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中国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中国新闻

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召开,天津市发布“网络文明建设十大优秀案例”

数字赋能 天津推动网络文明建设结硕果

2022年08月30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唱响红色旋律,礼赞建党百年。去年12月,“永远跟党走 唱支歌儿给党听”2021年天津市原创网络红歌汇暨第三届天津市大学生网络公益歌曲大赛颁奖仪式举行。A08-A09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天津“银发”智能服务平台的上线,让关爱老人变得智能暖心、应急救助“一键呼叫”。
今年清明节期间,“津心办”上线了“清明专区”,倡导文明祭扫、绿色祭祀。

  网上谣言难甄别?“天津辟谣”官方账号,以及政府各相关单位参与的“天津网络辟谣矩阵”来揭秘背后真相;坐网约车担心不安全?“互联网+监管”多级联动应用可保障乘客安全;大学毕业找工作,家里催着找对象?“津工智慧平台”已实现大病救助网上申报、在线求职、在线法律服务、网上心理咨询等多种功能。

  8月28日至29日,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天津举行。大会以“弘扬时代新风 建设网络文明”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网络诚信建设高峰论坛、新时代中国网络文明建设成果展示和网络文明主题活动等。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不断推进网络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本次大会期间,天津集中展示了十年来网络文明建设的成果和亮点,并发布了“网络文明建设十大优秀案例”。

  展区互动体验项目受热捧

  400多平方米的展区,突出“同心圆”概念设计,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折扇打造扇形结构,门头融入天津石家大院建筑元素……与首届网络文明大会相比,今年网络文明大会的创新之一是举办新时代中国网络文明建设成果展示。

  位于综合馆第二大展位的天津展区,聚焦“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通过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网络空间、智慧城市建设、深化全域文明创建、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全国产化信创产业体系、“互联网+党建”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天津市网络文明建设成果和网信工作的亮点。

  为了增强参会者的体验感,天津展区的布置不仅展现了地方特色,而且颇具鲜活性、互动性。例如,信创产业链是以枝繁叶茂的大树造型,展示了“芯片—硬件安全—技术安全—信创产业—应用安全”这一完整链条;设立“网络文明小讲堂”,邀请专业人士现场教授如何鉴别网络谣言,还有高手到场进行5G通信网络布线现场演示。

  不仅如此,在天津展区,参观者还能通过喜马拉雅“立式耳机”互动聆听有声党史,利用虚拟技术现场了解中医实训解剖教学系统,借助国网电力带来的“零能耗小屋”,对网络文明倡导“双碳”发展进行实物体验,和奥运冠军一起感受体育文明的力量。

  最受欢迎的要数“有声明信片”打印区。在一个红色小屋里,参观者通过扫码、录制语音祝福、编辑祝福文字、选取具有天津特色的影像画面等步骤,就能创作打印出个性化的有声明信片,并在邮筒处现场领取。

  集中发布一系列优秀案例

  本次大会共设置10场分论坛,在网络素养教育论坛中,天津市网络文明建设十大优秀案例正式发布。这些案例集中呈现了近年来天津市网络文明建设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

  据了解,今年初,天津市委网信办启动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共收到有效案例上百个。经初评,34个案例进入为期一个月的线上集中展示和网民投票环节。综合网民线上投票和专家评审组意见,最终选出十大优秀案例。

  记者观察发现,十大案例中,有聚焦营造平稳可控网络环境的,如案例“推进‘三个一’系统工程,完善联合辟谣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涉疫网络谣言治理效能”;有推动为民服务和网络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如天津数字社会综合应用平台“津心办”、津工智慧平台;有聚焦群众利益关切点和情感需求点的,如“银发”智能服务平台;有关于培育网络文化新风尚的,如河西区“好网民青年说”主题活动;还有来自国网天津电力公司等企业的特色案例。

  天津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天津市坚持依法管网、科学治网,出台《天津市网络虚假信息治理若干规定》等地方性法规,构建了多主体参与、多手段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同时,深入开展“清朗”“海河净网”系列专项行动,2021年以来,共取消网站许可备案2475家,关闭违法违规账号2434个、整改安全隐患漏洞549个。

  此外,坚持引导网民和服务网民相结合,实现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两网合一、融合发展,让广大网民从数字化“微治理”中感知温度、体会速度、提高满意度。“未来,我们将在网络强市方面持续着力,创新出更多有津味元素、津味特色的网络文明建设成果。”该负责人表示。

