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北京的“文化大戏”徐徐铺展,温润着一座城,也滋养着居于其中的每个人的生活日常。
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北京,在打造文化之城的历程中又迈出铿锵步伐。
7月25日,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开幕,成为继“两区”“三平台”之后(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服贸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又一个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平台。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力争打造成为文化领域全国性品牌,今年的年度主题则为“推动文化创新 赋能美好生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北京积淀了丰富璀璨的文化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条件,在落实文化强国战略上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北京也高招频出,亮点不断。
打造“大戏看北京”品牌,文艺精品力作迭出;长城、大运河、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紧锣密鼓推进,建设成绩斐然;老旧厂房改造成市级园区,越来越多的工业遗存与现代文化产业融合重生。博物馆之城、书香之城、戏剧之城、非遗之城、文创之城……北京的“文化大戏”开疆拓土,徐徐铺展,高品质文化供给温润着一座城,也滋养着居于其中的每个人的生活日常。
文化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不是只供学者探研的学术命题。北京打造文化之城,宏观层面的分类推进、品牌塑造、战略布局,对应着的都是每位市民生活场景的优化、生活方式的升级乃至精神世界的日益丰盈、获得感与幸福感的不断充实。
在“传承·创新·互鉴”的永久主题下,北京文化论坛将立足首都丰厚历史文化资源,融汇古今,面向未来,交流互鉴,创新发展;“推动文化创新,赋能美好生活”,更明确以“创新”为抓手,为市民美好生活添彩增色。论坛大咖云集,群贤毕至,站北京看世界,落脚点都在于每个普通市民生活的美好、幸福。
这也是北京打造文化之城浓墨重彩之处。把“文化中心”的定位,切入到市民日常生活,从市民所需、所盼出发,提方案、搞建设,顶层设计就有了更坚实的落地基础、更澎湃的推进势能。
由此而言,每位北京市民都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都需躬身入局,乐享文化成果,也助力首都文化呈现更多元、多样色彩。
随着北京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建成,市民文化活动空间极大拓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园区敞开大门,成为周边社区居民的“文化会客厅”;夜间体育正在“夜尚京动”主题活动带动下,成为消费新风尚;而作为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的注脚,“一团一场”的剧场建设加快推进。
这意味着,广大市民可选择的文化活动日趋丰富多样,培养兴趣爱好的途径越来越便利实惠,到文化活动中心打卡,在阅读、歌舞、戏剧、国学、文创、园艺、美食等各种主题活动中,丰富生活体验,放松愉悦心情;到公园夜跑、博物馆观展览,去剧院看戏,北京正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文化地标,对接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文化中心”的内涵也不再只是硬件设施的完善,更指向了市民参与度、认可度。人人参与其中,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个人精神世界,也构建了一座城市浩荡的文化大观。
也因此,北京文化论坛,不是业界关起门来论道,打造文化之城,惠及每个人,也需要每个人关注、参与,以文化雨露滋养高品质生活,也是为北京“文化中心”建设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