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5:封面报道

大兴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学亮做客新京报千龙网两会访谈间,谈产业发展新布局

城市更新提升百姓幸福感

2023年01月1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1月14日,大兴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学亮做客新京报千龙网两会访谈间。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扫码观看两会访谈间

  在北京市“两会”召开之际,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学亮接受新京报专访,介绍了去年大兴区的重点工作及今后产业发展的新布局。

  刘学亮表示,今天的大兴,处处涌动着风生水起的活力和奋发有为的激情,当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项目和人才,也更有条件成就企业、成就人才,期待未来有更多产业项目、优质资源加入大兴,与大兴一道共同搅动发展一池春水、成就产业腾飞故事。

  谈 产业发展

  布局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新京报:经历了疫情的大考,大兴产业发展稳中有进,那么在2022年的重点产业有哪些亮眼成果?

  刘学亮:去年,我们全力克服多轮疫情冲击,在生命健康、临空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殊为不易的成绩,获评了国家工信部“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的称号。称号的背后,呈现出我们的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更具竞争优势,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打造了最具“吸金力”的生命健康集群、最具“影响力”的临空经济区和最具“活力”的成果转化高地。

  大兴作为首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在疫情期间,稳步推进9.1平方公里扩区建设,加快构建“科技+医药+金融”的产业发展体系,工业总产值保持住了千亿级的发展态势。

  机场建成三年来,大兴圆满完成了临空区建设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未来,大兴临空区作为“五子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逐步担负起对接京津冀、引领首都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使命。

  作为首都5个平原新城之一,大兴在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加快科技创新引领等方面,具备充裕的空间资源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氢能“制、储、运、用”关键环节,绘制产业图谱,加快资源整合,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工作,让每一个来氢能示范区孵化的企业都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新京报:大兴区将如何在2023年建设国际一流的高品质航空城?

  刘学亮:未来我们将着眼国际一流高品质的航空城建设,突出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以生命健康为主导产业,以高端枢纽服务和航空服务保障为两大基础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为储备的“1+2+2”现代化临空产业体系,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科技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临空经济区,全力打造国际融合交往新窗口、全球创新消费目的地。

  今年,我们将继续保持临空区超百亿的投资力度,下更大力气完善临空区城市服务配套,开工建设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完成国际航空总部园主体工程,实现中央公园(一期)对外开放。

  特别是随着国际航班客货运的全面恢复,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加速汇集,我们将全力推动国际会展、国际消费枢纽等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布局集高端零售、顶尖餐饮、多元体验于一体、兼具国际视野与当地特色的一站式超级消费中心,以及打造国际级综合大展为主,专业性精品展为辅的“永不落幕”的会展中心。

  新京报:作为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承载地,大兴经开区2023年有哪些“新动作”?

  刘学亮:2023年,大兴经开区将充分盘活利用低效空间,加快剩余可上市地块上市节奏,高质量推动土地一级开发,为优化结构布局、产业升级、高精尖企业入驻拓展有利空间。同时,继续引入教育、医疗等一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全力打造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园区品位、展示园区形象的崭新地标。此外,还将出台我区支持数字经济发展专项政策、中介奖励政策,主导设立1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基金,专项用于数字经济及其细分领域企业培育,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集聚发展。

  谈 更新建设

  打造西片区一刻钟生活圈

  新京报:新城西片区控规正式获批,该区域将发生哪些改变?

  刘学亮:西片区位于大兴新城西部,西临永定河,东侧为京沪铁路,北至五环路,南至医药基地北拓区。下一步,西片区将均衡布局区域、片区和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15处,复合不同规模的基层治理、养老、文化、体育及便民商业等功能,打造集约高效、活力多元的一刻钟生活圈。高标准配置文教体卫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张,千人基础教育用地3984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0.7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0.45平方米,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需求。

  新京报:在海子角辛店棚改项目中,大兴啃下了哪些硬骨头?将为村民带来哪些新的幸福感?

  刘学亮:大兴海子角村是大兴新城范围内最后一个规划未落地的城中村,村内困难住房多、流动人口多、历史遗留问题多,但因拆迁成本高、资金平衡难、基础设施差等原因一直不具备拆迁条件。去年区委区政府下决心要消除这一老百姓心头二十年来的心病,启动该地区棚改项目,让百姓上楼。最后仅用时40天,推动了1800多处院落全部交房,安置房项目得以如期开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安排最好的地块给安置房,让百姓满意回迁。此外,我们还对南部大龙河同步规划改造升级,建设滨河绿带,融入慢跑步道、亲水平台等,为村民增添留得住乡愁的园林景观。在棚改范围内,1所9年一贯制中学、2所小学、2所幼儿园也将得到配备,同步预留了3万平方米商业用地,切实满足村民生活需求。

  谈 平原新城

  建成全市规模最大育苗厂

  新京报:经过发展,大兴区平原新城建设的自我造血功能、内生动力有哪些提升?

  刘学亮:去年以来,我们不断夯实城乡规划基础,科学划定“三区三线”,4个重点功能区控规和11个镇域规划实现了全编全报,同时,依托城市有机更新激发老城活力,积极推进市场路改造项目,西片区安置房和城市会客厅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与此同时,我们还不断完善城市载体功能,道路、电力、水务等一批“十四五”专项规划均取得了关键性进展。

  2023年,我们将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加大重大项目滞留户的清理力度,完成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工作。重点探索城乡接合部地区农村宅基地改革新路径,全力推进老三余等3个村“自下而上、就地改造”宅改项目,实现大白楼村宅改的整体回迁,昔日狭窄无序的“握手楼”即将变身绿荫环绕的联排别墅,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具便利、更具品质的生活。

  新京报:大兴区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有哪些长足发展?如何探寻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大兴路径”?

  刘学亮:作为北京市唯一代表,大兴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2022年,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新增高标准农田5500亩,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市第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解决乡村振兴卡脖子的问题。去年,大兴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国家战略,出台种业振兴实施方案,建成了全市规模最大育苗厂,集约化育苗场达24家,育苗量突破1亿株,走在全市前列。2023年,大兴区将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积极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2.3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蔬菜、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年育苗量稳定在1.5亿株以上。

  西片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是距离中心城最近的新城地区之一。未来,大兴西片区将是大兴区优化新城职住结构,完善生产生活配套服务空间供给,提升大兴新城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及承接中心城功能疏解的重点地区。  ——刘学亮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