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8:人物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8:人物

两串警号背后,四位民警的接力

2022年07月21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警号传承仪式上,谭守彬(左)和李晓哲。
警号传承仪式上,樊祥仁(左)和孙茜。本版图片/滨州市公安局供图

  090162,是孙茜的警号。32岁的她,从警5年,负责交通秩序整治和违法行为查处。在路口执勤站岗时,烈日、暴雨、冰雪都见过她的模样;申诉电话里,对方激动的情绪总能被她用耐心抚平。

  曾经,这串警号属于退休民警樊祥仁。71岁的他,从警36年,曾带队负责经济案件侦查。当年,这算是新课题,他边学边干,钻进一本本金融专业书,有时吃住都在单位,连续十几天不回家,破了不少案子。

  090218,是李晓哲的警号。他今年31岁,曾负责交通事故处理,现在负责办理醉驾案件。从警7年来,李晓哲抓过逃逸的司机,处理过死亡事故,安慰过崩溃的家属。他知道,自己的工作,有时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命运。

  之前,这串号码戴在退休民警谭守彬的胸前。他今年67岁,从警37年,曾负责监所管理和群众信访问题。面对这样两个特殊岗位,他时刻绷紧了弦。对待群众,他将心比心,遇到有困难的,他甚至自掏腰包帮忙。

  警号在传递,公安事业也在代代传承。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四名不同职务、不同年代的民警,因为两串号码有了交集。

  

  爱美的交警

  常备四瓶防晒,耐心处理申诉

  若不是那次手机被偷,孙茜大概不会想到加入公安。

  2012年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做编程工作。2016年在西安旅游时,手机被偷了,刚发现不过几秒,就看到一位便衣警察摁住了小偷。“警察叔叔”一下子成了她的偶像。

  回到滨州,孙茜下决心参加招警考试,同为警察的父亲很支持。2017年,她考入了滨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成为一名交警。

  最初的不适应似乎是必然的。入警培训的四个月,每天都要五点半起床,跑5公里;理工科出身的她,不擅长写材料,写得不好就会被领导退回来,但她能迅速调整心态,“没关系,那就学嘛。”

  大部分时间里,孙茜会在办公室拟秩序整治方案,也会负责防汛岗或路口执勤等外勤工作,每逢春运、节假日、高考等重要活动,是她最忙的时候。

  在路口,她常常要和来往的群众打交道,比如,劝导骑电动车的人戴头盔。时间久了,她摸出窍门:劝小朋友比劝大人管用,“我和小朋友们说,要提醒自己的父母戴头盔,小朋友们都会记在心里。”

  孙茜还要处理交通违法的申诉,有些人对处理结果不服气,“有的是因为特殊情况,比如修路,我们就合理、合法地撤销,但有的确实是群众不理解法条。”有时,她会花半小时解释同一个法条,孙茜也轴,“我觉得一定要跟人讲清楚了。”

  她喜欢这份工作,尽管提到警察,很多人第一印象是每天侦破要案的刑警,“其实日常的、重复性的基础工作也有很多人在做。”她也喜欢那身制服,和其他警种不一样,交警的帽子是白色的,一眼就能认出来,“我觉得我穿制服格外好看。”

  爱美的她夏天总是备着四瓶防晒霜,办公室里、包里、车里、家里都有,虽然执勤时戴着口罩、墨镜,但毒辣的日头还是能钻空在脸上抹出好几条印儿。“有事的话,随时就得出去,确保手边能拿到。”

  雨雪天执勤时,有人会递上一杯热乎乎的奶茶,还有人坚持送伞,每到这种时刻,孙茜就觉得,岗没有白站,“警民之间的情谊让人觉得很温暖。”

  处理交通事故的新警

  靠烟盒上的号码锁定逃逸司机

  和孙茜不一样,李晓哲打小就想做警察。

  从山东警察学院毕业后,李晓哲进入交警支队,负责路面违法查纠。2016年底到2019年初,他被派往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基层锻炼,负责交通事故处理,当地的事故科也从此建立起来。

  其间,李晓哲破获了一起肇事逃逸案件:一辆三轮摩托车和一辆渣土车相撞,三轮摩托车司机面部受伤严重,伤情经鉴定达到重伤程度,而渣土车司机逃逸了。那些天,李晓哲辗转各个工地,走访、打听,却一无所获。最想放弃的时候,靠着走访时拿到的写在烟盒上的一串电话号码,他找到了当事人。

  逃逸者的违法行为受到了惩处,对伤者也有了交代,李晓哲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每一个警察都会遇到这种事,对我们来说可能是在工作职能范围内办了一个案子,但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事。”

  在基层锻炼时,他还第一次带队处理了一起死亡事故。尽管之前做足了准备,他心里还是害怕,“很多事需要协调,比如,遗体怎么运走,现场秩序怎么维护,家属来了怎么安抚。”李晓哲只能硬着头皮上,“依法办事,按照程序规定来,好好解释,不能说让人家听不懂的话。”

