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延展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延展

40℃高温下怠工绝产的蜜蜂等待下个花期

2022年08月2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8月26日,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镇蜂农黄会养的中蜂,因为海拔较高,受高温影响较小。受访者供图

  8月26日,重庆武隆区中午气温达到40℃,养蜂人李廷模的蜂箱已经转移到海拔近1200米的白马山上,但他还是发现山坡上的五倍子树成片地枯萎了。数百万只蜜蜂躲进蜂箱里,炎热包裹的丛林静悄悄。

  蜂业专家介绍,气温达到40℃,蜜蜂会基本停止采蜜,也会停止授粉。而全世界80%的有花植物依靠昆虫授粉。李廷模家的蜂群群势今年夏天下降20%左右,他觉得,无论是长远保护蜜源植物规模,还是为了在近期内提高蜂蜜产值,在极端天气越来越频发的当下,依靠现代养殖技术迅速恢复蜂群规模,是眼下最务实的选择。

  高温下,老蜂王停产近俩月

  李廷模养殖了400多箱中蜂,是武隆区中蜂养殖户中规模最大的。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蜂业研究所所长、国家蜂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罗文华每年会找李廷模走访调研。7月中旬,罗文华来到李廷模在白马山上的养殖场里,发现往年漫天飞舞在花丛里采蜜的庞大蜂群见不到了,“大量蜜蜂躲进蜂箱里不肯出来,还有一些趴在水面枯枝上采水。”

  8月25日,虽然出伏了,重庆室外温度依然高达42℃,地表温度超过70℃。相关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重庆2022年以来超过40℃气温日数达到24天。在8月18日和19日,北碚国家观测站测得日最高气温为45℃,成为全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一高温。

  罗文华介绍,正常环境条件下,中蜂的蜂王每天能产卵500到700粒,最多可产1000粒。但在持续高温天气下,蜂王会自行停止产卵。李廷模告诉记者,今年夏天,老蜂王已经停产近两个月了,极少数新蜂王保持产卵能力,但日产卵数量只有100多粒。

  蜂王是蜜蜂家族中唯一能产卵的雌性蜂,一般情况下,一个蜜蜂种群只有一个蜂王,维系种群更替繁衍。李廷模在重庆有三个养殖场,海拔最低的是凤山街道,只有500米,附近的五倍子树、野花,几乎全部枯死,他在这里养的七八十箱中蜂绝产。

  “海拔越高,天越凉快,蜜蜂损失就越低。”李廷模从今年异常高温天气中总结出了经验,他把近80箱中蜂放在海拔超过1800米的山上,那里野花遍地,蜜蜂成群结队采蜜,蜂蜜产量和往年持平。

  保蜜源,赶千公里路回家浇树

  8月初,陕西定边县,重庆奉节人杨光成把蜂箱和营帐交给同乡照看,自己和妻子连夜赶回2000里地之外的老家了。不同于中蜂蜂农,西蜂蜂农在养殖中需要全国转场。

  西蜂所需要的蜜源量比较大,养蜂人一年四季携着蜂箱、拖着家当,追着全国的花期跑,这被称为“转场”。杨光成家种了700多棵脐橙树,四月份开了花,那就是蜜蜂的蜜源,等到脐橙花落了,他们就再去陕西采收槐花、荞麦花。槐花谢了再去河北收荆条花,最后还会去内蒙古地区收花粉。

  今年5月1日,杨光成和妻子雇了辆六米八长的运输车,把营帐、被子、桌椅还有几百箱蜂箱,全放在车厢里,和同乡向陕西出发了。他们本打算到九月末再回老家。但是,重庆从六月下旬开始持续高温的天气,让在陕北的杨光成夫妻俩忧心如焚。

  “8月初,重庆奉节连续一礼拜最高气温都在40℃。我们夫妻俩在陕西很着急,脐橙果树肯定是要旱了。脐橙花可是蜜蜂明年春天的食物。”

  杨光成回到老家,发现脐橙树的叶子几乎都打蔫了。他花了一万多元钱买了水泵、水管等灌溉设备,每天骑着摩托车跑到果园里扯水管浇地。十天时间里,把果园足足浇了三遍,一些果树的叶子终于返绿了。

  有研究显示,持续高温不仅影响蜜蜂的食物,甚至还会影响人类的食物。罗文华介绍,当超过40℃时,蜜蜂会基本停止采蜜活动,这对植物授粉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就包括农作物。据统计,需要蜜蜂授粉的农作物超过了80%。

  高温后,养蜂模式转向现代化养殖

  当一只蜜蜂将花蜜吸入蜜胃后,振动的翅膀将花朵摇晃,随后飞向了另一朵花蕊中。这个不经意的动作,是蜜蜂传粉、授粉的过程,这也是花朵变成果实的条件。

  据资料显示,全世界80%的有花植物依靠昆虫授粉,而其中85%依靠蜜蜂授粉,蜜蜂授粉的有花植物约有17万种。“蜜蜂群势减弱,势必会导致蜜蜂服务能力的变弱,反过来又会使得虫媒花的授粉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恢复蜜蜂种群数量尤为重要。”罗文华说。

  罗文华告诉记者,重庆市西蜂蜂群占比较大,以流动性采蜜为主,“重庆多数蜂农已经转到陕西、内蒙古这些地方去了。所以,今年重庆地区出现异常高温,并不会对重庆总体蜂业产量产生太大影响。”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这场高温不完全是坏事,可能有助于重庆养蜂产业的升级。采用传统养殖方法的蜂农,对于持续高温的抵御能力比较弱,而采用现代养殖理念及技术的蜂农,相对损失较小。”罗文华说。

  李廷模告诉记者,他今年养殖的蜂群群势下降20%,在同行中算是比较小的了,“一些坚持传统养殖方法的蜂农,蜂群群势下降多在一半以上,有的减掉八九成。”

  李廷模打算在蜜蜂秋繁期到来的时候,再购进一些现代化养蜂设备,用人工育王方式再培育一批新蜂王,争取蜜蜂群势在越冬前完全恢复,“新王的产卵能力比较强,人工育王有利于发展种群数量,而且能控制强群出现时间,让强群只在流蜜季出现,这样能节约养殖成本。”

  而对于花期奔波在转场途中的杨光成来说,等进入九月,重庆暑气逐渐消散,他还要再和妻子,赶往2000里地外的北方照料蜂群。等到来年四月,重庆奉节脐橙花开,他们的蜜蜂又可以在家门口采蜜了。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