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新京智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2:新京智库
下一篇

“首届天坛文明对话暨世界文明与奥林匹克论坛”召开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法国驻华大使罗梁。
受访者供图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向论坛发来贺信(英文版)。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向论坛发来贺信(中文版)。

  11月25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130周年之际,在国际奥委会的指导下,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和《文明》杂志社联合新京报社共同主办“首届天坛文明对话暨世界文明与奥林匹克论坛”,论坛主题为“奥林匹克与全人类共同价值”。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向论坛发来贺信,法国驻华大使罗梁(Laurent BILI),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原副主席魏纪中,美国中国商会名誉会长葛国瑞(Gregory P.Gilligan)等20余位中外嘉宾参与论坛并发言。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来贺信

  在开幕式上,主办方代表、新京报社社长刘军胜宣读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致论坛的贺信《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体育应为人类和平发展服务》。

  巴赫在贺信中指出,“1892年11月25日,29岁的皮埃尔·德·顾拜旦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理念。这次演讲为他两年后创立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位富于远见的年轻法国人所发表的开创性演讲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点。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演讲就是《奥林匹克宣言》。在这份演讲手稿中,顾拜旦明确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体育应为人类和平发展服务。130年后,他的通过体育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和平的理念仍然在发扬光大。”

  巴赫还表示,“我相信,皮埃尔·德·顾拜旦一定会非常高兴地了解到,在他发表《奥林匹克宣言》演讲的130年之后,他关于和平与团结的共同价值在当今的世界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主办方代表,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执行会长、文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娄晓琪做了“《奥林匹克与中国》 一起向未来”的主旨演讲,并举行了《纪念130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珍藏特刊首发仪式。

  多位外国嘉宾解读奥林匹克精神

  在主旨发言环节,法国驻华大使罗梁做了主题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与奥林匹克发展》的发言。他表示,从1892年11月25日到2022年11月25日,奥林匹克运动走过了130年发展历程,也曾历经风雨,更是一路辉煌。至今已有23个国家的43座城市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奥运成为了今日不可或缺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国于2022年举办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如今火炬将传给2024年巴黎奥运会。这一因奥运结下的缘分必将激励法中两国在体育领域开创更多新的合作机会。

  美国中国商会名誉会长葛国瑞在主题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通过体育运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发言中表示,自1892年《奥林匹克宣言》问世以来,奥运会让这个复杂的世界发展出能够替代冲突对抗成为共同焦点的体育竞赛,尽管这里也存在争议和冲突。

  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梅泰尼耶(Michel Méténier)在发言中表示,国际比赛必然是友好的,它能使各国人民增进联系,远离十九世纪后期的极端民族主义。

  作为法国皮埃尔·德·顾拜旦委员会的主席,法国奥林匹克和体育委员会前副主席安德烈·勒克莱克(André Leclercq)在发言中回顾了皮埃尔·德·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他表示,正是由于《奥林匹克宪章》的基本原则,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样的时刻聚首、建立友谊。

  著名国际电视人、法国国家电视台原TV5台长、欧洲广播联盟秘书长让·斯托克(Jean Stock)对奥林匹克有过特别的感触,他曾作为欧广联领导直接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工作,负责签署向欧洲各国转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协议。 他表示,在每届奥运会结束后,人们能更好地利用奥运会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法国篮协主席让-皮埃尔·修达(Jean-Pierre Siutat)曾参加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他认为,奥林匹克的理念总是应该符合时代的发展,它跨越历史岁月,即便经历战火和社会的变迁,《奥林匹克宣言》与奥林匹克理念一直有它特殊的价值。如友谊、分享和团结,这正是我们当今世界所需要的。

  在法国奥委会委员、法国小球协会主席克洛德·阿泽玛(Claude Azéma)看来,研究不同文明对话与奥林匹克传承是一项有魅力的工作,因为年代久远,有时会遗忘,所以有必要开展这些有意义的工作。

  作为音乐人,法国著名歌唱家朱利安(JULIAN)理解,在体育中要找到一种心灵的相通很重要。不论他是来自哪个国家,重要的是团结、是和谐。不仅是体育,音乐也如此。

  吉耀姆·拉(Guillaume RAT)是法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同时也是诗人、歌手,他向本次论坛表达了祝福,“‘天坛文明对话暨世界文明与奥林匹克论坛’向我传递的是各国间文化和体育的交流,这让我有了去你们的国家发现和了解你们文化的想法与冲动。”

