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秀菁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授。历任学校教务处主任、研究所副所长、科研处处长、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参与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教育部“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研制,担任“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在各类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30多篇学术研究论文。
“作为一个老特教人,欢迎各位的加盟!”又是一个秋天,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授谈秀菁走上她熟悉的讲台,给新大二学生讲《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这门课已经记不清讲了多少次,而讲台下这届学生,可能是她退休前带的最后一届学生了。
时间回到40年前,谈秀菁从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参加工作,那时,也恰是国内整个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的起点。为了解决和家人异地的问题,她被调动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由教育部创办于1982年、新中国第一所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中等师范学校。
一干就是35年。这期间,她见证了我国特殊教育“从无到有”的非凡的发展历程,也深度参与其中。“特殊教育是给点阳光就会灿烂的事业。进入这个领域我从没有后悔过。”谈秀菁说道。
沉到一线寻找解题的“灵丹妙药”
“‘特师’是干吗的?不知道。有个单位要我就过来了。”谈秀菁记得很清楚,来报到的那一天,是1988年10月31日。建校之初,和谈秀菁一样,学校里所有老师都是从普通师范学校调过来的,或者直接从高等师范院校分配过来的,没有学特教专业的,每人都是边研究边教学。
建校初期什么都没有。怎么开展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怎么制定?谈秀菁讲起课来心里总是没底,于是主动向学校提出,要到特教学校一线去。“如果不了解特殊孩子,我怎么把特殊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讲清楚?”
接下来的一个半学期,谈秀菁是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度过的。沉到一线,她头脑里有了特殊孩子的形象,基本了解了他们会有哪些表现和特征、可能会出现哪些行为问题。她也知道了特殊学校教师的工作状态、教育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等。
谈秀菁的第一篇特教科研论文《浅谈中度智障儿童的教育内容问题》,也是来自一线的经验。在论文中,谈秀菁提出,智障儿童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能简单照搬普通小学那一套,需要大幅度改革。
后来,这篇论文拿到学校论文比赛唯一一个一等奖。1994年,教育部出台《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强调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给予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与训练。
基于下沉一线的经验,在她的推动下,学校多了一项制度:每一位新老师都要用半年或者一年时间到特教学校去实践锻炼。“我们要培养的是一线老师,只讲理论肯定是不够的。”
从学校定位出发,探寻人才培养“秘诀”
2002年,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升格为专科院校。
师范教育课程如何设置?学校如何培养人才能够符合特殊教育学校的需要?这个重大的命题落在了彼时担任学校教务处主任的谈秀菁身上。由她领衔,启动了学校5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其中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由谈秀菁起草。“我们学校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成为那个时期谈秀菁天天琢磨的问题。
特教学校需要什么样的老师,直接决定了师范院校的培养方式。“特教学校的老师既要有一定的学科教学能力,又要有特殊教育专业能力。”最终,沿着这个思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培养方案出炉。
谈秀菁细细道来:第一年,学生在接受大学通识教育的同时,按学科教育分文理方向,文科方向要学习中文系的6门核心课程,理科方向要学习数学系的核心课程,打下学科教学的基础。
第二年,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打破行政班的编制,从盲教育、聋教育、培智教育三个方向中任选其一,学习八九门专业核心课程。
第三年,给学生一次辅修机会,在另外两个专业方向中再选一个方向。今年开始,学校可能还会增加一个孤独症教育方向供学生选择。
“我们学校是应用型高校,要考虑学生就业问题。这种方案令学了盲教育的学生也可以去聋校或者培智学校,也可以去普通学校当资源教师,选择面更宽;另一方面,现在盲校、聋校招收的学生可能会有兼智障或孤独症等等各种问题,学生掌握得多一点,以后工作中就能够更好地应对。”谈秀菁说,“这也是我们毕业生出去比较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除了爱和耐心,还须注重教师专业成长
“特教学校中有些孩子会出现自伤行为,哪些原因会导致出现自伤行为?针对不同的原因,有什么样的解决对策?”
这是一次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的一道题目,也几乎是每个特教老师在实际中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而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轻易暴露一名特教老师专业能力上的不足。
谈秀菁分析,从心理学上来讲,特殊孩子自伤的原因有几方面,有可能是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有可能是逃避某些行为,比如做作业、进行功能训练等;还有可能是生理原因,比如孩子撞头会觉得舒服、眼睛觉得痒就想用手抠。
针对希望引起关注而出现的自伤行为,老师应该怎样处理?不少老师给出的回答是:“要抱抱孩子,给他更多的爱和关心。”那一年谈秀菁恰好担任大赛评委,看到这样的作答结果,她颇为诧异。
“自伤行为本来就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这个时候给他更多关注,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只要孩子不对自己造成严重伤害,就先不干预,等到自伤行为停止,再马上给他关注,让他的自伤行为慢慢消失。”谈秀菁解释道。
这次经历让谈秀菁感触颇深。“我们很多老师都是有爱心和耐心的,但是在一些专业方面还有欠缺。”从那开始,谈秀菁开始关注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从那年开始,谈秀菁开始系统思考,如何从学校、从基层、从行政等不同角度,从职前培养到继续教育、职后培训、教研活动等各个环节,帮助特教老师专业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整体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关注也越来越多。”谈秀菁告诉记者,“一名聋校老师很直白地跟我讲,他10多年前出去不敢告诉别人自己是聋校老师,但是现在,他走到哪都会很自豪地告诉别人,‘我是聋校老师’。”
谈秀菁有着强烈的职业幸福感。
采写/新京报记者 冯琪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