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与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相比,增长2%
7月28日,市财政局局长吴素芳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作了《关于北京市2021年市级决算草案的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北京市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特征明显,与2019年相比增长2%。
此外,受市政府委托,市审计局局长马兰霞作了《关于北京市202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显示,市审计局依法对2021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总体看,财税改革不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加强,财政收支运行平稳,2021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较好。
同时,审计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政策落实、项目管理、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等方面。
去年财政收入呈“恢复性增长”态势 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关于北京市2021年市级决算草案的报告》提到,2021年,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下行压力下的收支形势,市财政局积极主动作为,稳步推进各项财税改革和财政管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改革任务。
2021年,市级“四本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总体执行情况较好。在经济增长、行业恢复、财源建设加强、税收管理质效提升等有利因素带动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932.3亿元,增长8.1%;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02.8亿元,增长9.2%。同时,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特征明显,与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相比,增长2%。“完成情况好于预期。”吴素芳说。
2021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02.4亿元,较上年增长1.8%。运用调结构、控成本、强绩效等措施,统筹保障好疫情防控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保障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全市重大活动和重大战略任务。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就业、交通运输、城市运行等民生领域支出得到了有效保障。
新增政府债务限额998亿元 优先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
“面对常态化的紧平衡态势,财政部门加强资金政策引导调控作用,提升财政管理效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吴素芳说。
在“稳经济”方面,北京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推动首都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北京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在地方权限内延续实施应对疫情降低企业社保缴费等优惠政策,全年共为企业减税降费超800亿元。
同时,发挥地方政府债券积极作用拉动有效投资,新增政府债务限额998亿元,优先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两区”建设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
综合运用财政政策“组合拳”,支持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信用担保金额由500万元扩大到1000万元;推动实现北京市范围内的首贷财政贴息政策全覆盖;将预留给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份额提高至40%,高于国家规定10个百分点。
去年,北京财政倾斜支持“两区”“三平台”建设,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两区”建设等重点项目,PPP项目签约落地率全国第一,政府投资基金财政出资引导效应达4.8倍。同时,北京做好重大活动保障工作,完成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为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筹办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落实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修订《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持雄安新区加快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高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网络。
市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比年初预算下降59.7%
吴素芳在报告中说,北京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2021年全年共压减一般性支出35.5亿元,腾挪更多资金统筹用于全市重点工作。
市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2.85亿元,比年初预算下降59.7%。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区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
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探索对46项民生政策开展绩效评价,组织公交、地铁、热力、自来水4家公用事业领域企业开展成本绩效分析;形成市级支出定额标准122项,优化调整和新设区级支出标准195项。
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建设覆盖市区两级的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及电子交易平台,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政府采购透明度评估第一名。提高存量资产使用效益,探索建立公物仓“1+N”管理模式,加强存量资产的共享共用。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标准规范,制定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预算审核操作规则和市级部门政府购买服务负面清单,增强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规范性。
持续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
《关于北京市202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北京审计工作聚焦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统筹安全和发展三个方面开展。如持续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重点关注政府债务、地方金融、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审计揭示各项风险隐患的力度。
审计结果表明,北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02.8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6.3%。财政支出保障了全市各项重点工作的稳步推进。
报告同时指出,审计也发现一些问题。在市级预算管理中,主要是预算管理不够严格规范;部分支出政策绩效管理还需要加强;部分涉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出进度慢、管理不到位;部分新增政府债券项目申报管理不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管理要求落实仍不到位。
在市级部门预算执行中,主要是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绩效不高,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采购事项管理不到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未得到有效落实。
此外,在各项专项审计和国有资产审计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政策资源统筹不够;对口协作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机制不完善;部分公共停车设施运营效率不高;困难群众救助政策落实不够精准;市属国有企业“两金”管控不到位;市属金融企业部分风险防控政策要求落实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固定资产购置计划与预算批复不衔接,部分单位违规出租出借资产;土地资源、森林绿化资源、水资源和地热资源等监管不到位等。
报告建议,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加强政策制度的统筹协调;切实发挥政府投资的关键作用;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能力水平;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
新京报记者 吴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