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年轻人“围炉煮茶”,传承保护舌尖上的“非遗”

2022年12月01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视点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不仅代表着特定历史的生活方式,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此次申遗成功,范围更为广泛,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均在其列。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对于进一步弘扬传播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推动茶文化内涵式发展和立体化呈现意义非凡。不过,非遗不只代表历史,更应满足当下、适应未来。

  这也意味着,非遗既需要时时有、处处有,也需要日日新。历经岁月磨洗,茶文化的精髓与其文化结晶的性质不会变,但与茶文化相关的推广,一定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才能够使得古老的技艺习俗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延续生命。

  与欣赏戏曲等非遗不同,公众体验茶文化,有更多的亲身参与感,可通过重新赋予仪式感和社交元素,满足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休闲、社交需求。近段时间,“围炉煮茶”成为休闲娱乐界的“网红”,正是切中了年轻人渴望从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需求。

  事实也证明,类似用流行方式推广传统聚人气,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文化力,激活发展力,使得中国传统茶文化不再是“高岭之花”,而是在更年轻的群体中落地生根,成为一种与之相伴的日常饮品。

  申遗的根本目的是“护遗”,保护的最好方式则是融入人们的生活日常。当然,茶文化的传承保护还需有关部门持续发力推进,在研究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绿色发展、活态传承、多元融合和强农惠农等方式,使其回归传统、回归生活,同时助力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推动茶文化及相关产业“走出去”,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

  □孔德淇(职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