  案例 1

  “津心办”提供1500余项线上服务

  本月初,“津心办”APP上线“天津市残联旗舰店”,集合上架了面向残疾人的多项线上服务。市民只需实名登录后,就可以通过手机上传相关材料,办理残疾人证申领、注销、迁移、变更、补办、换领等业务,跑腿递交材料次数大大减少。据悉,这是天津市残疾人系列服务事项首次上线移动端,每月可减省近五千人次线下跑腿的麻烦。

  而在不久前,“津心办”才联合天津市民政局,在微信小程序上线社会救助条件自我评估、社会救助求助、社会救助经济状况核对授权等多项社会救助在线办理和查询服务。

  “津心办”是天津数字社会综合应用平台,在疫情防控、惠企便民、网络文明建设等方面,已成为天津市一张亮丽“数字名片”。目前,实现了1086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和479项便民服务事项“指尖查询、掌上通办”,三端注册用户超1880万,访问量超12亿次,日均访问量超300万次,最高日访问量超2400万次。

  天津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防控初期,“津心办”上线“防控疫情天津在行动”服务专区,推出疫情谣言粉碎机、发热门诊定点医院等民生服务应用,实时准确播报全国及天津市疫情数据和防控进展权威信息,普及疫情防护和健康知识。随后,为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又推出“企业复工复产轻松办”专区,发布天津市惠企政策信息及复工复产资讯,方便企业办事,并上线“小微企业金融帮扶”板块,一站式集纳各大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信贷功能,帮助小微企业解决疫情期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新一轮数字技术驱动下,“津心办”随之推出天津“健康码”“津盾”“场所码”,成为市民出行的“数字通行证”,一站式提供公安、人社、教育、医疗等服务事项1500余项,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与此同时,还上线了“清明专区”,提供网上祭扫、节地生态安葬、骨灰撒海等相关服务,倡导文明祭扫、绿色祭祀。推出“瞰天津、阅津彩”专区,从时事新闻、政策解读、重大事记三个角度,打通政策资讯“最后一公里”,以滚动新闻形式呈现中央、天津市内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新闻信息,并聚焦企业群众与政府部门间政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升级推出“津策通”2.0版,全时性呈现政策信息及相关政策解读,助力政策落实落地。

  案例 2

  “互联网+监管”体系已初步形成

  “发现违规车辆,车牌号为……”在预警点位的执法人员收到车载移动布控设备的报警提示和违法车辆抓拍图片后,迅速通知前方执法人员采取布控措施。不到30秒,执法人员就在距离预警点位200米的红绿灯路口,拦住了涉嫌违法车辆并实施执法检查。这是不久前发生在天津市交通运输执法总队一线执法现场的一幕。

  而就在一年前,执法人员还在为“检查难、发现难、取证难、督改难”等问题而犯愁,得益于《天津市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部署,天津市委网信办联合市交通运输委、市公安局成功探索出可服务于一线执法、应用于实际场景的数字化治理模式,打造了“慧治网约车”数字化应用体系。

  此体系通过汇聚企业登记、行政审批、执法监管以及平台企业的订单信息等数据,自动识别高风险违规车辆并提供热力图和预警信息,不仅能够实现执法勤务的灵活部署和执法检查的精准实施,还可以一键获取有关网约车的订单数据等证据材料,保证了执法取证的快速进行,减少对社会车辆和道路交通的影响。

  近年来,天津市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作为国家第一批试点城市及系统多级联动应用建设试点,天津市建成了全市统一的监管一体化平台,“互联网+监管”体系已初步形成。

  据统计,目前,平台已汇聚各类监管数据6亿余条,实现1600余部现行有效法律法规编码化,支撑全市500个部门2.6万余名执法人员开展执法工作。其中,依托交通新业态领域“非法网约车”风险预警模型,2022年天津市网约车订单合规率增幅居全国第二。

  天津市委网信办还联合市药监局、市市场监管委,共同开展“化妆品网上净网”行动,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化妆品网上平台监管模型,共排查线上经营化妆品电子商务经营者450个,清理网络平台内电子商务经营者675个。

  天津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天津将持续加强“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应用,继续推进与国家系统联通对接,加快实现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结合天津市实际需要,全面提升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能力,探索拓展更多与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对接与应用的典型场景,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案例 3

