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深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深读

决战“英雄路”

2022年08月31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8月25日,消防员朝火点喷水。
8月25日,扑火一线的志愿者帮助消防员搬运水管。
8月25日,志愿者们往山上传递灭火器。
8月25日,一队消防员往山上的火点进发。
8月25日,重庆市缙云山,山火逼近隔离带,志愿者们组成“防火长城”,往山上运送物资。

  8月25日晚,“雄起!”的声音响彻重庆缙云山巅。消防、武警、民兵,以及上千志愿者的头灯如点点繁星,汇成“长城”,“阻挡”来自不远处的火舌。

  这是物资运往扑火一线的最后一段山路,位于山脊处被“先遣队”开辟过的隔离带,坡度超过70度,沙土厚积,容易打滑,连摩托车都抵达不了。人力运送物资,成了这段路的唯一选择。

  当天中午,志愿者们多背着物资,手脚并用往上爬,这样不但体力消耗巨大,且容易摔伤,效率低。随着山火逼近隔离带,更多志愿者上山支援,体力不够的志愿者站在靠下方的位置,有体力的一直往上爬。下午,“人链”打通。他们在超过40℃的高温炙烤下,依据坡度,用手来回传递,将水、盒饭、灭火器、油锯、绳索、防暑药品等物资送到山上去,直至深夜。

  女骑手吴朴慧的男友李有霖就在“人链”中。此刻的他,穿着反光背心,头戴安全帽,保持节奏来回转身传递物资,与前后的陌生“战友”已形成了默契,“我女友车技好,她负责开摩托车送。我车技差点,做其他工作:给消防员递灭火器、砍隔离带、搬物资等”。

  李有霖旁边,四川人老张来重庆已有十五年。这几天他停了手头的装修工作,脖子上搭了条湿毛巾,赶上山帮忙:“山脚下就是朝阳中学,我儿子上学的地方。”在救援的前几天,老张就和先头部队一起轮番上阵砍树、开设隔离带。

  沿“人链”往上,就离山火近了,不远处燃烧的竹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飞机的轰鸣声逐渐由远及近,嘉陵江取水回来的灭火直升机掠过头顶,飞向消防员站着的地方。由中青年男性组成的扑火一线志愿者,在消防员的身后,抬起水管,将水管顺直,让水更好地从蓄水池中流出。消防员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将巨大的水管对准火焰。

  当晚,综合合适的地形与风向等因素,消防员采用“以火攻火”的战术:人工点燃火线,与相向烧来的林火对接,使接合部骤然缺氧失去燃烧条件。

  战术成功,火一点点暗淡下去。晚上11时,火被完全控制,现场发出阵阵欢呼:“胜利了!”“终于可以回家睡觉了!”“重庆,雄起!”

  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影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