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今年2月,谷爱凌、苏翊鸣在首钢滑雪大跳台先后获得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自由式滑雪男子选手亚历山大·霍尔感叹:“背后那些‘疯狂的’烟囱很酷。”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设计灵感来自敦煌“飞天”壁画,又被称为“雪飞天”,优雅的曲线与4座冷却塔完美融合,和石景山、群明湖、高线公园、新首钢大桥交相辉映。赛时成功在海外“出圈”,赛后也成为广大市民的网红打卡地。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首钢滑雪大跳台实现了竞赛场馆与工业遗产再利用、城市更新的完整结合,首钢园区必将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发展的典范,成为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典范。
选址设计
奥运场馆与工业遗产相结合
滑雪大跳台是冬奥会最年轻的项目之一,单板滑雪大跳台在年轻人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自由式滑雪大跳台2018年正式成为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将滑雪大跳台的场地选在哪里?起初没有定论。
首钢滑雪大跳台总设计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表示,国际雪联起初希望滑雪大跳台选址在城市中心,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最初的几个选项包括鸟巢、张家口颁奖广场,甚至还有过在天安门广场搭建临时跳台、赛后再拆除的大胆想法。
几经研讨论证,北京冬奥组委给出了首钢园区的选址方案。往届冬奥会以及国际雪联的各级别赛事,滑雪大跳台的场地往往是脚手架似的临时设施,而在提出选址方案之初,首钢滑雪大跳台的目标便是“世界上首个永久保留的大跳台”。
2017年1月13日,国际雪联将首钢园区的选址方案作为唯一方案推荐给国际奥委会,2017年9月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上,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方案顺利通过。
“首钢园区标志性的冷却塔和工业遗产背景相当震撼而且独一无二,如选址这里,也是世界首个与工业遗产再利用、城市更新改造结合的奥运场馆。这一想法最终获得了国际雪联和国际奥委会的极大认可。”张利说。
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首钢滑雪大跳台背后的4座冷却塔最为吸睛,现场的摄影记者都在绞尽脑汁寻找拍摄角度,让参赛运动员与炫酷的工业遗产背景相融合。而在前期细化方案时,设计团队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4座冷却塔高约70米,原本是首钢电力厂的配套设施,后作为厂区特色标志物进行了加固保留。首钢滑雪大跳台最高点60米,设计团队对大跳台本体的高度严格控制,将赛道与观众席部分下沉至群明湖水平面以下4米,使大跳台最高点不高于冷却塔,同时大跳台主要的75度斜向支撑结构也与冷却塔的弧线角度相似。
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赛事配套设施同样为工业遗产改造,原冷却泵站、制氧主厂房被改造为验票安检大厅、赛事管理办公区和综合服务楼,原电力厂厂房被改造成北京冬奥会官方接待酒店。
双金福地
见证谷爱凌苏翊鸣双金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50多天,首钢滑雪大跳台提前进入冬奥时间。去年12月12日,场馆造雪工作正式启动,形象景观、引导标识、光纤线缆、转播平台等布设搭建工作也进入冲刺阶段。
造雪团队由14名中外人员组成,其中有8名造雪专员,共启用7台造雪枪和4台造雪炮。为保证成功造雪,造雪专员需实时监测气候及风向条件,设备启动后每隔1小时实地查看造雪情况,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造雪。经过近三周累计时长200余小时的连续造雪,首钢滑雪大跳台赛道造雪面积约为4190平方米,储雪区面积1000平方米,造雪总量达到11500立方米。
今年1月2日,首钢滑雪大跳台启动造雪塑形工作。根据国际雪联提供的参数标准,塑形专家依照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两个比赛项目的赛道设计方案,对起跳台的位置、高度、仰角、抛物线长度和角度等进行精准塑形,塑形精度达到毫米级。
1月26日,首钢滑雪大跳台组织开展首次闭环内外全要素实战演练。
2月3日,正值农历大年初三,包括谷爱凌在内,首钢滑雪大跳台迎来首批冬奥运动员,运动员们对赛道情况、运动员流线和用房设置等现场踏勘,与大跳台首次亲密接触。2月4日,冬奥会赛时官方训练正式开始。
从官方训练到资格赛、决赛,参赛运动员对首钢滑雪大跳台好评如潮。加拿大运动员埃文·麦克埃克伦说,“我踩在上面的时候,没有那种在‘金属框架’上滑雪的感觉,更像是在滑雪公园里。这个场地落地区非常宽,所有的一切都很完美。”
现场观赛过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看到这个梦幻般、标志性的新场馆,看到出色的运营状况,真的超出我的想象。”
2月8日,主场作战的谷爱凌发挥出色,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冠军,同时拿到冬奥会历史上首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返回更衣室时,谷爱凌时不时回头打量这片带给她好运的场地,“这条赛道真的很棒。而且不只是我,几乎所有运动员都告诉我,首钢滑雪大跳台是他们滑过最好的场地。”
