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念东做客新京报千龙网两会访谈间,谈优化营商环境
| ||
|
1月15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念东做客新京报千龙网两会访谈间时介绍,自2018年以来,北京市新设企业共104万户,平均每年新设20万户,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2年更是达到了十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平均每天就有676户企业诞生,“目前全市共有市场主体236万,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首都市场主体充满韧性和活力,为稳经济、稳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谈 营商环境改善
全类别市场主体实现“一网通办、一天办结”
新京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推出了哪些改革措施?
高念东:我们确立了“强党建、稳秩序、促发展、保安全”的工作主线,其中“促发展”的改革举措主要体现在优化首都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近几年,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不断迭代升级,市场监管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注重从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聚焦准入又准营、降本减负、提升服务水平这三个方面来优化营商环境。
在准入又准营方面,近几年,我们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打造登记注册的便利化模式,不断探索和实践“北京方案”。自2018年以来,全市新设企业共104万户,平均每年新设20万户,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2年更是达到了十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平均每天就有676户企业出生,能够生存三年以上的企业占七成。目前全市共有市场主体236万,企业193万户,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首都的市场主体充满韧性和活力,为稳经济、稳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省级全域个体工商户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开启了全类别市场主体“一网通办、一天办结”的“开办e时代”。自去年9月1日起,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施行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截至目前通过确认制办理登记业务的企业突破1万户,自贸区新设企业近5000户。同时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颁发了全国首张变更经营者的个体执照,目前全市有42万个体工商户,他们在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降本减负方面,我们持续优化“e窗通”平台服务,实现开办、变更、注销全流程“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共有80万户企业通过“e窗通”完成企业开办。另外,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歇业备案制度。企业经营面临困难可以自主决定在一定时期内歇业(最长不得超过3年),后期根据需要随时恢复营业。当前正在全力推进复工复产,之前进入“休眠仓”的企业随时可以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不少企业都反映这项政策对其帮助很大。
谈 “质量强国”建设
多项产品质量指标蝉联全国首位
新京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五个强国,其中一个是“质量强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全力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和首都标准化战略”。请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建设质量强国方面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高念东:我介绍一组数据:去年北京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96.92%,消费品质量合格率96.80%,交通运输重要产品合格率99.98%,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98.2%,多项产品质量指标蝉联全国首位。服务质量12345市民诉求“满意率”达99.28%,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跃居全国之首,北京老字号总数增加到200多家。工程质量方面,安全生产督导检查符合率96.4%,位列全国第一。北京市五次获得国务院“质量督查激励”A级等次,丰台区、西城区、海淀区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形成了一批“北京模式”。可以看到,北京市在质量强国首善之区建设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新京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有效实施公平竞争政策”,请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高念东:在切实提升公平竞争审查效能方面,北京市设有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办公室设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目前成员单位有38家,实现了市政府组成部门的全覆盖。这两年,各部门自查、联席会抽查的政策文件有5000余份,发现并整改了多处问题。除了政府自查,北京市还高度重视第三方评估,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审查,取得了良好成效。
谈 监管执法
推进柔性执法新方式
新京报:市场监管局是一支重要的执法力量,如何能够更好发挥执法效能,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高念东: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整合原工商、质监、食药、商务、价格执法力量,于2021年成立了由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管理的副局级行政执法机构,也就是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集中行使11个市场监管相关领域的行政处罚权,各区也相继成立了执法大队,目前已形成了以市级总队为枢纽、区级大队为骨干、市场监管所为基础的三级执法体系。我们始终推进综合执法效能提升,在执法中注重“宽严并济”,致力于营造良好市场秩序,为企业树立正确的预期。
首先,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对涉及民生领域的问题,我们一直严格执法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其次,注重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执法时要注重既有力度也有温度,积极推进柔性执法新方式,对于轻微违法通过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措施进行规范,通过实施责令改正进行纠错。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是全市首家试点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的部门,2020年发布《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去年又发布《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三年来累计免罚1.71亿元,可以说体现了执法“温度”。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执法工作与广大市场主体和百姓的期盼仍有差距,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努力,下一步,我们会更好把握执法“时度效”,守护好市场秩序和百姓权益。
谈 食品药品监管
今年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全生命周期实施动态监管
新京报: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食品药品全链条安全监管”。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方面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高念东:食品药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我们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食品药品“四个最严”要求,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一方面从制度着手抓建设,另一方面强化食品安全领域的执法。
制度方面,我们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连续6年纳入年度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去年东城、西城、海淀获得“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称号。
执法方面,我们聚焦食品安全领域,集中力量“铁拳”出击,查办了一批食品非法添加、加工生产不合格食品等典型案件。在百姓最关心的领域,我们今年也有很多举措来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药品安全监管方面,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是我们市场监督管理局一支重要的队伍,在药品安全上,“监管”与“发展”两手抓。一方面,强化药品安全监管,以疫苗、特殊药品、集采中选等药品、医疗美容器械为重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另一方面,全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我们有两项改革措施获评2022年北京“两区”建设十大最具影响力政策,一个是“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另一个是“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
这里还有一组数据,去年我们实施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北京市新冠治疗药物研发和供应居全国前列,1个创新药、3个新药获批上市,38个1类创新药获批临床试验,20个医疗器械创新产品获批上市,数量占全国总量的40%,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稳步发展。
今年我们将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全生命周期实施动态监管,全面开展风险排查,对创新品种、疫苗开展全流程监督检查,全力保障市民用药安全。
新京报记者 陈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