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气候变化使得全球遭遇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也给人类社会带来非系统性风险和巨大不确定性。2020年9月,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力度。
“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和抓手。”8月3日,在2022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先立后破 双碳助力美丽中国”主题论坛上,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巢清尘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我国在节能降耗、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碳汇等方面已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经济社会发展沿着高碳发展模式前进的格局并未根本扭转。全球疫情加快绿色转型,我国主动将控制碳排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条件,对于推动我国发展方式与消费模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从粗放到集约、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长远看,加速低碳转型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增速,还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并加速能源互联网、电动汽车等新技术发展和大规模利用,也有助于生物、信息等产业更快发展。巢清尘提到,数字化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助推器,未来需要凝聚各行业智慧,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技术,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优化生产与消费模式。
巢清尘表示,随着社会对产品低碳标识意识的提高,公众消费也将越来越偏好低碳产品,势必使产品供应链结构发生变化,由此带动跨国生产商和经销商在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品的采购更强调低碳性,增加企业的绿色低碳社会责任以及竞争优势。“在全球绿色和低碳发展的大趋势下,如果我国出口商品不注重消除高碳标签,将对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她提醒。低碳发展将催生新型的低碳能源和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可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发展和低碳的联系。”巢清尘强调。但另一方面也应认识到,虽然我国在节能降耗、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碳汇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经济社会发展沿着高碳发展模式前进的格局并未根本扭转。我国已经建成和正在加速建设的能源系统和各种基础设施系统,有被现有高碳技术和消费模式锁定的极大风险。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 程维妙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