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中国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6:中国新闻

四川泸定地震救援难度如何?

地震导致很多道路无法通行,给救援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各方救援力量想尽一切办法进入灾区开展救援

2022年09月0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9月6日,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王岗坪乡挖角村房屋受损情况。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9月6日,救援人员搭乘快艇由石棉县新民乡前往王岗坪乡参与救援。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9月5日,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网络保障团队在抢修泸定县磨西镇受损光缆。新华社发(邓奎 摄)
9月6日上午,工程机械在抢通从磨西镇向海螺沟景区的道路。新华社发
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震后房屋受损情况。
新华社发

  此次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的6.8级地震,是四川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之后最大的一次地震。根据历史地震、地震序列衰减特征、地震前兆资料综合会商初步判断,余震活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6.8级地震会造成多大损害?震区居民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四川泸定地震救援难度如何?就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应急管理部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副司长侯建盛、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邹文卫等。

  

  1 6.8级地震会造成多大损害?

  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口稠密度关系紧密

  据悉,此次地震是四川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之后最大的一次地震。据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的统计,过去五年,四川共发生三级以上地震455次,其中3.0到3.9级374次,4.0到4.9级61次,5.0到5.9级15次,6.0级到6.9级5次,7.0级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

  “在我国,6.8级地震是强震。一般情况下,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6级以上的地震属于强震,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地震又称为巨大地震。”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邹文卫说。

  邹文卫表示,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口稠密度关系紧密。如果地震发生在荒无人烟的高山、沙漠,即使震级再大,也不会造成伤亡或损失。相反,如果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害。“现在已经有比较好的技术手段了解震区人口情况,我们称为‘热力人口’。据移动人口大数据分析,此次地震,震中20公里范围内人口数约3.9万,50公里范围内约33万,100公里范围内约155万。”

  据悉,此次地震震中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镇,距泸定县39千米,距甘孜藏族自治州53千米,距成都市221千米,距甘孜康定机场70千米。震中磨西镇总人口0.69万人,人口密度为22人/平方千米(人口稀少区)。

  据四川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估算,地震最高烈度达到Ⅸ度(9度)。根据灾害评估结果测算,约需救援力量2500-5000人。

  2 如何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建筑物要符合抗震设防要求;避开不利地段;要有防震减灾意识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四川甘孜州泸定县附近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分析,此次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附近,初步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走滑型破裂。

  鲜水河断裂带是我国青藏高原东部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南与安宁河断裂在康定一带相接,北与甘孜-玉树断裂相接于东谷、甘孜一带,是我国动力作用环境和地壳运动变形最强烈的断裂带之一。该断裂带历史上具有较高的地震活动性,曾发生多次强烈地震。

  “欧亚和印度洋两个板块在1亿年左右开始相遇碰撞,并持续相互挤压,使板块接触部位发生变形增厚,青藏高原开始形成并持续隆起抬升,高原上山脉与盆地间隔交错,同时伴随着断裂带的形成和地震。”邹文卫说。

  他表示,因青藏高原隆起作用,我国陆地地震活动的主体在西部,特别是高原周边地区地形变化差异大,应力积累释放周期短(地震频繁),一次性能量释放多(震级大)。而且,青藏高原东缘是中国西部相对人口密集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地震带(南北地震带),灾害重。

  此外,四川盆地岩层较为坚硬,而盆地西部的高原隆起作用强烈,二者运动差异性大,因而构成高山峡谷,活动断裂发育,地震频发。

  “防震减灾的方法有许多。首先,房屋建筑物要按照当地的抗震设防要求设计和建造;其次,房屋建设选址要避开那些容易引发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不利地段;第三,平时要有防震减灾意识,学习应急避险技能,知道根据自己周围的环境特点采取最合理的措施应对地震的发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应急避险,避免造成那些因应急避险不当引发的伤亡。”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梁说。

  3 地震预警是何原理?

