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随着“乙类乙管”相关措施落地生效,久困于疫的日子就要结束了,人们可以重新打拼了。
零时,黑龙江正式恢复绥芬河公路口岸旅检通关,香港实施首阶段“通关”,港澳码头、机场、港珠澳大桥不设人数限制,首都机场入境客运航班恢复至2号航站楼和3号航站楼E区运行;零时16分,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CZ312航班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正式实施,三年艰难抗疫,终于迎来历史性转折点。回望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的点点滴滴,相信每个人都不免感慨万千。
不再全员核酸检测、集中隔离;不搞落地检;逐步恢复水路、陆路口岸客运出入境;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游……实际上,早在1月8日之前的一段时间以来,随着防疫措施持续优化,人们就已经通过各自的生活现实,感受到了防疫政策调整带来的种种变化。
而且,变化越来越大。新旧交替的跨年夜,多地城市街头突然涌出那么多人,等待、欢呼,放飞手中的气球,久违了的人头攒动又重回人间,此情此景,让人感慨复感动。种种狂欢式的情绪宣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乙类乙管”新政实施,以及一系列相关措施落地生效,我们久困于疫的日子就要结束了。从这一天开始,很多事情有了转变,人们可以重新打拼了。
“乙类乙管”新政下,最近的还是过年。而这也可能是近年来最热闹、最难忘、最有中国味道的一个春节。疫情三年来,每每“就地过年”的人们,这一次,一定“愿驰千里足”,回乡过大年。
刚刚从疫情中解脱出来的人们,有太多的压力需要纾解。熙熙攘攘是一种释放,阖家团圆就是一种信仰。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都将打点行囊踏上返乡路,为了老人的思念,为了小儿的期盼,家是唯一的方向。
春节关乎文化,关乎亲情,也关乎消费。我们常说重启消费,拓展深度消费,春节就是这样一个绝佳的消费场景。
北京的年货市场陆续火起来了,各地的年货市场也热热闹闹,更不要说,其他诸如楼市、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或许都会在这个春节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有人说这是“报复性消费”,但又何尝不是人们重建生活的信心。
不仅如此,随着道路、口岸等的开放,以往受阻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在快速恢复中。人们看到,多地都在紧锣密鼓谋划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小目标”。有些城市,还举办了新春长跑提振信心。这是一种接续,也是破局的开始。
过去很难,但希望在前方。口岸开放了,人员、货物开始正常流动,有人在迫不及待谋划出境游,有人则开始尝试着新的创业。“千封邮件,不如一面”,人与人的正常交流,也不再是奢望。
1月6日,北京明确中小学2月13日正常开学。此前,国内多地也都宣布了新学期中小学开学日期。街头将再现背着书包上学堂的孩子,寻常景致,别样心情。
相信过不了多久,此前空荡了好久的城市乡村,奔跑起来的不再只有快递小哥,各行各业都在升温、开花,都伸展出坚韧的枝丫,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都想着要重新开始,大干一场。
当然,相较于之前“乙类甲管”的严格,“乙类乙管”确有明显的“放开”,但也不是就此“放飞”。疫情当前,仍需努力提升诊疗服务,全心呵护民众健康,特别是对老年人等脆弱群体,更不能掉以轻心。农村等医疗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依然是当前防疫的重中之重。
个人而言,“乙类乙管”之后,释放情绪可以理解,但放任自我,乃至对正在流行的疫情也不管不顾,则未免走向另一个极端。疫情当前,个人也仍需做好必要的日常防护,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这两天,北京长安街陆续挂上喜庆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并将在1月14日北方小年夜提前点亮。到时候,亮亮堂堂的大红灯笼,扮靓了“神州第一街”,也守护着祖国的万家灯火。
点亮的红灯笼,温和中有力量,沉静中有激情,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创造新生活的热情,点燃熟悉的烟火气,也照亮疫情三年后的生活新旅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