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证明了现代化路径在当代世界并不只有一种模式。现代化的路径存在多元化模式,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理论本地化的基本思想蓝本、改革模式以及进一步进行思想创新的基本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10月23日下午,在中共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之后,新京报新京智库举办了主题为“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线上研讨会。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元春在研讨会上表示,二十大报告围绕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展开,可以说是对整个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实践做出了两个伟大的突破。
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上实现了突破
何谓中国式现代化?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在刘元春看来,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突破。现代化理论,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西方国家间开始崛起,过去几十年的理论发展一直是在西方国家间传播为主,创立者主要是美国的一批社会科学家,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在这个理论框架里面,我们如何突破在现代化理论上西方以学术和理论形态所带来的意识形态的遏制,实际上对于现代化理论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刘元春表示,对于现代化的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别。围绕这一命题,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比如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学者证明了早期经典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存在着逻辑上的错误,也就是说现代化的理论具有多元性,不是唯一的模式。
但是这些理论都是建立在一些学理的推断上,而没有基于实践,也没有基于各个国家的战略规划而提出新的理论。
刘元春表示,中国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证明了现代化路径在当代世界并不只有一种模式。现代化的路径存在多元化模式,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理论本地化的基本思想蓝本、改革模式以及进一步进行思想创新的基本原则。
“中国式现代化是很重要的理论飞跃,其理论内涵更加丰富。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发展的方向和政治动员的口号,而是可实施的战略纲领,并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行动纲领,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成就。”
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层面取得了突破
过去十年,我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明显进展,包括创新、高新技术、数字经济等都取得很大成就。
在刘元春看来,党的百年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不仅是中华民族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晶,同时对于整个世界文明走出目前长期停滞的困境也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引意义。
刘元春表示,中国式现代化除了在理论层面实现了突破外,在实践层面,特别是战略规划层面也实现了历史性、里程碑的突破。
刘元春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以前更多的是停留在学者研究阶段,这是第一次上升到党的纲领性文件中,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内涵,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九大本质要求,同时对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进行了部署,尤其明确了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同时对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界定。
基于此,刘元春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以往的简单的政治展望,而是进入到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相互动的一个新的阶段。
从实践层面来看,刘元春表示,中国的案例实际上对于在市场经济中运行的各个国家,在大转型、大变革过程中,在解决超级问题的超级时代,都提供了很好的思想养分和新的理论思路。
刘元春强调,在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要引领生产力的发展,要在防止经济过度波动中保护生产力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生产力理论上有更深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于走出目前长期停滞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新时代成就证明中国式道路是成功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刘元春表示,正像二十大报告里面谈到的,新时代的一些伟大创新、伟大变革和伟大成就,证明中国走了中国式道路是成功的,是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
“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发展模式以及外交等方面都与欧美经典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有着根本性的差别。”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以后,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说明和理解,基本上是基于我们新时代以来现代化的实践来进行阐述的。
对于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刘元春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是建立在新时代取得的成就基础之上,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十二项重要举措之一,既是对以往中国发展道路的继承,也是对未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规划。
刘元春认为,二十大报告从五大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界定,又从12个方面对未来如何开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了部署,并且,其重点和核心依然在于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其中,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刘元春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要结合未来五年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可落地、可实施的战略举措。
新京报记者 查志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