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新京智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新京智库

专精特新:京津冀城市发展新发力点

“‘十四五’期间,培育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2年06月2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6月16日天津,某企业华北基地,机器人在产线上作业。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揭牌开市坚持错位发展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助力北京高质量发展。图/IC photo

  进入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发布的《关于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提出了这个目标。

  “这是一个好消息!”国内一家专精特新企业董事长对新京智库说。

  《办法》明确提出,要“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其中,“专精特新”颇为引人关注。2013年7月,工信部明确专精特新的含义。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简言之,“专精特新”企业是指主营业务突出、专业能力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大优势。

  如今,“专精特新”企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此前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企业有4万多家,“小巨人”企业达到476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848家,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有力支撑。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亦公开表示,“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群体中最具竞争实力和创新潜能的部分,在深耕细分领域形成显著优势,并不断向高端跃迁,成为实现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和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的重要着力点。

  各地对于“专精特新”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京津冀尤为突出。

  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全国各地政府工作目标中,共提及“专精特新”51次,29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专精特新”企业。

  作为中国城市群的重要一极,京津冀地区的“专精特新”企业又有何表现?为了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又在积极谋划什么?

  京津冀“专精特新”企业蓬勃向上

  根据工信部和企查查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599家,占全国总数的近六分之一。其中,北京有255家(此前有2家迁离北京),河北有210家,天津有134家。

  除了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北京市还有已培育认定的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70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41家,单项冠军38家,隐形冠军20家。

  截至2021年底,河北省已培育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62家、省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398家。

  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志起告诉新京智库,总体来看,京津冀地区“专精特新”企业均呈现快速发展、蓬勃向上的基本态势。横向来看,京津冀地区“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质量差异较为明显。

  以含金量较高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李志起表示,京津冀地区现在出现的差异,主要跟“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更偏重工业有关。相对来说,北京和河北在这个领域企业比重更高。

  曾在企业、传媒等工作多年的衡水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崔人元向新京智库介绍,横向来看,北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多,科技含量高,市场活力强,韧性和成长性好,整体表现出“高精尖、高研发、高成长”特点。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数据显示,北京的“专精特新”企业近六成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领域,超七成属于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领域,超四成核心技术产品填补国际或国内空白,超五成核心产品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超六成研发费用占比在5%以上,近七成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配套,近八成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近九成公司的研发人员占比10%以上。此外,超三成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高于20%。

  崔人元表示,形成北京这样格局的原因有三个。首先,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无论是专注于技术、工艺还是应用,都要求企业具备创新实力、科技实力和知识含量。北京是京津冀地区科技机构和科技人才最多最强、知识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的定位之一就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其次,北京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对外开放和交流水平在三地中最高。最后,北京政府政策和服务做得比较好。

  而河北的优势企业主要集中在钢铁、装备制造、石化、食品领域,在医药、信息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也不错。河北的定位之一是“产业转升级”,并提出战略目标是“制造强省、质量强省、网络强省、数字河北”,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不断提高以制造能力为核心的产业竞争力,凝聚竞争优势,提升全球产业链话语权、影响力。

  与城市GDP有正相关性

  不仅京津冀地区的“专精特新”企业存在较大差别,三地下辖的区、市所拥有的“专精特新”企业情况也千差万别。

  新京智库梳理发现,河北11个下辖市均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企业数量第一、二位的是石家庄、唐山,各有48家和38家。

  北京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在海淀、大兴,各有117家和41家;延庆没有。天津主要分布在滨海新区、东丽,分别有35家、26家;和平区和红桥区没有。

  “这基本反映了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长聘教授吴金希告诉新京智库。比如河北,经济较好的地市就是唐山和石家庄,邢台、廊坊、沧州经济稍微次一点,也有一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北京海淀之所以有这么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与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定位符合专精特新特点有关。

  吴金希也表示,经济相对差的地方不能说没有,只是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少。可以肯定的是,经济规模越大、越发达的地方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越多,专精特新企业的竞争力、规模也更强、更大。

  “专精特新企业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性”。吴金希说。从省一级来说,这种特征一般就是越发达的省份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越多,这是百分之百的。

  新京智库梳理发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是浙江、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这与当地的经济规模总体相当,2021年GDP排名前四的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上海由于受地理、人口因素影响,在省域排名中不占优势而排名第十。

  “也有例外,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与一个地域的产业结构也有很大关系”。吴金希说。比如朝阳区、西城区是以文化、金融等产业为主,所以朝阳区的GDP尽管在北京排名第二,但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并未排到第二。再如延庆,是北京的生态涵养区,不允许发展工业,没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就不足为奇。

