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文化+金融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文化+金融

文化金融的“北京模式”

2022年07月2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几个月前,数字技术呈现下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落幕,中华文化的瑰丽与智慧,再次在世界印象中烙下印记。

  作为开、闭幕式的总制作单位,歌华文化从2021年5月便开始了从灯光、音响、烟花、舞美到音乐、视频、服化道等设计及制作工作。北京银行在了解企业项目制作的资金需求后开启快速审批通道,给予企业2亿元授信支持。

  史诗影片的背后也有着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巨大活力。受规模庞大、极端严寒天气、服装道具细节要求高等因素影响,《长津湖》项目也成为了中国影史投资规模最大的影片之一,为缓解企业面临的巨大筹资压力,北京银行先后累计为《长津湖》项目提供了2.4亿元贷款资金支持,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从冰雪盛会到年度爆款影视,从文化园区到网红打卡地新业态,背后不乏以金融力量助力讲好文化故事。这也是北京用金融赋能文化的一个缩影,《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2021年,北京在文化投融资领域继续领跑全国。

  文化产业是北京市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十四五”目标提出北京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意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文化金融创新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新动能、新支撑。在业内看来,金融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着催化剂作用。通过金融助力,将加快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速度,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化水平,鼓励优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也有助于改变文化企业规模小、分散化的现状。

  

  百亿资金扶持网红打卡地,文化产业背后的金融身影

  首钢园、北京坊、华熙LIVE、和平菓局……作为文化之都的北京,近年来涌现了不少年轻人喜爱打卡的时尚地标。这些打卡地背后,都有金融机构的支持。

  7月26日首届北京文化论坛上发布的《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北京银行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发布“漫步北京及网红打卡地金融支持计划”,截至2021年底,已累计为首钢园等30多家网红打卡地推荐和提名推荐单位提供超过150亿元的资金支持。

  文化金融已是北京银行的特色品牌之一。该行支持文化产业探索之路,可以追溯至2006年向北京市委市政府递交的《构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课题。

  北京银行行长助理、公司业务总监、北京分行行长戴炜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过去几年,北京银行重点支持了影视、出版等文化领域数字化升级。“包括北京银行在内的银行机构需要不断高度关注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趋势、方向和路径,同时用金融风险管理的眼光重新审视文化创业的风险和风险管理再造,提升金融服务效能,为数字文化企业提供信贷、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资金托管、信用增进、投资、上市等多样化金融服务。”他说道。

  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北京银行文化金融余额超630亿元。至今已累计为近万家文化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3700亿元,文化金融户数超3200户。

  北京银行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也是银行业的一个缩影。据统计,银行文化产业贷款在过去多年内保持连续快速增长,余额已超过1.6万亿元,为文化企业提供稳定持续的融资服务。

  不止是银行业,金融业整体都在发挥着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市场,推动必要的资本流向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点领域。各保险公司亦在积极创新各类保险产品,推动文化金融服务下沉,化解文化类企业经营中的风险。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北京市文化局便与人保财险北京市分公司签署《文化产业保险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文化保险市场的培育发展、重点文化项目建设等方面合作。2014年年底,人保财险北京市分公司与北京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意向协议,为驻区内的文创企业提供保险服务。据悉,朝阳区共有文创企业5万余家,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具有轻资产、经营波动性较大的特点,影响了文创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和自身的扩大再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人保财险在文化行业试点了11款文化保险专属产品,为多个行业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全面风险保障。

  北京多项文化指标领跑,疫情下打出金融纾困“组合拳”

  北京、深圳、南京、宁波和成都,都是我国文化金融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其中,北京多项指标领跑。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4%,居全国之首。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合计15420.8亿元,同比增长13.9%。同年,北京文化产业私募股权融资规模、挂牌新三板文化企业融资规模、上市文化企业IPO融资规模均列全国第一。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促进文化金融融合发展。

  2020年,为缓解文化企业受到的疫情影响,北京市制定出台了“北京文化28条”,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帮助网络视听、文艺演出、广播电视等行业抵御疫情冲击。针对文化企业普遍反映的延缴社保、减免房租、贷款延期等资金政策需求,各相关部门对资金支持政策实行提前启动、提前拨付、扩大范围,并通过延缴社会保险、返还失业保险、扩大信贷投放等方式,帮助文化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近年来,金融政策相继出台,为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引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2021年,针对疫情中较为突出的资金困难和压力,北京积极为企业提供帮助,印发《北京市支持文化金融融合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对“投贷奖”“房租通”“风险补偿金”进行统一管理。

  其中,“投贷奖”资金的发放使564家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获得1.95亿元人民币资金支持。“房租通”作为全国首个针对文化类小微企业在办公租赁环节进行补贴的省级财政政策,为1211家小微初创文化企业提供房租补贴9200余万元。共为2332家旅行社暂退质保金约11.02亿元。截至2021年末,北京市中资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1855.1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贷款有贷户数9089户,同比增长14.7%,惠企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北京在文化投融资领域继续领跑全国。2021年,北京新增14家上市文化企业,在全国占比三成,位居各省市第一。首发融资规模高达742.1亿元,同比增长99.1%,案例数量12起,融资规模与案例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此外,在政策扶持下,北京文化企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21年底,北京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提名企业名单、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数量和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金巍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是我国文化金融发展比较领先的地区,十几年来出台的一些政策和方法具有示范作用,在抗疫纾困中的很多具体办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北交所上线,融资难尚需探索

  新冠肺炎疫情在给数字文化产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文化企业的融资带来影响。面对当前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该如何助力数字文化企业发展的问题时,北京中文在线阅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嘉坦言,从文化产业自身而言,“整体比较分散、规模也偏小,实力雄厚的企业不多。”

  因此,北交所“横空出世”并于去年11月15日成功开市,这让杜嘉感到很兴奋。“北交所是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而)文化企业中又是中小企业居多,应该说很多的文化企业都是非常关注北交所的”。他说道。

  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察,即按照目前工信部出台的专精特新标准,文化装备型企业与标准吻合之处相对多一些。“文化产业的核心是IP、是内容生产型企业。但是包括像出版、音乐、动漫、影视、游戏、IP衍生物以及相关的这类企业,目前可能和北交所的契合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杜嘉接着补充道。

  杜嘉表示,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对我国GDP的贡献不断增强,有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规模已经达到GDP的10%。其认为内容创作生产领域是文化产业最基础和最核心的部分,目前可能也是在文化产业中营业收入最大的部分。由于文化产业存在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大部分是轻资产企业,因此在融资方面,文化企业普遍因抵押质押物缺乏,而存在贷款难的问题,因此政府现阶段也非常重视发展文化金融,帮助解决文化企业的融资困难。

  杜嘉称,北京市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对于北京文化企业抵御疫情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对于北京的实体书店受疫情影响大的情况,北京市委宣传部会同相关部门给予了很有力的政策支持。现阶段,考虑到北京市强化首都功能建设,而文化中心是北京首都功能的四大中心之一。他认为可以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作用,通过继续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采购力度,支持服务公共文化领域的文化企业加速发展,比如对于书香北京(北京阅读季)、文化馆领域、博物馆等领域,可以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经费采购力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雨晨 潘亦纯 实习生 林静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