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北京新闻

长安街沿线花坛已有4个完工

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花卉将于10月9日至13日完成由国庆向二十大的转场工作

2022年09月2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9月22日,东单西南角正在布置“共享发展”花坛。
9月21日,天安门广场,国庆大花篮正在施工中。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薛珺

  2022年国庆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花卉布置工作已于9月15日夜间进场施工。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处长刘明星介绍,9月23日晚,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巨型花果篮将吊装到位,24日地面花卉摆放、灯光调试完成,25日早上整体亮相。长安街14个花坛有4个已经完工,预计25日晚上全部完工并亮相。10月9日至13日完成由国庆向二十大的转场工作,包括花卉更新等。

  百个新品种将首次亮相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

  据介绍,技术团队筛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乡土植物和国外引进新品种100个,将首次亮相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

  其中,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培育的花园小菊“绚秋”系列最新品种、秋海棠“岩”系列、孔雀草“橙韵”、月季“新时代”、狼尾草“丽秋”、知风草“盈逸”、一串红“彩铃红”、圆柏“蒙林兰柏”、小檗“冰川红叶”等30余个自主选育新品种集中亮相,创历史之最。大叶铁线莲、毛蕊花、偏翅唐松草、两头毛等24种乡土植物的应用,反映出花坛布置可持续生态理念。

  国际引进的最新品种将多方位使用,新优花坛花境品种、微型开花穴盘苗、新品种灌木、彩色针叶树等让花坛释放“花样”魅力。微型开花穴盘苗实现新突破,通过品种试验和综合技术调控,破解蓝色花材应用难题。新品种丰富多彩,香雪球“趵突泉”、矮牵牛“迷你粉”、矾根“卓越”等20余个新型穴盘苗植物,为打造细腻生动、多姿多彩的立体造型提供了更多选择。

  采用照明新工艺夜间灯光效果更柔和均匀

  除花卉品种之外,花坛相关的材料和工艺也实现了新技术突破。针对立体花坛结构负荷大、泥炭用量高等问题,技术团队开发出快速发泡和成型的新型专用基质,可以实现节约泥炭70%、种植层减重35%,使立体花坛造型更为快速、精巧、精准。

  夜景照明上,克服了柔性LED灯带作为轮廓灯造型不精准的难题,使夜间灯光效果更加柔和均匀,灯带和花坛景观更好地融为一体,提升了花坛的观赏体验。技术团队还持续进行大花篮PU材料仿真花的改进,目前通过优化模具、调整阻燃剂浓度解决了传统材料阻燃性和仿真效果的矛盾,成功实现了1.6米直径的大型PU仿真花制作。

  全市将于9月底前完成花卉布置工作

  刘明星告诉记者,根据总体部署,全市各区今年也将在国庆节及党的二十大期间开展景观保障工作,开展以地栽花卉为主、花箱容器花卉为辅、立体花坛为点缀、其他方式为辅助的花卉和景观环境布置。

  据统计,全市将布置主题花坛50个、地栽花卉10万余平方米、小型花境组合容器花钵2000余处、花箱1万余个,共使用花卉1900万余盆,同时还将整治绿地620余万平方米。全市将于9月底前完成全部花卉布置工作。

  ■ 对话

  天安门花坛总设计师蓝海浪:

  将亚洲象、露营等热点元素融入花坛

  昨日,2022年国庆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花卉布置方案“官宣”。此次设计方案背后有哪些奇妙的构思?对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天安门花坛总设计师、北京城建集团所属北京园林院精品园艺工作室负责人蓝海浪。

  厉行节约 花果篮重复利用

  新京报:每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中心“祝福祖国”巨型花果篮都会吸引众多游客打卡拍照,今年花果篮在设计上有何新意?

  蓝海浪:花果篮是我们为庆祝祖国母亲生日送上的礼物。为了体现厉行节约理念,这几年,花果篮一直在重复利用。

  今年篮内主花材选取了十种花卉和十种水果,象征“十全十美”,体现花团锦簇、硕果累累喜迎二十大的美好寓意。

  新京报:和往年的10组花坛不同,此次布置了14组立体花坛,有哪些热点元素融入其中?

  蓝海浪:今年长安街沿线将布置主题花坛14处,较往年增加了双子座大厦、长安大厦、军事博物馆前广场、京西宾馆西门点位。在这些区域生活工作的人们也可以欣赏到花坛。

  去年大家对“北移南归”的亚洲象非常关注,所以它们和大熊猫、麋鹿一起出现在“绿色发展”花坛中,背景是绿水青山,既展示了大家的关切,也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推荐夜晚欣赏花与灯的完美结合

  新京报:花坛设计如何构思?

  蓝海浪:举例来说,“共享发展”主题用哪些元素展示,我们就思考了很久。我们应用了卫星导航、无线网络、数据交互等元素,但共享发展的覆盖面很广,怎么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享受成果?其实我们每个人除了是共享者,也是参与者,所以我们设计了基础建设中的建设者、弹奏乐器的人等,寓意人民群众在共建中各尽其能,在共享中各得其所。

  此外,所有花坛的方案都不是一次成型,而是根据专家的意见,反复推敲和修改。

  新京报:花坛的元素如何让大家产生共鸣?

  蓝海浪: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虽然花坛展现大多在秋季,但我们四季都要做好准备。我们的设计团队有10人左右,经常在生活中想到了创意,就会随手记录下来,作为素材积累,有时候也有意外收获。

  比如露营是当下大家非常喜欢的休闲方式,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在郊区或一些公园的帐篷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中年人携老带幼或三五个年轻人在帐篷里聚餐、玩游戏。我们将这一场景融入到西单东南角——“绿色生活”花坛中,大家可以在花坛里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也希望通过花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新京报:每年都有不少市民“打卡”花坛景观。今年有哪些推荐?

  蓝海浪:就推荐来说,白天观花、夜晚观灯,夜景花坛非常绚丽,大家可以在夜晚欣赏到花与灯的完美结合。灯光让花坛看起来流光溢彩、动感十足。以“共享发展”花坛为例,数据的流动本来是很抽象的内容,但灯光的流动和颜色变化就能将其体现出来,这是白天看不到的效果。

  新京报记者 张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