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
上一篇  下一篇

“三城一区”,塑造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

2022年06月2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观察家】 关注北京党代会系列评论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中承载地,北京在科技创新上的发展、突破,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和意义。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再次明确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强调北京最大的优势在科技和人才,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抓好“三城一区”建设,努力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中承载地,北京在科技创新上的发展进步,无疑具有多重维度上的重要引领价值和意义。

  增长显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

  回顾过去五年的科技发展,我们能够发现,北京在这些方面已经结出了不少的硕果。

  在2020年《自然》杂志发布的全球科研城市榜单中,北京名列第一。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北京位列全球科技城市集群第三,较2017年上升四位。在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公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中,北京已连续四年蝉联榜首。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资本的积累、劳动力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在一定的科技水平条件下,这些要素都会遇到“天花板”,要突破、要提升,就需要通过科技的创新,带来发展动力的转换。

  数据表明,2021年,北京完成各类技术合同签订93563项,较2017年增长15.13%;同期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6.19%,突破7000亿元大关。同期,北京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866.9亿元,较2017年增加27%;数字经济增加值16251.9亿元,占GDP的40.4%。

  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既带动北京经济发展,也实现动能转换。

  提早谋划,研发投入名列国际前茅

  在世界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把握住数字化、智能化的融合发展机遇,以其为杠杆培育新动能、创造新动力,对经济实现以高质量方式发展至关重要。北京取得的这些科研成就,自然离不开北京在科技创新上的谋划和布局。

  首先是对科研支持的力度不断提升。根据北京统计局数据,北京研发投入强度已经连续三年突破6%,在国际创新城市中名列前茅。2020年,基础研究占比超过16%,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其次是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前沿与趋势潮流,早谋划早布局。2017年9月公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路径,即构成以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三城一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

  再者,积极促进产业融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北京在“三城一区”也构建起“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的科技创新链条。

  筑巢引凤,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正所谓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能否持续地吸引到人才,聚集、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水平、强创新的人才,是北京科技创新持续的关键,更是北京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必要支撑。

  过去五年,北京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形成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竞相成长的激励机制和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根据北京统计局数据,北京研发人员数量持续稳步增长。2020年,北京研究人员较2017年增加近20%,达到47.33万人。其中,高素质研发人员占比也在持续提升,占比达到89.08%。

  整体来看,北京在过去五年,不仅在科技创新上形成了良好的布局与机制,同样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不少进步。这为进一步加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为北京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郑伟彬(新京智库高级研究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