  智能服务助“银发族”安享数字生活

  4月的一个周末,天津市滨海新区古林街港电社区网格员强圣钰接到“银发”智能服务平台来电——社区一名独居老人呼叫“SOS”,由于无法联系上亲属,需要网格员实施紧急救援。

  接到指令后,强圣钰第一时间赶至老人家中,得知老人心脏感到不适,他立即拨打120,并与老人亲属取得联系,但其子女正好在外地出差,无法马上赶回。见状,强圣钰帮老人收拾好住院物品,并陪同120医护人员赶到医院。挂号、排队就诊、拿药……待老人身体状况平稳,强圣钰将老人送回家安顿好后,他才放心离开。

  自去年上线“银发”智能服务平台以来,类似事情在天津并不鲜见。据介绍,“银发”智能服务平台聚焦老年群体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采用“1+3+4”的服务模式,即1个市级服务平台,水、电、燃气3项数据,配备红外探测器、SOS一键报警设备、智能血压仪、智能手环4类智能感知设备。

  “平台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手段,通过老年人起居数据全汇聚、安全监护全流程、健康管理全方位、贴心服务全智能、情感陪护全天候的方式,使关爱老人智能暖心、应急救助‘一键呼叫’、基层服务‘一键到达’,有效解决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提升互联网数字时代老年人的科技获得感、生活幸福感。”天津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银发”智能服务平台已覆盖天津全市3.4万户重点关爱人员,累计智能关怀外呼15.5万次,处置告警事件1.9万起。

  “平台的创新做法颇具借鉴意义。”该负责人举例说道,“银发”智能服务平台会汇集独居老人等重点关爱人群家庭的日常用电、用水、用气情况,通过建模分析,监测使用量突变情况进行预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还能通过智能语音呼叫系统,定期给重点关爱人群拨打慰问电话,分析判断通话人的语音语义,及时掌握并确认老人当前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况。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征集了一批运用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典型案例。经专家评审和各地复核,从全国推荐的89个案例中,评选出14个地方案例作为第一批示范案例,“银发”智能服务平台作为天津案例成功入选。

  为了便于老年人获取即时资讯,平台的智慧陪伴终端设备还提供了语音读报、新闻事件、音乐戏曲等丰富资源,老人在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听不同节目。不仅如此,亲情视频通话、亲情照片视频收发等便捷性操作,也被纳入其中。

  案例 4

  依托特色活动擦亮天津网络公益品牌

  从提出“想唱就唱,唱出网络公益新力量”到“以高昂的主旋律之歌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再到“倡导网络原创,推动网络文化健康繁荣发展”,由天津市委网信办主办的天津市原创网络公益歌曲大赛,已走到第六个年头。

  活动承办方天津市北辰区委网信办工作人员介绍,2017年,北辰区开始探索打造网络公益歌曲大赛。2019年,活动已发展为天津市网络文明建设的品牌项目。2020年起,大赛征集范围从天津市各高校拓展到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围绕建党百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主题和新时代天津故事,共征集原创歌曲200余首,《问红船》《我对党旗说》等一批正能量十足的原创网络视听文化产品脱颖而出。

  每年大赛的颁奖仪式暨歌曲展播活动,吸引了数百万网民通过直播平台“云端打卡”观看。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学生林宸旭,曾带着由自己作词、作曲和演唱的歌曲《不曾走远》参加比赛。林宸旭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党员干部、医护人员、普通志愿者纷纷深入一线抗击疫情,他的创作灵感也源于这段难忘的经历。

  为了不断扩大中国好网民理念和网络公益工程的影响力,天津市委网信办发挥互联网协会、爱心互联网企业、大学生公益社团的联动作用,借助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持续增强在音乐、公益爱好者“网络圈群”中的议题设置能力。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公益参与门槛较低、活动方式便捷、信息公开公正透明等优势,面向天津全市公开征集网络公益项目,并通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等正规渠道,为网络公益事业募集资金。其中,通过天津市慈善协会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针对甘肃省华池县“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募集公益资金100余万元。

  “此系列活动不仅吸引了天津本地网民的关注,更得到了河北、内蒙古、四川等省市的响应,吸引了更多网民投身到网络公益活动和网络文明建设中。”天津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天津将持续围绕深入开展“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和“网络公益工程”,把网络公益工程实施、网络文化建设和重大主题网上宣传有机结合,激发社会各界创作网络文艺作品的热情。

  新京报记者 揭明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