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在设想的“重启”计划中,德国方面仅仅是沿用“北溪2号”在德管线,既重置了气源,又更换了经营方,已非原先的“北溪2号”。
当地时间6月24日,德国《明镜周刊》言之凿凿称,德国联邦经济部或正考虑“重启北溪2号”。此前,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总裁米勒也曾主动谈及此事,似乎令人产生一种联想:这一世所瞩目的项目或将复活?
在此次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前,德国和俄罗斯之间最深刻、最密切的羁绊,就是围绕天然气供销间的互利关系。这种互利关系最牢固的纽带,则是“北溪1号”“北溪2号”两条运力相当的输气管。
“北溪1号”已经建成投用多年,而“北溪2号”则是德国不顾美国等公开阻挠而强力推进的工程,却因俄乌军事冲突爆发这一“大气候”,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不仅如此,俄乌军事冲突还深刻改变了冷战结束以来欧洲的“政治正确”框架。
早已形成对俄能源“路径依赖”的德国,经济上不乏重启“北溪2号”的需求,因此竭力避免欧盟将天然气列入对俄一揽子制裁清单。但是,随着朔尔茨政府改口,“北溪2号”似乎已经成为德国的一大政治禁忌。
在此情况下,此“重启”非彼“重启”——《明镜周刊》所提到的“重启”,仅仅是考虑将该管线德国境内部分“国有化”,然后接通波罗的海液化天然气(LNG)终端,如此而已。
相比之下,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方面谈及的“重启”才是真正的“重启”。按其说法,欧洲天然气短缺的困境“目前没有太好方法解决”,但“‘北溪2号’管道已基本建成,可随时投入使用”。
事实上,“北溪2号”的建设,就是因为当时直通俄罗斯气源的“北溪1号”不足以满足德国市场需求,而其他管线需经波兰、乌克兰等与俄关系紧张国家中转,频繁受到国际关系掣肘,德国因此希望新修一条直通管线,甚至憧憬未来以此为依托,合作开拓西欧更广阔的市场。
鉴于此,只有一头连通德国这个“最大用户”、一头连通俄罗斯这个“最大气源”,“北溪2号”才能够称之为“北溪2号”。
但是,按照《明镜周刊》的说法,德国方面仅仅是沿用“北溪2号”在德管线,既重置了气源,又更换了经营方。如此“重启”一旦实现,将令“北溪2号”在未来真正“重启”的希望更加渺茫。
如前所述,德国在欧盟框架内长期以来对俄“友好”,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其长期形成的对俄能源路径依赖,并已经为此耗费颇巨。此次,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所提议的“重启”,就意在竭力保持并强化这一路径依赖。
而《明镜周刊》所谈及的“重启”,则是釜底抽薪,是要以最低成本进一步切断这一路径依赖。一旦这一计划实现,真正的“北溪2号”项目或将不复存在。
从当前大环境看,欧洲范围内除匈牙利等极少数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开始接受“能源路径依赖切换”的既成事实,并准备为此付出代价。而在德国,继政府提倡节能、不惜逆转“绿色环保”趋势恢复使用褐煤发电看,《明镜周刊》所说的所谓“北溪2号重启”也呼之欲出。
因此,这种“重启”,非但不能表明德俄两国在天然气供需方面的“藕断丝连”,恰恰相反地表明了,德国在摆脱对俄能源路径依赖的道路上,再向前迈出关键性一步。
□陶短房(专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