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院发布营商环境5.0版改革成效,首次执行案件平均用时压缩至74天
|
8月11日,北京高院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新闻发布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双玉介绍,五年来,北京法院始终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将营商环境改革举措从1.0版推进至今年的5.0版。北京法院网上立案占比持续升高,电子送达覆盖面超过60%,商事案件审理时间压缩至92天,首次执行案件平均用时压缩至74天。
新京报讯 昨日上午,北京高院召开营商环境5.0版改革成效新闻发布会,发布北京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理念、创新举措和亮点成效。
首次执行案件平均用时压缩至74天
刘双玉介绍,在5.0版改革中,北京法院强化统筹联动,主动对接首都城市功能战略定位和北京“两区”建设的法治化需求,以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
北京法院加快推进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深化推进立、审、执诉讼全流程网上办理,重塑诉讼流程,释放数字正义新活力。依托“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和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等线上系统,全面实现立案、调解、送达、庭审、执行财产查控等工作一站式完成。五年来,网上立案占比持续升高,电子送达覆盖面超过60%,商事案件审理时间压缩至92天,首次执行案件平均用时压缩至74天。
在智慧法院建设方面,北京法院网上立案更加便利。刘双玉介绍,2021年,北京全市法院网上立案39.8万件,同比增长57.3%。2022年上半年,全市法院网上立案数占同期一审民商事案件收案量的82.9%。北京法院推行司法专递面单电子化改革,完善电子文书材料归档制度,深化数据互联互通,在全国率先推出“电子律师调查令在线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服务。
北京首例上市公司重整案仅用时49天
刘双玉介绍,在金融纠纷诉源治理方面,北京法院上线运行全国首个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在涉外审判机制方面,成立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在鉴定评估方面,通过制度再创新,目前北京法院95%的委托案件和常见类型一般鉴定评估案件专业机构平均用时从2018年的109天缩短至30天。
办理破产方面,出台管理人履职保障文件,完善破产管理人履职保障体系。在北京破产法庭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破产审判研究基地,不断完善简案快审、破产网拍等工作机制,逐步实现破产审判全流程网上办理,破产案件审理用时大大缩短。经北京破产法学会第三方评估,2021年北京破产清算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由上一年度的313天缩短为201天。北京市首例上市公司(北京华谊营销顾问公司)重整案仅用时49天,重整计划执行仅用时15天,较全国92家上市公司重整案件平均用时节省178天,打造了上市公司重整的“北京速度”。
刘双玉还提到,北京法院的财产保全执行工作再规范,财产处置力度再增强。上线执行案款线上发还系统,严格管控案款认领、提存、发放等重点环节,确保具备条件的执行案款在法院收到后20日内完成发放,使胜诉当事人权益得到及时兑现。
亮点1
下月起小额诉讼案件受理费下调 调解结案的不收费
发布会上,刘双玉介绍,北京法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通过联合发文的形式,明确降低小额诉讼案件受理费标准。
按照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暂时降低小额诉讼案件受理费标准的通知》,自2022年9月1日起至国务院暂时调整适用《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相关规定结束之日止,北京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受理的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按件收取受理费,每件10元;其中以调解方式结案或者当事人申请撤诉的,收费标准降为0元。
小额诉讼程序是一种以救济较小权益为对象的简易快捷的诉讼程序,是基层法院和派出法庭针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简单金钱给付的民事案件,适用比一般简易程序更加简易化的诉讼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实行一审终审,即一审裁判文书一经做出即生效。2020-2021年,北京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结案件11.35万件,小额诉讼案件平均审理期限33天,比法定审限还要少27天。据了解,目前北京法院小额诉讼案件受理费标准按照普通诉讼案件减半收取,比如案值4万元的案件,普通诉讼是800的受理费,按小额诉讼标准受理费是400元,即便调解或撤诉了也要收取400元。新规实施后,小额诉讼案件受理费大幅降低。
另据介绍,北京市高院还出台《北京法院诉讼费收缴及退付办理暂行规定》,明确原告根据生效裁判申请退还预交的案件受理费的,法院依法、足额退还。
亮点2
北京破产法庭成立以来挽救46家企业
刘双玉介绍,北京法院在企业挽救上充分助力,率先出台预重整的规范文件,推动庭外债务重组和重整程序的有序衔接,通过重整价值识别审查、协商谈判、投资人引入等工作,提高重整成功率。自北京破产法庭成立以来,先后挽救46家企业,共引入投资1500多亿元,化解各类债务5500多亿元,帮助800余家企业持续运营,稳住9万余名职工工作岗位,重整功能提前发力,为企业尽早化解债务危机提供了司法保障。
2019年1月30日,北京破产法庭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继深圳后,全国成立的第二家破产法庭,也是北京首家破产法庭。
北京破产管理人协会会员芮洁华律师所在的破产管理人团队,刚刚推动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成功。“司法重整兼顾重组的灵活性和司法程序的严谨性和强制效力,是化解企业危机、挽救企业脱困的终极手段。”芮洁华说,在北京汇源的重整中,不但通过预重整制度锁定了框架方案,还通过司法程序内重整与司法程序外重组相结合方式化解了汇源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最终才能使北京汇源摆脱困境,充分体现了司法重整制度在挽救困境企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刘双玉还介绍,针对中小企业流动性不足、融资困难、企业经营人身依附性强等不同于大型企业的经营特点,北京法院制定专门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挽救程序,简化流程环节,缩短部分程序周期,抓住企业挽救的“窗口期”。近年来,北京法院成功救治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34家,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资源等发展新动能。
针对企业集团、关联企业破产重整难题,北京法院探索关联企业实质合并重整制度,率先制定《关联企业实质合并重整工作办法(试行)》,合并资产和对外负债,以集约化的司法手段提升重整效能。刘双玉介绍,在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重整案中,北京法院适用实质合并重整程序,维持方正集团及下属企业持续经营,成功引入700多亿元投资,化解2600多亿元债务,帮助400余家企业持续经营,稳住3.5万名职工的工作岗位,最大限度保护了各类债权人、各类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