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服贸会·案例精选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8:服贸会·案例精选
下一篇

企业如何参与社区治理?

科技赋能、多方联动 打通社区“最后一公里”

2022年08月30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人脸识别、无接触式回家、机器人无接触配送、社区“大脑”……由于“黑科技”的加入,物业管理行业的智能化场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企业也因此迎来发展的第二曲线。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无论是“黑科技”赋能物业管理,还是老旧小区有机更新,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社区治理。

  回顾过往,十年前的社区治理以政府“单打独斗”为主,而今,在联动、赋能与“共生”的作用下,企业力量开始构建社区治理的新格局。

  智能社区背后的最强“大脑”

  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一直是基层的重点和难点,而物业企业作为与社区关系密切的市场力量,以“城市整合服务运营商”和“城市服务供应商”的身份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可以发挥社区治理主体作用。近年来,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物业管理行业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云平台”,居民报修等诉求的流程标准化、可视化;同时,智慧化场景也为邻里沟通和社区治理之间建立了有效桥梁。

  以万物云打造的智慧化物业为例,据万物云旗下北京万科物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业主通过“住这儿”APP,可以一站式完成报修、缴费、投诉等;依托这个应用,业主也得以明晰社区广告收益这本“糊涂账”,督促将其用于社区共建。

  8月22日,在重庆举办的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重庆万科·翡翠天麓的全域智慧安防系统受到关注。为了解决高空抛物这一小区管理的顽疾,万科·翡翠天麓安装了27组66个高空抛物智能监测设备。“这些设备能自动监测高空抛物行为,抓拍率极高,且能快速生成10秒-15秒视频,做到追溯有迹可循。”万物云旗下空间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万睿科技专家程宇超介绍,社区智能设备的背后有一个最强“大脑”——E控中心,在这里,后台人员可通过智慧大屏查看项目的情况,出现异常都会自动报警。

  与此同时,房龄长达十年的小区万科·悦峰也少不了“黑科技”,小区有三只“黑猫”,“黑猫一号”是人行通道智能管家、“黑猫二号”是停车场智能管家、“黑猫三号”是出入口智能门禁。与十年前相比,从“传统物业服务”到“智慧化服务”已经成为物管行业纵深发展的一条关键转型道路。

  解锁老旧小区治理“密码”

  构建社区治理机制,物业公司的角色不可或缺,不过,在一些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如何引入更多的企业参与基层治理仍是一个难题。

  近年来,北京借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推进建设基层治理体系,引入社会企业、社会力量、社会资本等第三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并且已形成“劲松模式”“首开经验”等。其中,愿景集团参与投资、设计、施工、运营的朝阳区劲松北社区改造项目是北京市首例社会资本参与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也在日前入选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共涉及居民楼43栋、总户数3605户。

  劲松北社区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成建制住宅,由于配套设施不足,生活服务便利性差,居民对加装电梯、完善无障碍设施、丰富便民服务、提升社区环境等呼声很高。为此,2018年7月,朝阳区劲松街道与愿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劲松北社区有机更新。

  在对劲松北社区的改造中,愿景集团采取“区级统筹、街乡主导、社区协调、居民议事、企业运作”的“五方联动”推进机制,打造了“微利可持续”和投资、改造、管理、运营为一体的城市更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经济拉动效应和社会效益。

  对此,愿景集团旗下的和家生活科技集团策划管理部总监肖慧表示,伴随着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社区治理也成为更新行动中重要的一环,“拆、改、留、建”是更新手段,能够有效改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与空间环境质量。通过党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建立老旧小区长效运营机制,才能全面实现城市更新发展的最终目标,维持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成果,避免出现“一年新,两年旧,三年又重回老旧”的恶性循环。

  防疫封控成社区治理“试金石”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社区,包括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小区业委会在内的各方力量如何在多元共治的框架下,调动居民参与社区生活的积极性,一直是社区治理关键。在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中,部分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开始显现出基层治理的成果。

  十万平小区为上世纪70年代首钢总公司自建的家属楼,2019年作为非经营性资产移交到首开集团,由首开集团首华物业公司负责物业管理。当时小区体量大,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为此,石景山区人民政府申请将十万平小区纳入北京市2019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计划。

  作为北京石景山老旧小区改造的典型,十万平小区目前基本上改造完成,已经看不出其曾是一个老旧小区。今年上半年,十万平小区因疫情而遭遇封控,首开集团首华物业公司物业二处经理助理汪杨与同事们变身快递员、巡逻员,战胜老旧小区封控“大考”。令汪杨感受深刻的是,这里的邻里关系好,社区氛围非常融洽,因此物业管家与居民的沟通很顺畅。

  老旧小区改造并非易事,“三分建、七分管”。据汪杨介绍,2022年,十万平小区的物管会成立,物管会使小区居民可以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为老旧小区注入新活力。无论是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还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包括楼门组长、志愿者在内的很多热心居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据悉,自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物业管理明确被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后,截至去年4月底,北京市各个街道累计成立约5600个物管会、近2000个业委会,社区治理体系初步形成。事实证明,通过社会角色转型及科技赋能的物业具备与政府合作的可能性,有助于破解基层精细化管理难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案例点评

  苑承建(建诚晟业联合创始人)

  物业公司提升管理方法上的科技水平,引进高科技管理设施,对于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效率都大有益处,可以弥补人员上的不足,解决“一对多”处理问题上的效率。

  在今后的社区治理中需要注意的是,当下社区治理中关注硬件设施治理多,关注治理规则少,对正在觉醒的业主群体的权利诉求关注和理解不够,导致很多好的方案、想法落地较慢,或者只是治标不治本。目前,北京绝大多数小区都已经实现了业委会(物管会)的覆盖,但要让其能履职、会履职,组织好业主对公共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真正在小区治理中发挥作用,才是应有之义。

  66个

  万科·翡翠天麓安装了27组66个高空抛物智能监测设备,能快速生成10秒-15秒视频,做到追溯有迹可循。

  3605户

  朝阳区劲松北社区改造项目是北京市首例社会资本参与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涉及居民楼43栋、总户数3605户。

  5600个

  2020年5月《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截至去年4月底,北京市各个街道累计成立约5600个物管会、近2000个业委会。

  新京报记者 袁秀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