  奥林匹克精神在不断发展、丰富

  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原副主席魏纪中以《奥林匹克精神需要现代化》为主题发言。魏纪中表示,对于奥林匹克的精神,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读,但这种精神和思想在不断地发展、丰富,不断地现代化。“奥林匹克精神需要现代化,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今天的时代变化,跟上社会变化的新形势。”

  当今世界面临诸多不安全、不稳定与不确定的局面,亟须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文史部副主任、中央党校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秦露看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的广泛传播,使全世界的人们获得了至少四年一次面对面交流、彼此尊重与了解的宝贵机会。这是不同文明间迈向和平与协作的第一步,这也是顾拜旦呼吁开创现代奥运会的初衷。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在发言中指出,奥林匹克发源于古希腊,得到法国人顾拜旦《奥林匹克宣言》的创造性转化和欧洲携手创新性发展,来到北京让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融合,丰富和发展了奥林匹克文化,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完美丰富与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在发言中指出,在当下全球奥林匹克运动由于诸多困扰处于某种低潮的时刻,对于奥运精神的弘扬,也是人类共同合作和团结向前努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论坛特邀代表、2000年悉尼奥运会竞走冠军王丽萍在主题为《一个奥运冠军的奥林匹克梦想》的发言中表示,“无论是担任教练所带的队员,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的时刻,还是作为全民健身推广者去传授自己的体育经验,分享运动心得,我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和传承着这份体育精神。体育带给我无限的力量和能量,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将伴随我的一生。”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在《“中和思想”,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智慧》主题发言中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和思想是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困境的重要锁钥。中华文明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根本密码就是作为其文化基因的中和理念。中和精神恪守以中为本,尊崇天地正气、人间正道,这对奥林匹克精神中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是一种重要的加持。

  体育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独特的文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树旺在主题发言中表示,奥林匹克文化的生命力和传播力源自其强大的文化兼容性,“人文奥运”理念是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相融与跨文化传播的亮点案例。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特聘院长孙维佳在发言中表示,中国不仅在理念层面坚持奥林匹克价值观,更在实践中积极践行这一理念。在过去短短的14年间,中国先后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推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姬德强看来,全球体育运动的媒介化与社交化交相辉映,拓宽了用户参与奥林匹克文化讨论和分享的疆界,也推动着奥林匹克文化实现从媒介仪式向生活方式的转变。多元的传播主体正在打造着奥林匹克文化的多维意义空间。

  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奥林匹克研究专家易剑东表示,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30年历程中努力追求的价值。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秘书长、首都文明工程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季燕京认为,在古希腊,以代表天道的宙斯为最高神祇的荷马史诗成为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在古代中国,以祭天为最高仪式的周礼成为东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东西方文明的共同价值即缘分就开始了。2022年北京举办第24届冬奥会,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形成了东西方文明缘分的又一次高潮。

  嘉宾对话:奥林匹克何以成了“治愈系”

  在对话交流环节,嘉宾们围绕“奥林匹克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主题进一步进行了精彩对话和探讨。

  主持人王义桅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学习借鉴又超越了奥林匹克精神,当然今天奥林匹克精神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孙维佳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奥林匹克价值观的发展,这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做出的突出贡献。

  季燕京表示,近年来有人把奥林匹克精神比作一个特别容易被理解的概念——“治愈系”。“奥林匹克”的这种价值非常值得张扬,真有治愈系的功能,可以“治疗”各种政治问题、冲突毛病,这可能也是奥林匹克精神最大的功能价值。

  秦露也指出,今天世界面临逆全球化、脱钩的危机,在这样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代表的体育,可以承担一种“破冰使者”的功能。“人们可以暂时把所有的仇恨、嫌隙和差异都放下,共同来享受一个共同的快乐与和平,这也是治愈系。”

  弘扬奥林匹克与全人类共同价值

  1892年11月25日,年仅29岁的顾拜旦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历史性的演讲《奥林匹克宣言》,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至2022年11月25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的关注与参与下,走过了130年艰辛辉煌的伟大发展历程。

  近年来,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共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文化传承,用奥林匹克价值观激励新的一代。

  值此奥林匹克重要纪念日之际,本次论坛以奥林匹克文化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奥林匹克文化的“文明对话”功能,以“奥林匹克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认为,本次论坛的举行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世界和平发展,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新京报记者 柯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