  “专精特新”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止于此,其呈现出来的经济特征,不仅有利于一地的经济发展和提升,而且能在一地经济发展下行时起到缓冲作用。

  尽管这些企业可能分属不同的行业和地域,但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共同特点——“专”、“精”、“特”、“新”。 在5月底举行的“202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开幕式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由于长期以创新为导向,执着专一领域,根系扎得深,基础打得牢,所以更能承受市场冲击,且恢复能力更强。”

  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企业投资研究所所长邬爱其向新京智库介绍,“专精特新”企业不仅可以实现自身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还可以发挥其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承上启下作用,支撑和畅通上下游企业发展,成为增强经济韧性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邬爱其团队通过对36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与其所涉及行业的其他上市公司(剔除ST类公司)作对照发现:2016至2021年间,尽管面对外部环境的冲击和挑战,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总体上保持了较好的成长性,各年份的营业总收入均保持着同比正增长。

  与对照组企业相比,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显示出更强的市场成长性。2021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约为32.8%,总体领先对照组企业8个百分点。

  营商环境就像“红绿灯”

  不过,“专精特新”企业不是可以召之即来的“出租车”,而是需要相关工业积累、创新等基础和良好外部环境,还需要时间积累才能培育起来的。

  新京智库梳理发现,在京津冀地区59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成立时间超过10年(含10年)的有476家,占比近8成。拥有20年以上(含20年)的也有166家,占比约28%。

  以北京海淀区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姚永玲向新京智库表示,中关村集中了全国最多的科研院所,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这种创新型企业与专精特新的特征也吻合。

  而大兴有很多生物医药制药企业,其中还有一部分外企。天津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也是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些市、区对于当地发展和上报专精特新企业都有先天的优势。”姚永玲说。

  一家注册在海淀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负责人告诉新京智库,海淀区作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部署,结合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优势,推动以科技型创新创业为引领的双创升级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国双创发展提供了“海淀模式”“海淀经验”。

  注册地是北京海淀的视觉自主移动机器人供应商,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智库介绍,他们公司之所以在海淀注册成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海淀区众多的高端人才为公司前沿技术研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在疫情期间,从公司的应急物资进出京调拨、海淀区重点企业介绍对接,再到投融资、北交所等资源的引荐和对接,海淀区政府甚至北京市政府都提供了帮助,解决了疫情期间公司生产面临的一些问题。

  优厚的政策支持对于一家专精特新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但“各个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一个比一个优惠,为什么有的地方发展得好,有的地方发展得不好,关键是营商环境”。吴金希说。发展专精特新企业需要一个稳定的,以法律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环境。

  走访过不少专精特新企业的吴金希表示,这就像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如果这种基本的规则都不承认、遵守,那专精特新企业也就很难发展好。一个明确的规则,既能让专精特新企业专心当下的业务发展,也能放心去投资谋划长远发展规划。

  接下来怎么发展好“专精特新”

  毋庸置疑的是,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成了京津冀地区下一轮发力的一个着力点。

  今年2月22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穆欣全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发布会上提出,天津2022年力争培育种子企业达150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0家,保持住在全国优势领先地位。

  河北也有自己的目标。2021年10月,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下发的《河北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利护航”行动计划》中明确,力争2025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拥有发明专利1万件左右,拥有1000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500个主导产品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或唯一。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战略性举措。在企业融资方面,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联合各成员单位全力对接河北“专精特新”企业信贷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比如,提高间接融资供给质量,京津冀三地人民银行及工信部门发布“京津冀产业链金融支持计划”,河北省设置4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货币政策资金额度,为京津冀区域内“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重点支持。再如,促进直接上市融资,实施企业上市“蝶变计划”。截至目前,河北省进入上市辅导期45家,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占比达三分之二。

  此外,河北省还将建立名单推送共享机制,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专属“专精特新”信贷产品。河北的目标是,力争2025年,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4000家以上。

  北京也在继续发力,要保持领先优势。今年6月8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磊表示,下一步北京市经信局将加大“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建设一批产业公共服务和共性技术平台,完善企业债权融资体系,充分发挥北交所主阵地作用,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和北交所上市。

  此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在45项稳经济政策措施中,有3项措施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比如,支持“专精特新”等高技术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及在自贸区注册的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研究推动中欧班列开通运行,实现单证申报、货物查验等通关事项“一件事”集成服务。

  北京也给自己定下了发展目标。2021年12月,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发布的《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0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0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000家。

  专精特新是京津冀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阵地。如果京津冀的专精特新能发展好,相当于制造业转型成功,而且可以持续下去。那么,京津冀整个地区的经济就能够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尤其是对于河北而言这点尤为重要。“问题是怎么把专精特新发展起来,这是接下来要做的功课。”姚永玲说。

  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 孔雪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