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黄田派出所
| ||
|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黄田镇,黄田派出所的102名民辅警守护着1057平方公里的土地。
广袤的辖区包括都市街巷、乡间农田和高海拔山区,2万多人生活在这里。处理鸡毛蒜皮的小事是日常,民警抓过小偷,修过水管,调解过楼上和楼下的矛盾,还在山里和戈壁滩上找过牛和马,救过卡在护栏里的黄羊。
新星市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去年3月成立以来,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民警们的出警量翻了一番:登记流动人口的信息,调解工地上的经济纠纷,也帮助老年人适应车水马龙的街道。他们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成长。
5月25日,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哈密垦区公安局黄田派出所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
到处都有民警的脚印
黄田镇的地形是复杂的,有连绵的山和草原,也有荒凉的戈壁和大漠,但到处都有民警的脚印。
有时,警情来自山里的老人——他们靠养马、养羊为生。牲畜跑了,他们就打110。
一次,住在半山腰的一位70岁老人丢了马。民警赵鹏和同事驱车60多公里,抵达山脚,再换骑摩托车上山,半小时后,见到了报警人。仔细询问过马的外貌和习性后,大家出发了。
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上找一匹马,不是容易的事。民警从下午找到晚上10点,仍一无所获。尽管是7月,夜间,山里温度骤降,不到10℃。大家穿上外套,打开手电筒,几束光柱不甘心地探着黑黢黢的路,终于,树林边一抹影子悠闲地撞进来,结束了这场8小时的搜寻。
老人直道“热合买提”(维吾尔语“谢谢”的意思)”。还完马,已是次日凌晨2点,民警们饥肠辘辘地挤在山间警务室里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才下山返回各自的岗位。
更难找的是牦牛,它的习性难以捉摸。一次,民警把报警人周边几公里都转遍了,也没找到。第二天,在草地的边界,一串蹄印踩向远处灰秃秃的戈壁滩。车开不进去,大家就顶着午后的太阳走,近40℃的高温下,他们任由滚烫的砂石随风钻进衣袖、裤腿和鞋子。走出7公里后,壮硕的牛终于现身。
这里的气候是严酷的。冬季最冷能到零下30℃,民警们穿上加绒皮鞋、裹上棉外套,在室外巡逻,鼻孔里、睫毛上都会挂一层薄冰。夏天,暑气沤在戈壁滩上散不去,午后的地表直逼50℃,民警的蓝色衬衣上总有汗液蒸发后留下的一圈圈白色盐渍。每次出警,喝几瓶水都不够,甚至越喝越渴,有民警怕上厕所耽误时间,干脆不喝。
人们盼雨,又怕它下得太大。北边的八大石山区,海拔近4000米,暴雨常会引发洪水和泥石流。34岁的所长吴沛璋记得,去年七月的一天,四位外地游客驾车来游玩,被暴雨困在山上。他带着11名民警进山营救。积水淹到大腿,雨混合着山顶的融雪水,不到10℃,冷得他们直打哆嗦。
2021年以来收到近80幅锦旗
黄田派出所的辖区有1057平方公里,但所里只有102位民辅警。
为了方便管理,广袤的土地被“切”成一片细密的方形网格。每一格代表一个片区,设立一个警务室,主管户籍行政、宣讲法律、调解矛盾;每条网格线上设置警务站,负责日常巡逻和社会治安。
在调解矛盾上,31岁的回族民警马晓飞是公认的专家。但刚从警校毕业时,遇到几方争执起来的场面,这个身高1米9、百米体测能拿满分的小伙子,站在一旁,红着脸不敢插话。
那时,他也怀疑自己。学校教过他怎么抓捕罪犯,可没告诉他怎么应付家长里短。于是,马晓飞开始翻看经典警察剧,靠琢磨台词和剧情,学习怎么和百姓聊天。电视剧《营盘镇警事》的开篇,他看了好几遍:老警察告诉新人,不论脱下还是穿上警装,你都是老百姓,不论什么时候,警察都得替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事。
从警十年,马晓飞总结出了调解冲突的窍门:多听。他生出一对耐磨的耳朵,“90%时间里,我都在听别人讲。”有时候,一听就是10多个小时,他不觉得不耐烦,就像熨平一件衣服上的褶皱一样安抚人们的情绪,“多少案件不就因一点小事而起吗?”