  利用地震波之间,以及地震波和无线电波之间的速度差

  四川地震台研究员苏金蓉介绍,震后6.2秒,中国地震预警网通过预警终端、手机App、第三方平台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成都地区提前56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另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官网消息,该研究所与中国地震局联合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强震。

  预警系统在泸定6.8级地震发生时第5秒发出预警,给康定市提前7秒预警,给雅安市提前20秒预警,给成都市提前50秒预警,四川大量社区、小区地震预警大喇叭提前发出预警,千万民众的电视、手机发出预警,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居民听到预警后紧急避险。该地震是大陆地震预警网自2011年连续成功预警的第73次破坏性地震。

  邹文卫介绍,地震预警主要是利用不同地震波之间的速度差,以及地震波和无线电波之间的速度差来实现。“预警发出的时间越快,留给人们进行避险的时间越充足,但震级或烈度就不准确,判断分析的时间越长,对之后地震的震级、烈度判断越准确,但缩短了预警时间。虽然最快的地震预警不能保证震级、烈度的准确,但震中和时间比较准,可以对地震波到达的时间做出较准确的预警。”

  他表示,对于生命线工程和重大设施,地震预警可以避免因地震产生严重后果或次生灾害。“对于一般公众来说,收到地震预警时,如果预警时间短,可以就近采取合理的行动应急避险;时间稍长,如果来得及可以进行疏散转移;如果时间更长,说明地震较远,则不用慌张,可起到稳定心理、安定社会的作用。”

  4 此次地震救援难度如何?

  很多道路无法通行,给救援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应急管理部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副司长侯建盛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介绍,四川整体的救援场景基本一致,救援难度较大,尤其是在汶川地震中,很多地方交通中断。此次泸定地震同样导致很多道路无法通行,给救援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各方救援力量都想尽一切办法进入灾区开展救援。“我们一般采用空中投送等方式,或者发动当地救援力量加入到救援队伍中。多年来,应急部门持续培训当地的救援力量,尤其是乡镇级的救援队伍应对灾情,以实现救援力量的快速突进。同时,当地居民的自救、互救在历次地震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侯建盛提示,位于地震高烈度区的居民震后前三天尽量不要返回屋内。“因为前三天余震较多,有些建筑物外观上可能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其结构已经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余震将面临很大危险。”

  邹文卫则指出,“地震发生在川西高山峡谷地区,该地区经历过多次大地震,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有了很大改善,公众的防灾减灾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伤亡由高山峡谷地区的滚石、滑坡或一些人员应急避险不当造成的可能性更大。”

  昨日记者获悉,地震发生后,应急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中心中国安能救援队立即启动抢险救灾应急响应机制,紧急投入专业力量参与地震抢险救援任务。

  救援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塌方量较大,有很多大的石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难度,同时还要面临余震导致的再次山体滑坡和落石,非常考验操作手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

  截至6日13点40分,中国安能救援队已将泸定县至磨西镇的救援通道打通,实现双向通车。

  5 疫情防控期间遭遇地震怎么办?

  条件允许情况下,个人应做好防护,安全撤离

  此次地震有感范围广、震感强度大。有成都网友提问,在居家隔离期间感到楼房晃动,如果冲出小区并损毁小区疫情封控设施,属不属紧急避险?会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9月5日晚,健康成都官微发布消息称,成都市卫健委就市民通过12345热线和网络反映的本次本土疫情防控聚焦问题进行统一回复。其中提到,疫情防控期间,发生地震、火灾、洪水等对市民群众生命造成伤害的灾害时,应优先保障市民群众生命安全。条件允许情况下,个人应做好防护,安全撤离;避难时,应尽量减少聚集和接触。高风险场所灾害结束后,应及时做好疫情传播风险评估,做好后续处置工作。

  北京法桓律师事务所主任王鹏认为,遇到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有关人员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及时离开住所,选择空旷的地带躲避,待安全后再返回家中,“相关部门进行疫情防控,是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当地震发生的时候,相关部门更应该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因此居家隔离人员及时离开危险区域,选择安全地带,符合生命第一的原则。”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卫华表示,防疫部门应在采取疫情封控措施的同时,增加有人值守的管理模式,或者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使得疏散通道能够随时响应紧急疏散的应急指令,从而让相关部门的疫情封控措施与民众合理的紧急避险行为,不相互产生矛盾,这样也能规避掉很多人们在紧急避险中易发生的安全隐患或公共财物损失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续了两年多,相关部门也应该及时制定出如何处理地震等突发事件与防疫措施相冲突的方案。对于民众来说,紧急避险期间仍应遵守相关防疫措施,比如佩戴口罩、不要人员聚集等。”杨卫华说。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吴婷婷 赵利新 薄其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