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是减污和增绿,但同时也实现了降碳。在集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我们也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通过提高能源资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大幅度降低了碳排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碳未来,关键在能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我国“双碳目标”,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我国应该如何实现双碳目标?高世楫认为,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早期“减排”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主,但降低碳排放也是政策目标之一
贝壳财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
高世楫: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问题,要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进程来观察和讨论。
这十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按照“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体而言,就是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和修复生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过去十年,我国生态文明主旋律是减污和增绿,但同时也实现了降碳。具体而言,在控制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我们对环境污染宣战,陆续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扭转了环境污染不断恶化趋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生态修复保护方面,我们稳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创新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治理,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双提升”,草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逐步恢复,河湖、湿地保护和恢复取得积极成效,推动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高。
在资源效率方面,我国持续建立健全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制度以及节能减排考核制度,全面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推动单位GDP能耗、水耗、物耗显著下降。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绿色发展方式加速形成。人民群众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我国生态环境部领域的巨大变化,就是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干净。
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通过提高能源资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大幅度降低了碳排放。过去十年,我国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了34.4%。这也是我们经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发展的成果。
贝壳财经:从我国“节能减排”十年政策变迁,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高世楫:过去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强力治污、保护生态环境,这体现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长期战略的阶段性特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长期基本国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发展和完善法律制度、政策体系、领导和管理体制以落实这一基本国策。
从领导和管理体制上看,我国2007年就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和协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十八大后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十九大后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设立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负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导协调工作。
在政策目标上,虽然早期的“减排”,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主,但降低碳排放也一直是政策目标之一。我国从“十二五”开始,把水资源效率、污染物排放、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作为约束性指标,还第一次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幅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幅度列入约束性指标。围绕这些目标和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国家出台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技术创新、强化行政指导、建立市场机制等多项措施,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特别是,通过我国独特的目标责任制度,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的责任加以落实,并通过严格的评价和考核制度,确保这些政策目标的实现。
过去十年间,我国减排的重点在控制传统污染物的排放,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后,我国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推动降碳工作稳步推进。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心和政策重点,应时而变、因势而变,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主要问题适时调整。如果说污染防治需要打攻坚战,碳达峰碳中和就必须打持久战,战略路径和政策工具选择,也要体现持久战的要求。
能源以煤为主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要稳步推动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
贝壳财经:“双碳目标”的推进会对我国能源产业带来哪些影响?又催生出哪些新产业?
高世楫: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出发,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双碳目标”的达到,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从长计议、久久为功。2021年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这是指导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并以此为指导形成1+N政策体系。可以说,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正推动全社会就我国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形成广泛共识,各级政府和部门也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由于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能源消耗,所以“双碳工作”的重点,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虽然我国能源绿色转型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这要求我们立足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在保障能源安全前提下,稳步推动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
同题问答
●未来十年,我们如何践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高世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努力用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中央部署,我们初步构建了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我国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建设扎实推进,不但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生态文明相关党内法规体系,而且完善了从《宪法》《民法典》到《环境保护法》等环境保护一般法律和各类特别法律、法规等,并且在强化生态环境司法、行政执法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通过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强化了环境监管问责,使环境监管体系更有效率。
未来十年,我们将不断完善生态文明体系,让制度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作用。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特别是要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建设, 提高监管效能和效率。要强调监管的法治化,使生态环境监管公正、透明、可问责。需要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管的科学性、精准性, 提高监管工具的协同性,从而提高监管效率。
本版采写/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赵方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