  这种事故的处理往往是棘手的。李晓哲觉得,“死者家属有情绪,说话再难听也要听着,死者为大,得有耐心。”

  2019年,他回到交警支队,负责醉驾案件的办理。基层的磨炼,让他工作起来愈发得心应手,对这份职业也越来越有归属感。

  经侦老民警

  边破案边学习,公文包里总塞一本书

  有人成为警察,是误打误撞。

  本在山东师范大学读中文系的樊祥仁,以为毕业后能被分配到中学当老师,没想到进了公安。

  最初,他在经济文化保卫处,1997年开始,他带队负责经济犯罪侦查,承担着金融诈骗、税务诈骗、合同诈骗等200多种罪名的犯罪侦查工作。2002年,他担任警卫处处长,负责安全保卫,直到2011年退休。

  从警36年,樊祥仁积累了不少成就感。曾经,当地一家棉纺厂里一位职工被杀害,由于他对这家单位比较熟悉,便也参与刑事侦查,最终嫌疑人被抓获,“感觉自己起了一定作用,很开心。”

  一次,当地某银行发生了一起诈骗案,一笔资金被转走。经过十多天的努力,他抓到了犯罪嫌疑人——一名大学毕业生,嫌疑人还对樊祥仁说,“以为这案子破不了。”

  当年,经济犯罪算是比较新的课题,而且多为高智商犯罪,如果不懂专业知识,破案难度确实大。樊祥仁边干边学,时不时参加省里的培训,补充金融、经济方面的知识。单位常请专业老师来上课,他自己也爱看书,“觉得很有意思,钻进去之后,越学越想学。”

  对于每种罪名,他从不止于简单了解,“构成犯罪的要素以及特点,都得搞清楚,不能只知道概念。”书橱里、办公桌上,都摆着他的书,出门办案,他也总在公文包里塞一本相关的专业书。

  管理监所的民警

  半夜12点检查监管区域,时刻紧绷着

  顾不上家,是很多民警都要面对的问题。有人甚至因为工作,错过了和亲人的最后一面。

  谭守彬于1979年从当地农业局调入公安机关,负责监所管理。当时,他要给拘留人员送报纸、开广播,提审前后将他们带出来,再送回去。2002年,谭守彬被调至信访处,一直干到退休。

  监所管理大意不得,负责这项工作时,谭守彬总是提心吊胆。半夜12点,他也要到各监管区域检查,看看值班人员是不是在岗在位,有没有按例巡查。脑子里的弦,得时刻紧绷着。

  来到信访处,要面对很多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需要多部门协调。他总是尽最大能力,帮老百姓解决困难,因此荣立两次二等功。有时候,见群众上了岁数,连回家的车票钱都没有,他就自己掏钱。

  刚到信访处那年,谭守彬的父亲因心脏病住了院。直到父亲去世,他都在济南出差,没能回来见最后一面。

  “忠孝两难全嘛。”谭守彬无奈感叹。

  警号传承

  “接力棒交下去了”

  四位民警,原本互不相识,但胸前的那串号码将他们联系了起来。

  孙茜和李晓哲刚入警时便知道,两人的警号一定是两位老民警退休前用过的。“我的警号是090162,李晓哲的是090218,前两位数字‘09’代表滨州,后面几位是民警的编号。这个编号很靠前,0开头,后来的新警一般都是2、3开头了。”孙茜说。

  他们对警号之前的主人很好奇,直到2021年1月10日,首届中国人民警察节,在滨州市公安局举办的警号传承仪式上,四人终于见了面。

  “我女儿也是警察,她和我说过,一个小女孩用了我的警号。我后来才知道,小女孩叫孙茜,她父亲也在公安,比我年龄稍小一点。”看着自己用了大半辈子的警号出现在年轻人身上,樊祥仁觉得,“有寄托了,后继有人。”

  “他身姿很挺拔,有警察的气质,就是退休不褪色的感觉。”第一次见到樊祥仁,孙茜就觉得很亲切。仪式举办那天,两位退休民警走进来时,警服上没有警号、肩章、领花,孙茜和李晓哲为他们一一戴好。

  “看着自己熟悉的警号戴到一个老同志身上,很奇妙,也有了使命感。”孙茜说。从警5年,她越来越意识到肩上的责任,疫情期间,孙茜积极报名到医院门口执勤,“警察不上谁上,就该冲在前面。”

  “接力棒交下去了。”面对新人,头发已花白的谭守彬总感慨自己老了,但他觉得,尽管卸了包袱,“自己还有那股劲儿。”他发挥余热,加入了滨州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为一名人民调解员,“我在信访处工作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患者,得有同理心,将心比心。”

  李晓哲接过了谭守彬的警号,也接过了老民警朴素又实用的嘱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新京报记者 彭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