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5:封面报道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雅频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北京检察机关以法治方式稳企业保就业

监督撤销涉民企刑事诉讼“挂案”412件

2023年01月18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1月17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雅频向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围绕召开党的二十大,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和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全力做好安保维稳检察工作,严惩各类渗透颠覆破坏犯罪34件34人。在扫黑除恶斗争中,检察机关依法起诉242件1116人,办理陈海涛、林国彬、周广森等一批涉黑恶重大案件,44名“保护伞”受到法律制裁。

  北京检察机关还严惩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等犯罪,五年批捕38173人,起诉68569人,助力实现“群众安全感创历史最好水平”。

  营商环境建设

  办理企业合规案件82件148人

  朱雅频说,北京检察机关以法治方式稳企业保就业,过去五年,依法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5697人,妥善办理各类侵害企业产权与合法权益案件,监督撤销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412件,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

  北京检察机关坚持依法保障企业权益和促进守法合规经营并重,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保市场主体,建立完善合规必要性审查、第三方监督评估等配套机制,出台知识产权、税收、证券等类案合规办案指引,近几年办理企业合规案件82件148人,涉上市企业5个、科创属性企业30个,依法对65人作出不起诉、捕后变更强制措施、提出宽缓量刑建议等处理决定,避免办了案子、垮了企业、失了就业,推动“法治元素”成为企业“发展要素”。

  此外,服务保障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北京检察机关五年办理涉外案件574件。门头沟院通过驻外领事馆开展境外取证办理的蒋某某行贿案,入选最高检第二批国际(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典型案例。

  司法公正

  依法不批捕11341人、不起诉6278人

  朱雅频介绍,北京检察机关统筹重点领域专项监督,2022年部署开展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大标的额民商事诉讼案件自由裁量行权不当,违规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三个重点领域专项监督,监督侦查机关立案507件,纠正漏捕漏诉549人;监督审查大标的额民商事审判案件593件,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111件,同比上升52.1%,已审结的84件均获法院支持;向刑罚执行机关提出违规违法“减假暂”监督意见69件,采纳率为100%,监督撤销减刑、假释2人,收监执行14人,常态化整治执法司法领域顽瘴痼疾。

  北京检察机关统筹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和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2022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达90.6%,依法不批捕11341人、不起诉6278人,不捕率、不起诉率较2020年分别上升17.1、12.2个百分点,刑事案件律师辩护率达94.5%。

  过去五年,检察机关针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执法中的违法违规问题提出监督意见2752件,采纳率为96.8%,深化监狱、看守所、社区矫正巡回检察,依法保障被监管人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保护

  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864件

  朱雅频介绍,过去五年,北京检察机关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严惩校园欺凌、性侵、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864件2139人,办理了全国首例对猥亵儿童教职人员宣告终身禁业案。

  检察机关加强对失足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附条件不起诉407人,起诉严重犯罪759人,宽容不纵容;协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强制报告、一站式询问、家庭教育指导等制度机制,制发240份督促监护令,310名检察人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宣讲法治;开展违规向未成年人售烟、校园周边开设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等专项监督,推动故宫、八达岭长城等40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诠释检察机关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五大保护,全过程参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特性。

  民生保障

  打击“借疫生财”犯罪81件130人

  报告指出,近五年北京检察机关严惩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等犯罪,五年批捕38173人,起诉68569人,助力实现“群众安全感创历史最好水平”。另外,将追赃挽损工作纳入检察办案绩效评价指标,推动侵财型犯罪案件追赃挽损率由2020年的10.2%提升到2022年的57.4%,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更有保障。

  过去五年,北京检察机关惩治诈骗医保基金犯罪64人,追赃482万余元;深挖“假官司”套取住房公积金监督线索,追回635万余元;办理侵害老年人权益案件4587件,挽损3.4亿余元。检察机关支持农民工讨薪、残疾人维权、妇女权益保障等起诉3438件,督促整治妇女就业歧视案入选最高检、全国妇联发布的妇女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过去五年,针对新型网络犯罪高发多发态势,北京检察机关严惩电信网络诈骗以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黑灰产”犯罪3399人。

  北京检察机关还统筹疫情防控和检察履职,突出打击募捐诈骗、制假售假等“借疫生财”犯罪81件130人。

  北京检察工作“成绩单”

  办案情况

  近五年北京检察机关严惩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等犯罪,五年批捕38173人,起诉68569人,助力实现“群众安全感创历史最好水平”。

  起诉杀人、抢劫、重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12506人,较前五年下降45%。起诉盗窃、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28595人。侵财型犯罪案件追赃挽损率由2020年的10.2%上升至2022年的57.4%。

  队伍建设

  五年共受理监委移送职务犯罪1749人,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70人,其中2021年-2022年查办63人,助力清除腐败毒瘤。

  扫黑除恶

  检察机关依法起诉242件1116人,办理陈海涛、林国彬、周广森等一批涉黑恶重大案件,44名“保护伞”受到法律制裁。

  知识产权保护

  五年办理涉专利、商标、版权等案件1635件。

  全国首例涉北京冬奥会知识产权犯罪案、利用“爬虫”技术窃取计算机数据案、杜康、蒙娜丽莎商标行政诉讼监督案、假冒全聚德商标案等

  公益诉讼

  过去五年,北京检察机关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526件,2021-2022年办案量年均增长2.5倍。

  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3304件,起诉相关犯罪898人。立案办理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77件,推动修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塘路城堡、关上城堡等。

  解 读

  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助力检察机关办案

  近年来,检察机关将“数字检察”提升到战略高度。最高检指出,数字检察战略是法律监督手段的“革命”,是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重要依托。

  朱雅频介绍,北京检察机关已推动“业务数据化”向“数据业务化”转变,2022年以来建设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75项。数字检察对监督线索发现、监督案件办理的贡献率首度达到27.1%和33.6%,成为驱动法律监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变量。其中,朝阳、丰台、房山、通州等区检察院试点带动应用成品油涉税数据模型,以最低成本的法治约谈方式,督促124家加油站主动补缴税款等1.5亿余元;应用危化品安全生产经营数据模型,协同公安机关查办黑加油点位31个、刑事立案31件。东城区检察院运用“幌子公司”监管治理数据模型,筛查利用“空壳公司”实施犯罪的市场主体130个,移送监管部门立案调查的有22家,已有11家被吊销营业执照。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