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文明展”在国博开幕,展期至10月9日,部分考古发现和艺术巨作此前从未在意大利境外展出
| ||
| ||
| ||
| ||
| ||
|
新京报讯 (记者展圣洁)7月10日,“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期至10月9日。展览包含意大利2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308套、共503件珍贵文物,其中部分文物此前从未在意大利境外展出过。
专为中国观众设古罗马货币单元
据介绍,展览分为11个主题单元。前4个单元从社会、语言和宗教的多元视角展现罗马统一前意大利文化的“马赛克现象”,之后6个单元按照时间线展现了古罗马共和国扩张期间,特别是从布匿战争(公元前264-146年)到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31年-公元14年)发生重大历史变革后,成为一个地理、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体。最后一个单元是专门为中国观众组织的古罗马货币,见证了罗马历史的转折。
展览现场,精美丰富的随葬品反映了不同族群、阶层、性别的墓葬习俗,也可以一窥贵族的生活情境;不同铭文的石碑让后人得以了解意大利文在向拉丁语系同化过程中的原始特征;众天神及英雄人物的雕像,在对比中呈现不同信仰的差别和特性。
国家博物馆国际与艺术展览总监、展览中方策展人潘晴介绍,选题的宏大性是此次展览的一个特点,共包含意大利全国2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308套、共503件珍贵文物。“它不仅展现了意大利起源的文化多样性,也彰显了奥古斯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国泰民安、文化繁荣发展的盛况。”
国博首次以三种文字呈现展览内容
本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自疫情以后第一个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展览。筹备过程中,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次尝试了视频点交。“视频点交是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借助视频会议的平台与对方连线,双方工作人员通过镜头共同检查文物,并在意大利借展博物馆人员的指导下,把珍贵的文物摆放到展台上,并进行加固。这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全部通过线上沟通,充分表现了意大利文博界对中国国家博物馆专业水准的信任。”潘晴说。
她表示,由于意大利与中国有6小时的时差,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了配合意大利方,每天下午3点至半夜12点进行点交工作,为期8天。文保院的修复人员在点交中及时发现了文物运输过程中的一些破损和脱落,并积极找到了解决方案。
本次展览中,国家博物馆首次以三种文字呈现展览内容。记者看到,现场文字以中、意、英三种语言展示。展览中还有若干件考古发现和艺术巨作,此前从未在意大利境外展出过,有些甚至从未离开过所属博物馆。
此次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3、北4展厅展出,普通成人门票周二至周五60元/人,周末80元/人,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含港澳台及获得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残障人士等凭有效证件,享受免费参观。
展览分11个主题单元
(一)序幕 (二)族群的记忆 (三)语言的流变 (四)诸神的崇拜 (五)罗马的扩张 (六)城市的规划 (七)信仰的演变 (八)奢华的时代 (九)众生的面相 (十)凯撒的后裔 (十一)时代的见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