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核酸采样志愿者招募启动后,城市副中心已有181名志愿者在核酸采样一线上岗,他们之中最小的18岁,最大的60多岁,都是有医学背景的相关专业人员。另外,东城区第一批核酸采样志愿者经过筛查、审核、培训后,也于近日正式上岗。他们当中,既有医护人员,也有高校学生、公职人员。在谈到正式上岗后的感受时,多位志愿者说,只有真正成为“大白”的一员,才能明白他们是多么不容易。
6月18日,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秘书处副秘书长高燕在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自5月24日“志愿北京”平台发布核酸采样志愿者招募公告以来,截至6月17日,16个区和经开区共报名46247人次,初步资格审核合格18005人,考核合格4600人,累计上岗2466人。
得知妈妈要当“大白” 孩子帮忙报名
6月6日,作为城市副中心第一批核酸采样志愿者,家住马驹桥镇的郭姗姗在距家2公里外的中集物流点,开始了核酸采样工作。
郭姗姗毕业于医科院校,有2年的从医经验。此次报名成为核酸采样志愿者之前,她也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我的儿子12岁,他特别兴奋地说,妈妈也要成为‘大白’了。孩子还主动帮忙完善报名资料,帮我给证件拍照、上传。”
郭姗姗说,上岗第一天,马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带队医护人员手把手指导她穿脱防护服,工作期间怕她不习惯高强度工作,会经常询问“要不要休息一会儿”。
“这些细节让我特别感动,所以我也提出全天参与采样的请求,第一天就采样了1000多人。”下午5点工作结束后,她的脸上印上了深深的口罩勒痕,手指也被汗水浸得发皱。“自己做了,才真正感受到抗击疫情的3年中‘大白’们有多么不容易。”
18岁医学生暑假参与采样服务
18岁的李晴是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的学生,今年刚刚完成3年的在校学习,9月将到潞河医院实习。此前,她在核酸采样现场做过秩序维护志愿者,“当时我就想,自己作为医学生,要是能进行专业的服务就更好了”。
6月18日,李晴第一次的服务点位是在通州区潞城镇小甘棠村,穿上“大白”防护服后,只露出一双眼睛的她看不出年龄。李晴平复了一下紧张激动的心情,开始认真工作。在为几位村民进行采样后,她也慢慢熟练起来,在保证动作规范的前提下加快了工作节奏。
“由于棉签要伸到喉咙处,偶尔有人不适,会发出一声干呕的声音,每当这时我会有点不好意思,想跟对方解释说必须采样到位,才能保证得出准确的结果。”李晴说,但大家都非常理解和配合,还会向她表示感谢。能在暑假为防疫做贡献,她觉得自己也有了小小的成就感。
志愿服务得到居民认可和家人支持
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海运仓社区居民皮方方曾学过针灸推拿、中医临床等专业,毕业后有近3年的从业经验。经过报名、筛选、线上培训、线下考核等环节,6月16日,皮方方在北新桥街道南馆公园核酸检测点正式上岗了。
从登记到完成采样,顺利完成一次核酸采样只需几十秒。对于每一位“大白”而言,炎炎夏日里真正的考验,并不在业务。防护服材质虽轻,但密不透风,上下连体,袖口和裤腿都是收紧的,只有两只眼睛露在外面,不消几分钟便汗如雨下。
几乎每一位完成检测的居民都会向皮方方说声“谢谢”,这一刻,她感受到了温暖与认可。每次忙完任务,皮方方还要赶回家照顾不久前刚刚做完腿部手术、行动不便的母亲。“母亲特别支持我,每次都说让我放心、不用惦记。”皮方方说,“大白”虽然辛苦,可居民的认可和家人的支持,却让自己愈发笃定,必须完成好这个任务。
新京报记者 张璐 陈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