金融部助理总经理方怡向表示,地方中小银行则在绿色信贷增速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地方中小银行长期深耕当地,可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符合当地特点和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采取更加灵活的信贷政策。

  有业内人士提醒,银行自身要提高能力建设、加强项目审核,警惕一些绿色金融支持项目涉嫌“染绿”、“洗绿”而滋生监管风险。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提到,很多绿色项目有比较强的特殊性,按照传统的授信思维很难对这类项目开展绿色金融服务,需要研发专门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同时也需要有相关专场的领导和支持团队。在赋能工具上,需要相应的金融科技实现信息可获得性和降低成本,最为重要的专门的绿色金融算法模型和评级/评分机制,以及维度足够的数据库,以实现对风险的把控。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曾做过一套风险气候转型模型,表明若金融机构继续给煤电行业进行贷款,发生贷款的不良概率将从现在的3%左右上升到10年之后的22%以上。这类产业风险有可能演化为区域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据了解,目前许多国有大行已开展环境压力风险测试,中小银行能力相对欠缺,要做好对高碳资产的划分和风险预警,管理好转型期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黄鑫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