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首都教育新图景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首都教育新图景

10位教育工作者眼中的首都教育新图景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如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开启之时,新京报邀请了10位来自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诠释他们对教育的坚守,展望未来首都教育新图景。

  首都基础教育的“非凡十年”

  “中国教育看北京”,首都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制高点和风向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积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人民群众实际获得,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持续优化教育结构布局,持续推进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总体发展水平继续处于全国领先位置,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基础教育现代化,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了非凡力量,全面展现了首都教育的独特风采。

  基础教育结构布局更加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根据“四大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教育结构布局作出优化调整。自2010年“东西文武”合区至今,东西城教育已实现充分融合,通州城市副中心的教育已有整体提升,海淀继续保持领先位势,朝阳趁势跟进,大兴、丰台、石景山、顺义、延庆等区也有新进展,亦庄高新开发区教育高位起步。统筹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14所优质学校,多区积极推进重要教育配套,新建、改扩建学校20多所,扩大教育集团、名校入驻、增加小升初定向派位范围,组织北京高校、科研院所、艺术院团共同参与中小学办学,多措并举调整优化结构布局。公办民办学校比例也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此外,积极参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提升4所援助学校办学水平,推进3所“交钥匙”学校建设。总体上看,首都教育主要指标均排在全国前列,若干指标位居首位,提前达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主要事业发展指标,在普及程度、生师比、教育质量、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等方面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整个首都教育的新格局已见端倪。

  教育优质均衡态势更加鲜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以增强百姓教育获得感为出发点,全面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多途径扩大义务教育学位供给,优先补足重点区域和结构性缺口,推动区域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趋于实现合理化,形成了“一去二三里,名校四五家”的格局。集团化办学有效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并辐射到周边地区。目前,学前教育方面,入园难问题基本解决,入园贵问题有效缓解。

  北京市在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持续规范入学办法,在资源优质和机会公平上同时发力,努力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有效破解择校难题。在中考中招方面,积极推进“校额到校”“市级统筹”等方式,特别是2022年东城、西城5所高中学校试行“登记入学”,开启中考改革新方式,使学生选择机会更加丰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此外,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出台中小学幼儿园安全规定100条,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阳光餐饮”建设覆盖率达到99%,为家长送上“定心丸”,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保驾护航。

  基础教育质量水平更加良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任务,切实推进各项教育改革,首都基础教育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市学校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学校德育工作,2020年北京市10个案例获评教育部“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切实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融通教育内外资源,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升。第五批北京中小学文明学校,80所中小学上榜;2020年教育部新增认定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排球、冰雪体育传统学校,北京市分别有100所、42所、87所学校入选。教育部认定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出炉,北京121所基础教育学校上榜。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以来,北京市率先在全国开展“双减”行动,创制20余个配套文件,在全国率先开展“营转非”“备改审”。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超八成,无证机构动态清零;校内提质增效稳步实施,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6%以上;大面积、大比例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这些“双减”的北京经验在全国推广,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教育改革创新动力更加强劲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不断增强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深化新时代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十大工程”,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进课堂教学,积极推动教学方式创新。持续推进中考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以素质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评选中小学特级校长,探索建立特级校长流动制度,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队伍。

  建成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三大信息化平台及教育大数据平台,推进教育数字化变革,推进信息技术的教学融合应用。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严禁超标准建设豪华学校,确保每一笔教育经费都要用到刀刃上。“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取得新突破,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这些改革必将助力首都教育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今后一段时期,首都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全面普及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高标准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高中阶段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性作用,为“首善之区”增光添彩。

  ■ 教育展望·同题问答

  展望未来五年,你认为教育领域将有哪些新变化?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主任肖汶:

  朝阳区教育事业将围绕“大力推进有朝阳特色的教育强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打造育人方式改革先导区、教育国际化发展引领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验区、学习型城市建设示范区、现代化教育治理创新区,高水平完成“现代教育示范工程”,建成优质均衡、开放多元、特色鲜明、惠及全民的现代化教育强区。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校长王教凯:

  未来教育发展从导向到教育实践,要彻底从教书向育人转变,在育人的根本——立德上下功夫,发展素质教育。要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到教育、科技、人才联合驱动,从培养人才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转变。教学互动,协商对话,让课堂温暖欢动,不仅是个人认知的交流,更是生命的交融。让校园更文明、书香、创新、智慧、和谐,成为一个可以安放心灵的地方。

  融合教育全面推进

  北京市西城区融合教育中心教研员王玉玲:

  未来五年,教师培训与教研,普通教育与融合教育应该会有一个深入的融合。这一融合对教育改革也许会提供有益的启发。因为,目前我国无论在教师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都缺少有关学生知识的内容,而这部分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素养中的重要内容,融合教育教研则可以填补这一空缺。课程改变与教育发展的趋向都在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关注对差异的认识与满足个性化的需要,融合教育正好能够提供相关的专业支持。

  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史家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史家胡同小学书记兼校长洪伟:

  基础教育学校要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打好扎实基础。展望未来五年,新变化会在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提升中得到多方位呈现——我们的学校将前瞻性开展师资培训,创造性提升教师素养;推动教师发展向更加多样、更加开放、更加优质的形态跃变;促进教师在基于真实育人情境的专业发展中实现多样态流动。

  教师交流轮岗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钟亚利:

  未来除了通过交流轮岗进一步盘活教师队伍存量,我们也需要抓住新老交替的一个高峰期。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让学校内、区域内的优秀教师得到更加系统的培养,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具专业性、引领性、适应性和持续性,为教育事业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拓宽人才培养通道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赵爱芹:

  目前,北京职业教育进入新一轮的高起点、高质量发展,按照有特色和国际化不断推进,从各个方面优化人才培养,从而为社会服务。北京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该和北京的整个大都市群,即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产业的变化紧密结合。未来,我们要进行全方位的服务。

  教育信息化惠及教与学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

  未来,教育信息化还需要在优质教育平台建设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下足力气,做足工作,确保教育信息化真正惠及教与学的全过程,让每位教师、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享受到互联网的优势,促进信息化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创始人、总园长朱敏:

  展望未来五年,学前教育会更加均衡优质发展,普惠性托育体系将建立,人民群众“入好园”的愿望得以实现,幼儿教师得到全社会的尊重,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

  教育集群探索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管杰: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在教育集群开展更多探索,包括区域教师培养、教师交流等,让方庄地区百姓对当地教育抱有信心。我也愿意把我们做学校、做集群的经验,把对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思考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