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北京新闻

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闭幕,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中国城市善治指数指标体系》

13城发布《城市治理现代化北京宣言》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12月19日,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闭幕式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副主任孟天广发布《中国城市善治指数指标体系》。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新京报讯 (记者沙雪良 展圣洁)12月19日,在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闭幕式上,京沪津渝等13个城市共同发布《城市治理现代化北京宣言》。

  这是国内第一个城市治理现代化宣言,聚焦“坚持人民至上,共创美好生活”主题,提出“十点倡议”,与世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治理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闭幕式上还发布了《中国城市善治指数指标体系》。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之治,系统阐述了城市治理的理论演进与模式迭代,吸纳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成熟模式,提出了中国城市善治指数指标体系构建设想。

  结合当前疫情形势,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保证论坛内容精彩的前提下适当压减线下规模,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线下约800人参加了多场次活动,线上约7万人云端参会。

  国内首个城市治理现代化宣言发布

  12月18日至19日,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在京举办。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

  在19日举行的闭幕式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石家庄、雄安、呼和浩特、杭州、济南、广州、深圳、海口、成都等13个城市,在党建引领超大城市治理、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共同发布了《城市治理现代化北京宣言》。

  这是国内第一个城市治理现代化宣言,发起宣言的城市覆盖面广、代表性强,涵盖了四大直辖市,囊括了东、中、西部代表城市,既有北方城市、也有南方城市,共同发出建设人民城市、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强音。

  “坚持人民至上,共创美好生活”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各地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城市治理,形成了大量宝贵经验和重要实践成果。同时,城市治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各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携手并肩、共同破解。

  《宣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理论依据,深入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由论坛主办方发起,邀请知名专家论证,征求参加论坛的各兄弟城市意见,一致赞成以“坚持人民至上,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共同携手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我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制度优势,积极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国首个城市善治指数指标体系发布

  12月19日,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闭幕式上,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中国城市善治指数指标体系》,这是我国首个城市善治指数指标体系。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副主任孟天广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64.72%,城市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载体。因此,深刻理解城市治理的规律、路径和模式,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基础部分。

  “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素,是通过制度的革新和科技的革新,对人民群众的诉求、利益予以保障和有效响应,以群众诉求驱动城市治理,以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建设人民城市,这一要求与‘善治’的理念高度契合。‘善治’同样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促进民生福祉的最大化,它一方面倡导多元主体的参与,另一方面,强调多元主体共享改革的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孟天广说。

  据介绍,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城市善治的核心原则,回应性、透明性、问责性、法制化等是善治的特征,一核多元共治格局、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和多元共治是善治治理的结构,回应诉求、保障民生和共享成果是善治的目标。

  “为了构建一套体现中国特色、科学合理的城市善治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设置的时候,我们贯彻了4个原则,一是人民性原则,即坚持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二是系统性原则,即从城市治理的全链条入手,形成综合评价体系;三是可靠性原则,通过科学方法保证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四是引领性原则,体现中国特色,并保持国际引领。”孟天广说。

  从评估指标体系构成的角度来看,治理体系用于衡量城市治理中体制机制的完备程度,治理能力用于衡量城市治理中的治理能力体系,治理成效用于衡量城市治理各方面的绩效,治理反馈用于衡量城市治理过程中的政民互动和协同关系。

  “具体而言,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城市治理的本质要求,因此,我们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作为衡量城市治理体系的二级指标,用义务教育、创业、就业、养老、医疗等跟民生福祉高度相关的领域的治理绩效来评估城市的综合治理绩效。”孟天广表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中国特色城市的关键特征,人们的诉求和社会的反馈既是城市治理的驱动力量,又是城市治理的评估者。“因此,我们将人大政协的议政、城市形象等作为衡量治理反馈的二级指标。”

  《城市治理现代化北京宣言》提出“十点倡议”

  ●坚持以人为本、增进民生福祉,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依靠人民、建设人民城市,让城市治理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坚持依法治理、保障公平正义,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源头治理、强化主动治理,更聚焦市民诉求反映集中的高频共性问题,开展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治理。

  ●坚持协同治理、强化共治体系,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活力,发挥好政府、社会、市民以及市场主体等各方力量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

  ●加强基层治理、筑牢治理基础,进一步推动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和社区下沉,提高基层治理专业化水平。

  ●加强数字治理、建设智慧城市,构建更完善的城市治理信息网络系统,推进城市治理的敏捷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加强韧性治理、实现安全发展,统筹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的应急管理,实现城市建设、发展、安全协同推进。

  ●加强区域协调、促进平衡发展,统筹城市群落、小城镇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共享低碳生活,推进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