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点
据四川观察报道,9月3日,河北秦皇岛一学校在校门口摆放桌子贴“免费碎手机”标识,并在桌子上放着一把锤子,引发争议。对此,校方回应:摆放工具希望能震慑学生,学生有需要可以提前报备带手机交由班主任代管,放假会充满电还给学生,但如果学生没有提前报备偷摸带手机发现后会砸碎,砸碎后学校会照价赔偿给家长,也经过家长同意。
学校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此举,断了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念想,但如此“震慑”,并不能真正断了学生的“手机瘾”。要知道,手机没有什么错,显然是学校和家长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努力还不够。学校需要从使用手机的学生来解决问题,而非手机本身。更何况,学校的经费本来可以更好地为师生服务,砸碎手机再赔偿,这不只是浪费,也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近年来,为了不让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进课堂,一些学校可谓煞费苦心,有和风细雨般的温情提醒——“上课玩手机,大脑会死机”;有暴风骤雨式的铁拳出击——手机进水桶、铁锤砸手机;有简单粗暴的一票否决——在课堂上玩手机勒令退学……
从本质上说,校园手机管理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手机本身,而在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手机工具性的认识与运用。表面是“手机管理”,实际是“生活管理”,这就需要增强引导,找到学生容易接受又便于管理的方式。而这无疑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家长来说,积极配合学校的措施固然需要,也要分辨学校的做法是否科学。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更要通过自身示范,避免孩子在家玩手机成瘾,到学校继续偷偷玩手机。
总之,在手机问题上,学校要从科学的教育规律出发,创新管理方式,同时家长也不能把所有责任推给学校。家校需要齐心协力,最终通过手机管理,达到学生课堂上“不能玩手机”“不敢玩手机”到“不愿玩手机”的转变,真正实现教育多赢。
□丁慎毅(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