为了警民沟通更顺畅,派出所提高了少数民族警员的比例,现在能占三成。据吴沛璋介绍,黄田镇2万多名居民来自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3个民族,每10人中就有4个来自少数民族。
此外,黄田派出所还建立了人民调解室,民辅警配合社区人民调解员处理日常纠纷,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这些调解员多是退休的老干部,“经验多,消息灵,对社区居民也熟悉,开展工作更快、更容易。”吴沛璋说道。据统计,2022年以来,双方配合,共化解矛盾纠纷316起。
时间长了,民警和居民也熟识起来。检查商铺的消防设施时,饭店老板爱抓一把热腾腾的烤串送上,民警们直摆手。平日里,马晓飞爱多关注回归社会的有前科人员,照顾他们的生意,有些人离开黄田后,还会常回来看马晓飞,只要有空,他都请客吃饭。
2021年以来,黄田派出所收到了近80幅锦旗,墙上都要挂不下了。吴沛璋把它们仔细收好,“百姓的事情是处理不完的,做工作也该往前看。”
每四个月走坏一双鞋
黄田镇隶属的新星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的第十一座城市,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起初,这里只是位于哈密市东部的一处荒地。20世纪50年代末,一代人用汗水开垦出了棋格般的黄田农场。又经两代人努力,高楼耸立的现代城区也进化出来。2021年3月27日,新星市正式挂牌成立,随后黄田镇也诞生了。
它是新星市的中心城区,民警和居民见证着这里的发展。马晓飞是地道的“兵四代”,太爷爷随生产建设兵团入疆垦荒,从此代代扎根黄田。他看着家里的土坯房变砖房,如今,又和妻儿搬进高层住宅。
城镇化带来了机遇。十多个工程项目正兴建,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大批年轻人,一年间,辖区人口增了近一倍。这也带来了挑战。流动人口增多,经济纠纷、交通安全问题也多了起来:工地拖欠工资,急得中年民工们直掉眼泪;信号灯虽然亮了,但土生土长的本地老人没有看红绿灯的习惯,往往直接过马路。
据吴沛璋观察,2022年以来,日均出警次数翻了一番。他知道,“新星”要想升起,必然有些阻力。
“我们和百姓一起陪新星市成长。”这一年,民警黄帅常顶着日头走进工地,和民工聊物价、工资,知道薪水还没到手,他就和企业开座谈会,讲政策,催工资。大家也全时值守在马路边,向过路老人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决不能生搬硬套法条,要用身边的人和事说明。比如:‘奶奶,你要是带着孙子,还敢这么过马路吗?那可就危险了。’”吴沛璋总结出了窍门。
所里的民警日均步数近2万,每4个月就能走坏一双鞋。忙起来,他们一周只能回家两次。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队伍里,不少人患了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但他们有自己的解压法。春天,这里水草丰茂,开车巡逻时也能闻到沙枣花的清甜。每逢休假,大家就一起爬山、吃烧烤、打篮球。在今年5月末的篮球比赛上,黄田派出所还拿了冠军。
5月25日,吴沛璋代表全所到哈密市公安局参加电视会议,得知派出所获评“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时,他松了一口气,“一年多时间里,大家压力太大了。这个奖对我们是一个肯定,也是最大的鼓励。”
黄田派出所
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黄田镇,1984年成立。2019年,派出所获评“全国公安机关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工作成绩突出集体”;2020年12月被兵团党委、兵团授予“兵团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0年12月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先进集体”称号;2021年2月荣获“第十三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2021年5月荣获“第十三师新星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21年7月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2年3月被兵团党委、兵团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新京报记者 慕宏举 实习生 丛之翔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