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书评周刊

“洞穴”内外

2022年07月29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制图/刘晓斐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被囚禁于黑暗中的奴隶,走出洞穴看到太阳,发现了最高的真善美。理性之光驱散了洞穴之内的蒙昧与黑暗,“洞穴”寓言由此成为西方启蒙思想的原型。而理知化的进程就是从洞穴向上攀登、迎接光明的历程。很长一段时间里,以理知化为特征的科学或学术一直被认为具有“通向真实的存在”的意义,也是许多现代学科的发展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诞生,从实验科学而来的社会科学正是理知化这一路径的实践产物。无论是在实地调查还是在理论分析之中,研究者个人的情与感都被要求悬置起来,唯有这样,研究才能做到中立、客观,才具有科学性。于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社会科学研究者就应该和自身的价值、立场割裂开来,研究者不应该代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此同时,作为研究对象的“情感”,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被置于社会科学的边缘位置。

  本期专题以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为引线,剖析情感与社会科学的纠缠关系。我们将采访不同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从他们各自的研究出发,重思“情感”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意义与价值,探讨“情感”话语的转向如何形塑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