一周后,苏翊鸣也在首钢滑雪大跳台给国人带来惊喜,他以绝对优势力压众多名将,获得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中国单板滑雪迎来历史性突破。苏翊鸣在赛后感叹,首钢滑雪大跳台是他的福地,让他经历了人生中最激动、最难忘的一天。
赛后利用
雪季非雪季都有赛事落地
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首钢园区不仅建设了世界上首个永久保留的滑雪大跳台,还在其他多个领域助力冬奥会,将老旧工业遗址打造为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体育培训、赛事表演、人工智能、数字创意、会展服务于一体的新发展区域。
2016年5月,北京冬奥组委入驻首钢西十筒仓区域办公。2017年初与国家体育总局签署协议,先后在首钢园区北区建设“冬奥广场”,利用工业遗存精煤车间改造短道、花滑、冰壶、冰球四个冬季运动训练场馆,俗称“四块冰”,并配套建设运动员公寓,保障了多支冰上项目国家队的冬奥备战。去年10月底,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正式揭牌,国际奥委会表示,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将成为北京冬奥会最伟大的遗产之一。
今年2月18日起,在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前提下,首钢园区启动预约入园模式,迎来大批参观游玩的市民,“双金福地”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大家打卡的第一站。4月下旬,首钢滑雪大跳台出发区及冷却塔内部平台首次向公众开放,购票市民可通过电梯直达出发区,体验谷爱凌、苏翊鸣等冬奥冠军的出发视角,与冷却塔的会徽“冬梦”合影留念。
除了满足普通市民的参观游览需求,据北京首钢园运动中心副总经理郭晓民介绍,首钢滑雪大跳台未来要继续承办高水平国际赛事IP,并在非雪季举办和承接各类活动,与首钢“四块冰”、首钢极限运动公园等一同打造园区活力释放聚集地。
首钢滑雪大跳台将积极与国际雪联、中国滑雪协会等单项组织沟通,力争长期举办国际雪联单板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创办公开赛、大奖赛等赛事活动,邀请世界顶尖滑手到首钢滑雪大跳台体验、交流和训练。
凭借出色的场地条件,这里会成为专业运动员和运动队训练场地、青少年后备人才选拔基地,也可以举办滑雪裁判、器材师、塑形师等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认证活动。即使是非雪季,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落地区和广场区域也会得到充分利用,既能举办小轮车、滑板等极限潮流赛事,也可以承接新品发布、文娱演出等商业活动。大跳台在一年四季都将得到充分利用。
看点
钢结构材料“首钢造”
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冬奥会历史上首个永久保留和使用的同类比赛场地,设计、施工均无先例可循,建设难度可想而知。这没有难倒中方团队,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到2019年11月27日竣工,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建设工期不足一年。
首钢滑雪大跳台由赛道、裁判塔和看台区域三部分组成,赛道长164米,最宽处34米,最高点60米,分为助滑区、起跳台、着陆坡和终点区域四个部分,完全依靠“钢筋铁骨”支撑,总体钢结构的重量达4100吨。
纵观整个“钢筋铁骨”,所有钢结构材料均是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产品,都是“首钢制造”。以人员分布密集、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裁判塔为例,使用的耐火耐候钢是由首钢集团自主研发并首次使用的产品,具有出色的耐腐蚀性能、机械性能、焊接性能和耐火耐候性能。
2019年2月,经过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首钢滑雪大跳台完成赛道首段基础施工,进入基础钢结构施工阶段。6月14日,长14米、宽9.2米、高5米、重量81.4吨的主体钢结构第一段桁架梁完成吊装,赛道结构安装工作开启。7月31日,多台大型吊车相互配合,处在不同位置的三段钢梁稳稳落在预留位置,经过精心矫正,顺利实现首钢滑雪大跳台主体桁架合龙贯通。8月20日,随着临时支架卸载,主体结构与支撑系统正式脱离,大跳台主体进入自受力阶段,开始安装楼梯、面板、装饰等附属结构。11月27日,首钢滑雪大跳台正式完工。
北京冬奥会期间
首钢滑雪大跳台共产生4枚金牌
其中中国代表团夺得两金
1
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
(2月7日-8日)
谷爱凌,资格赛161.25分,决赛188.25分,冠军
杨硕瑞,资格赛96分,第20名
2
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台
(2月7日-9日)
何金博,资格赛85.75分,第27名
3
单板滑雪女子大跳台
(2月14日-15日)
荣格,资格赛129.75分,决赛160分,第5名
4
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
(2月14日-15日)
苏翊鸣,资格赛155.25分,决赛182.5分,冠军
B10-B1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